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2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711篇
安全科学   307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1073篇
综合类   2102篇
基础理论   786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629篇
灾害及防治   17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81.
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剖面碳、氮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 cm)有机碳、全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全氮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林地、撂荒地有机碳递减幅度高于水田、旱地.相对于撂荒地和旱地,水田、林地更利于有机碳、全氮的积累.林地有机碳和全氮在0~5 cm土层表现出绝对优势;随土层递增,与水田、撂荒地和旱地的差异逐渐减小.水田有机碳和全氮在大于10 cm土层显示最大值.而撂荒地有机碳和全氮仅在土壤表层高于旱地.有机碳与全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C)/w(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林地、撂荒地降低幅度较大.因此相对于水田、旱地,林地和撂荒地w(C)/w(N)仅在0~10 cm显示较大值.可见,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蓄积有明显影响,通过旱地还林或撂荒可以增加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对碳、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882.
文章研究了1985-2005年期间广州市城市热岛强度时间变化及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广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年平均热岛强度在0.20~2.10℃之间波动.受季风等大范围气候背景及降雨的影响,月平均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上呈"U"字形变化,其中7月份热岛强度最低,11月份最高.不同时次(02:00,08:00,14:00和20:00)的热岛强度以08:00时最高,而以14:00最低.最低温度下的热岛强度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平均值为1.09℃),显示出广州近地面平均气温上升以最低温度最为明显.自1994年之后广州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然而1982年到1998年期间仍然超过了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所规定的浓度限值0.200 mg/m3.研究还表明,广州城市年平均热岛强度与年平均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负相关系数为-0.676.尽管市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日照时间,最终产生致冷效应,但是广州城市热岛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下的大气增温和悬浮颗粒物降温之间平衡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3.
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城市土地置换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置换的工业用地大多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的影响,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而这种潜在的土壤污染又会成为城市土地置换开发的阻碍因素.在对美国相关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概述的基础上,选取上海市2000-2004年完成的30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从环境要素、评价内容等方面,对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上海某区域土地置换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以及美国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和程序,深入分析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84.
简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活性污泥 1号模型 (ASM1 )为开发平台 ,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ASM CN)。该模型主要描述了碳氧化和硝化过程 ,其中模型组分、反应过程和参数的数量都少于ASM1 ,从而提高了该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实用性。通过测定模型组分、化学计量系数和动力学参数 ,为模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利用ASM CN模型对实际城市污水厂的运行进行了动态模拟 ,模拟结果良好 ,验证了ASM CN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并且也验证了模拟程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85.
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的效果研究及公路防噪林带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一套试验方案 ,对 8处林带降噪效果进行测试 ,得出了林带总的衰减、愈量衰减与宽度、能见度的定量关系 ,并对衰减效果进行了频谱分析 ,为公路防噪林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6.
城市污泥中痕量Cd活性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水、醋酸和不同有机溶剂对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浸提,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痕量Cd的几种活性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酸溶态提取量较高,电化学活性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则较低,三者随时间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呈一致的规律性。不同有机溶剂对Cd的提取能力与溶剂极性大小呈正相关性,有机态Cd提取量随浸提时间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887.
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具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通过探讨和分析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为做好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工作尚需加强滨水区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以滨水区的生态恢复带动开发,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8.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地图代数和空间关联分析、相邻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经历了“单核扩展”模式为主(1987~1990年)到“单核扩展”、“多核扩展”与“点-轴”扩展模式并存(1990~1995年),直至“多核扩展”及“点-轴”等复杂扩展模式为主(1995~2000年)的变化过程,导致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县城镇规模急剧扩张,交通干道沿线区域城市化过程明显增强,并形成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网络结构;②面积贡献率较大、转变频率较低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空间亲和性,构成中心城区或卫星城、郊区城镇的扩展核心;③面积贡献率较低的类型,其转变频率较高,分布零散,构成扩展核的外围部分,这些城市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紊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活动;④城市化过程的内在空间机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转变频率有密切关系。在更精细的尺度上依据转变频率划分的类别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体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空间分异,及其作为宏观驱动机制的社会经济因子所具有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89.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点方向与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信息披露作为治理企业水污染的首要环节、重要手段,在国内还未充分引起企业与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构建中国上市公司水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弥补了我国多年来在水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中的不足。基于该指标体系,结合三维度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本研究人工搜集整理既往企业水信息并从披露整体情况、披露水平以及披露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水信息披露现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企业水信息披露还存在披露程度低、披露差异明显、披露内容可靠性不强等问题,其根源来自政府政策滞后、社会面监督不充分、企业战略缺失等因素。为此,本文从健全水信息披露框架、完善法律制度、落实法律监督、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等方面为推动企业水信息披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90.
为充分挖掘城市景区密集人群风险信息和隐藏规律,以携程、美团、大众点评3个旅游网站上发表的关于城市景区密集人群的游记和评论作为数据源,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主题模型及Word2Vec词向量模型挖掘密集人群风险感知主题与关键词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城市景区密集人群风险感知模型,结合共现规律对风险感知主题的关联关系分析,明确景区密集人群对个体风险感知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低个体在密集人群情景下的风险感知水平,将避免公众产生消极行为,降低踩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通过主题共现分析得出影响个体风险感知的核心主题为“网红表演”主题,可通过提高热门表演管制力度来提高个体主观规范对实际行为的正向影响,使得个体风险感知强度处于稳定水平。研究结果可以完善城市景区密集人群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机制,从而有效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