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89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1.
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石化含油废水生化出水,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正交实验得到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溶液初始pHH_2O_2投加量n(H_2O_2)∶n(Fe~(2+))反应温度。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溶液pH 4.0,H_2O_2投加量3.00 mL/L,n(H_2O_2)∶n(Fe~(2+))=10,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可降至60.33 mg/L,COD去除率达61.33%。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超声(US)-Fenton氧化和紫外光(UV)-Fenton氧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生化出水,COD去除率分别达76.77%和80.23%。但单一Fenton氧化、US-Fenton氧化和UV-Fenton氧化工艺对NH_3-N的去除效果均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12.
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华北地区4个站点开展了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综合观测,得到了紫外辐射UV、总辐射Q等的变化特征.水汽和散射因子对于UV/Q和UV有明显影响.建立了实际天气UV小时累计值(时累)的经验模式,得到了较好的计算结果.水汽因子对于UV在大气中的传输有一定的作用,应给予重视.计算表明,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UV以及占地面UV的比例分别为15.00W.m-2和37.45%,受散射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UV以及占地面UV的比例分别为23.89W.m-2和62.55%.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和散射因子影响损失于大气中的UV分别为19.30、35.31W.m-2,这一能量损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敏感性实验表明,地表UV对于水汽和散射因子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UV对散射因子的变化比对水汽因子的变化更敏感.水汽因子与UV之间的关系与水密切相关,水汽项的真正含义是大气中各种物质成分(气、液、固态)对于UV的直接吸收和间接利用(通过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包括均相和非均相过程)的总和.利用经验模式计算了大气顶的UV,计算误差为+7.83%.未来研究中应重视和考虑消耗于大气且与水汽有关的这部分能量.以能量观点分析实测资料并研究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13.
医院污水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医院污水的治理技术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污水排放前的消毒,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514.
孙昕  史路肖  张燚  杨娌  唐晓 《环境科学》2018,39(5):2195-2201
为解决饮用水嗅味问题,系统研究了真空紫外光(VUV)活化过二硫酸盐(PS)对典型致嗅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S浓度0.5 mmol·L~(-1)的条件下,PS难以去除2-MIB和GSM,VUV/PS联用工艺比VUV对2-MIB和GSM去除率分别提高76%和74%.VUV/PS联用工艺对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主要受PS浓度和VUV光强影响,在PS浓度0.25~2 mmol·L~(-1),VUV光强113.2~618.5μW·cm-2增加过程中,2-MIB的去除率分别增加42%和39%,GSM去除率分别增加34%和16%.p H值变化对2-MIB和GSM去除率的影响并不明显;HCO-3离子、腐殖酸的存在则导致2-MIB和GSM去除率的减小,减少程度随HCO-3离子、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VUV/PS联用工艺可有效降解水中致嗅物质,降低后续水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515.
基于PMA-定量PCR选择性检测技术的病原菌消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仝铁铮  吴舒旭  李丹  何苗  杨天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11,32(4):1120-1126
建立了一种核酸染料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定量PCR技术联合选择性检测活性病原菌的技术(PMA-qPCR),以大肠杆菌作为模式菌,研究了氯和一氯胺消毒对病原菌的灭活特性.结果表明,PMA染料能够分别去除99.94%和99.99%的来自非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DNA,PMA-qPCR技术能够有效区分活性菌与非活性菌;PMA-qPCR技术得到的氯和一氯胺消毒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灭活速率常数分别为 2.24 L·(mg·min)-1和0.0175 L·(mg·min)-1,低于平板培养法得到的灭活速率常数;当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到99%时,采用PMA-qPCR技术检测需要的ct值相比于平板培养法从0.6 mg·L-1·min上升到0.9 mg·L-1·min(氯消毒)和从20 mg·L-1·min上升到超过100 mg·L-1·min(一氯胺消毒);随着ct值的升高,常规qPCR的检测结果基本不变,因此常规qPCR不能够反映氯和一氯胺消毒对病原菌的灭活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表征消毒特性的检测技术,PMA-qPCR技术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评价氯和一氯胺消毒对病原菌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516.
全氟羧酸在185 nm真空紫外光下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静  张彭义  刘剑 《环境科学》2007,28(4):772-776
以全氟辛酸为代表的全氟羧酸是一类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研究了全氟辛酸、全氟庚酸、全氟己酸、全氟戊酸和全氟丁酸等5种全氟羧酸在185 nm真空紫外光下的光降解行为,以发展1种有效降解全氟羧酸的方法.结果表明,全氟羧酸在185 nm紫外光照下发生显著地降解并生成氟离子,而在254 nm紫外光照下降解不明显. 反应6h后, 全氟丁酸降解率达到60%以上;而其它4种全氟羧酸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脱氟率在21%~71%之间,表现出随碳链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氮气、空气、氧气等3种反应气氛对全氟羧酸在185 nm紫外光下的降解与脱氟没有显著影响. LC/MS分析表明,全氟辛酸光降解时逐级生成短链的全氟庚酸、全氟己酸、全氟戊酸和全氟丁酸. 全氟羧酸在185 nm光照下首先发生脱羧反应,脱羧后的自由基与水反应生成少1个碳原子的全氟羧酸和氟离子.  相似文献   
517.
大气臭氧总量的一个统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气臭氧和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得到了计算臭氧总量的一个统计计算方法,并计算了1991年北京地区晴天和实际天然条件下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比较好,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小于2.5%,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影响臭氧总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18.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垃圾填埋处理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研究,并根据渗滤液的特性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 A— O— C— C L 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水ρ( C O D Cr) = 205 .6 mg L- 1 、ρ( B O D5) = 18 .2 mg L- 1 、ρ( N H3 - N) ≈0mg L- 1 、色度= 40( 倍) 、n( 大肠菌群数) = 200 个 L- 1 .达到 G B16889 - 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对垃圾渗滤液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19.
O3、UV、H2O2及其组合工艺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3、UV(紫外光)、H2O2及其多种组合工艺处理乙酸有机污水,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比较和探讨,结果表明:组合工艺较之单独氧化剂具有优势,其对乙酸的去除能力为O3/H2O2相似文献   
520.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对污水在氯和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与饮用水、地表水等不同,生物处理出水含有较多的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且其中的腐殖质主要为生物源,芳香性较弱.在氯和二氧化氯消毒后,污水DOM中的芳香族蛋白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的荧光峰发生蓝移,即峰值的激发或发射波长减少了几个nm,这可能由芳香环结构的破坏引起;而腐殖质类物质的荧光峰发生红移,即峰值的激发或发射波长增加了几个到二十几个nm,此现象与地表水相反,可能与腐殖质的来源不同有关.与遗传毒性的变化类似,氨氮对水样氯消毒后的荧光变化有明显影响,但对二氧化氯消毒后的荧光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