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61篇 |
免费 | 729篇 |
国内免费 | 247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9篇 |
废物处理 | 172篇 |
环保管理 | 1759篇 |
综合类 | 6736篇 |
基础理论 | 1062篇 |
环境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878篇 |
评价与监测 | 1059篇 |
社会与环境 | 384篇 |
灾害及防治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353篇 |
2021年 | 412篇 |
2020年 | 412篇 |
2019年 | 358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402篇 |
2015年 | 471篇 |
2014年 | 483篇 |
2013年 | 634篇 |
2012年 | 603篇 |
2011年 | 677篇 |
2010年 | 545篇 |
2009年 | 532篇 |
2008年 | 445篇 |
2007年 | 614篇 |
2006年 | 626篇 |
2005年 | 455篇 |
2004年 | 426篇 |
2003年 | 464篇 |
2002年 | 404篇 |
2001年 | 366篇 |
2000年 | 348篇 |
1999年 | 258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54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8篇 |
1971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近年以来,我国多地频遭严重的雾霾天气,建筑施工扬尘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征收扬尘排污费是控制扬尘污染的重要手段。首先依照我国征收施工扬尘排污费的法律为基础,对我国各地现行的施工扬尘排污费征收政策进行分类,并详细讨论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排污费征收模式和佛山排污费征收模式;最后,依据调查的实际工程数据,从排污费征收原理及征收标准的角度,对比分析江苏模式和佛山模式的优缺点,找出更能促使建筑商采取全面扬尘控制措施的排污费征收制度,推行该制度能够更好的抑制扬尘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392.
亚热带农区生态沟渠对农业径流中氮素迁移拦截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以我国亚热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在2013~2014年对其径流量和每月进出口水质中NH~+_4-N、NO~-_3-N和TN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通过分析生态沟渠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去除差异,探讨了生态沟渠对面源污染中氮素迁移的拦截效应.结果表明,2 a内生态沟渠对NH~+_4-N、NO~-_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8%、58.3%和48.7%;拦截量分别为38.4、59.6和171.1 kg·a~(-1);进水中无机态氮NO~-_3-N和NH~+_4-N之和占TN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47.5%,出水中平均值为33.6%,比进水显著降低(P0.01).2014年生态沟渠中水生植物全部改种为绿狐尾藻后,对NO~-_3-N和TN的拦截率比2013年分别增加了30.5%和18.2%,表明种植绿狐尾藻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沟渠对氮素的拦截能力.可见,生态沟渠对农区地表径流中氮素迁移有较好的拦截作用,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面源氮污染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93.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South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sources and historical chang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Pb, Zn, Cd and As) in sediment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as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displayed a decreasing pattern from the turbidity maxima to bo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estuary, which suggested that suspended sedime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ce metal distribu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addition,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estuary which received most of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Pearl River. In the sediment cores, fluxes of heavy metals were consistent with a predominant anthropogenic input in the period 1970-1990. From the mid-1990s to the 2000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e observed decline has shown the result of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However,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most recent sediment still remained considerably high. Taken together, the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was largely controlled by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394.
为揭示土壤磁性物质的来源和成因,对漳州市城区4个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进行了环境磁学测定,并探讨其环境意义. 结果表明,土壤样品的磁化率(χ)平均值为302.77×10-8 m3/kg,频率磁化率(χfd)平均值为1.45%,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磁化率变化趋势为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分析4种绿地功能区的频率磁化率可以得知,公园绿地存在超顺磁颗粒. 对单个采样点进行分析发现,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软剩磁(Soft IRM)呈极显著正相关,饱和等温剩磁和硬剩磁(Hard IRM)的相关性不强,表明土壤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亚铁磁性矿物控制,但也存在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的贡献,土壤磁化率的增强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95.
为探究高原型水库上游流域的污染负荷来源及其贡献率,并计算水库的水环境容量,以云南高原柴石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水库上游流域污染来源,运用水文和水质同步监测资料计算入库污染负荷,采用富营养化模型核算了不同水质目标情景下水库TN和TP的最大容量.结果表明:(1)柴石滩水库及其以上流域主要特征污染物为TN和TP;(2)水库上游流域的COD和TP主要来源于农村面源污染,贡献率分别为49.40%和50.11%; NH+4-N和TN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染,贡献率分别为45.76%和33.77%;农村面源污染贡献中,陆良县COD和TP贡献率最大,分别为34.82%和36.82%;城镇生活污染贡献中,麒麟区COD、 NH+4-N、 TN和TP贡献率最大,均高达65%.(3)COD、 NH+4-N、 TN和TP污染负荷入河量分别为28 050.90、2 465.16、4 680.54和870.93 t·a-1,TN和TP污染负荷入库量分... 相似文献
396.
为研究城郊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纵向污染特征,对南京市郊菜地、林地、居民点、城镇用地、水田和工业区这6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1剖面(0~100 cm)的15种优控PAHs进行研究,分析了PAHs的纵向分布和组成特征、影响因素和来源.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剖面∑15PAHs含量分别为:菜地69.3~299.2μg·kg-1、林地20.8~128.3μg·kg-1、居民点30.7~142.1μg·kg-1、城镇用地185.6~1 728.7μg·kg-1、水田208.3~693.0μg·kg-1和工业区165.6~739.2μg·kg-1.居民点和林地没有污染,菜地污染水平较轻,水田和工业区污染水平中等,城镇用地污染较严重.除居民点和城镇用地以外的采样点土壤PAHs集中分布在表层或次表层,但在深层仍有检出,且各采样点各深度大多以高环PAHs为主. PAHs的分子特性及成分含量、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均会影响P... 相似文献
397.
104国道江苏段公路两侧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4国道江苏段(南京至宜兴段)公路两侧土壤、大气、农作物(水稻)中的主要重金属(铅、镉、铬、铜、锌、镍)含量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国道两侧土壤已受到重金属污染,水稻受重金属铅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398.
夏季暴雨洪水是太湖山区氮磷营养盐流失的主要载体,对强降雨事件中的不同水体农业养分负荷的观测和分析,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农业非点源污染。在台风“麦莎”期间,选择典型山区流域对台风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太湖山地短时强降水事件中,地下径流约占总径流的51%,而对无机氮径流负荷的贡献在80%以上;可溶性总磷在河道径流中的浓度低于在地下水和地表径流中的浓度,显示可溶性磷在汇流过程中被截留,说明可溶性磷的迁移具有流域尺度的迟滞特征。 相似文献
399.
按国家要求并结合云南省实际,云南省设计并着手实施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项目。文章介绍了云南省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的各子系统组成及其功能特点,分析了监控中心建设对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提高环境执法工作效能、增强环境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公众权益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00.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bensulfuron-methyl at variable added Pb^2+ concentrations on paddy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Weihong WANG Haizhen XU Jianming XIE Zhengmiao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09,21(8):1129-1134
The combined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Pb2+ and bensulfuron-methyl (BSM), originating from chemical herbicides, in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s has become commonplace in southern China. The adsorption of BSM on three paddy soils in the presence of Pb2+ was examin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HPL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sorption of BSM could accurately be described by a Freundlich isotherm equation with correlation constant (R) > 0.98, irrespective of the presence of spiked Pb2+. Of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BSM sorption, soil pH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 constant Kf of Freundlich isotherm equation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Pb2+ concentration in soil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piked of Pb2+ in paddy soils would promote the sorption of BSM. ΔGθ of BSM in three paddy soils was less than 40 kJ/mol in all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e adsorption of BSM is mainly physical in nature. The elution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of BSM in paddy soils.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romotion effects of the spiked Pb2+ on BSM adsorption might be the modifie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paddy soil solids due to the soil acidific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centration because of DOM bind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