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51.
The cultivation of white rot edible fungus Pleurotus florida was performed in polybags. The corn cob was employed as basal substrate while eight different additives such as urea, ammonium sulphate, gram flour, soybean meal, ground nut cake and molasses were used with corn cob.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variable combinations with corn cob were evaluated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mushroom viz., mycelial growth, spawn running, primordial initiation, fruit body yield and its biological efficiency. Each additive a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showed variable impact o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mushroom life cycle. The primordial initia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during 20.2–35.1 days.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ies in every supplemented set were increased over un-supplemented control set.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additives,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was negatively affected at higher levels. The cotton seed cake was found the best supplement producing 93.75% biological efficiency while soybean meal was the second best additive producing 93.00% yield.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rapid mycelia run, early primordial initiation, highest yield 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 were record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corn cob and cotton seed cake at 2% (98 + 2) level.  相似文献   
452.
Stomatal ozone uptake, determined with the Jarvis' approach, was related to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ssessed b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in open-top chamber experiments on Phaseolus vulgaris. The effects of O3 exposure were also evaluated in terms of visible and microscopical leaf injury and plant productivity.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scopical leaf symptoms, assessed as cell death and H2O2 accumulation, preceded by 3-4 days the appearance of visible symptoms. An effective dose of ozone stomatal flux for visible leaf damages was found around 1.33 mmol O3 m−2. Significant linear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were obtained between accumulated fluxes and optical indices (PRI, NDI, ΔF/Fm).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photosynthesis reduced plant productivity,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pods and seeds, but not seed weight. These results, beside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flux-based ozone risk assessment for crops in Europe, highlight the potentiality of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ozone stress.  相似文献   
453.
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与结构性质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子化学PM3算法计算得到的苯酚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能预测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Y)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影响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和分子生成热(HOF),logY值随着Ehom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HOF的增大而减小.分子的电负性和(Ehomo-Ehomo)2对logY值也有一定的影响,电负性和(Ehomo-Ehomo)2较小的分子,其logY值也较大.  相似文献   
454.
为了探索超声和低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单独超声、单独热水解和二者联合的实验研究.以温度和超声能量为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破解度DD(Disintegration degree of SCOD)和有机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预处理技术对DD和有机质浓度的增加效果比超声和热水解单独作用之和分别高4.04%、36.62mg/L. DD和实际输入能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0.977),即在本研究条件下,输入能量越高,污泥破解效果越好.超声和热水解联合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量较原泥增加了30.2%~55.4%.DD和厌氧消化性能之间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R2=0.821),且厌氧消化性能最高达到877.76LCH4/kg VSS去除,该峰值出现在超声能量12000kJ/kg TS和热水解温度80℃联合作用条件下.  相似文献   
455.
气候变化对鲁西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候资源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耦合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生长模型,可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导致的作物产量变动,探讨适宜的田间管理应对措施.研究以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鲁西北平原作为研究区域,耦合MIROC-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和CERES-Wheat作物生长模型,开展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1B气候情景下,该区域冬小麦潜在产量会有所下降;在现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可通过培育对春化作用依赖较小的品种、 适当提早播期、 增加越冬水灌溉量等方式保证产量,减少年际间变异.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暖、 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6.
浓度对高固体污泥热水解特性及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俊伟  曹芮  周刚  乔玮  王伟 《环境科学》2010,31(7):1583-1589
考察固体浓度为7%、9%和13%的高固体污泥的热水解特性,通过生化甲烷潜能(BMP)试验,考察热水解处理高固体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变化,通过流变性试验,考察污泥浓度与流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水解时间延长,污泥中有机物溶解率增大,30min后变化趋于平缓.水解效率受固体浓度影响,浓度7%污泥的有机物溶解率高于9%和13%的污泥.170℃热水解30min,7%的污泥SS、VSS和COD的溶解率分别为43%、47%和42%,VFA/SCOD为20.2%.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提高,相比未经热水解处理的污泥,浓度7%、9%和13%的污泥在170℃热水解30min后产气量分别增加了44%、27%和9%,沼气产率分别增加了63%、74%和37%.固体浓度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显著,浓度9%的污泥产气中甲烷含量以及沼气产率均高于7%、13%的污泥.固体浓度9%时,污泥屈服应力增长缓慢,固体浓度大于9%时,污泥屈服应力增长快速,流动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57.
胡锦辉  薛利红  钱聪  薛利祥  曹帅 《环境科学》2023,44(4):2348-2355
秸秆还田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但秸秆还田会增加甲烷排放和面源污染物排放等环境风险,如何减少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亟需解决的难题.系统比较了增氧对不同碳氮比秸秆还田稻田水稻生长期内田面水碳氮含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均明显增加了稻田田面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虽略微降低了N2O排放,但显著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和全球增温潜势,大小表现为:麦秸还田>油菜秸秆>蚕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但统计未达显著水平.增氧处理不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使秸秆还田后田面水COD降低15%~32%,稻田甲烷排放显著降低10.4%~24.8%,稻田GWP显著降低9.7%~24.4%,其中麦秸还田处理下增氧效果最佳.结果发现增氧措施在秸秆还田稻田尤其是麦秸还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与降低COD排放风险中的潜在作用及其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458.
以内蒙古春小麦产区陈巴尔虎旗为研究实例,采用遥感方法,利用分辨率30 m的国产环境减灾卫星的NDVI数据对春小麦单产进行预测。研究选取了该卫星2009年7月29日春小麦乳黄熟期的NDVI数据,同时,建立其与春小麦单产间关系,运用数理统计与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春小麦乳黄熟期的NDVI与其单产的估产模型。利用地面实测春小麦单产对估产模型估测的单产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提取的NDVI与春小麦实测单产有较好的抛物线状(y=cx2+bx+a)相关关系,NDVI与春小麦实测单产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R为0.87,单产相差160 kg/hm2,相对误差为-3.89%。表明利用国产环境减灾卫星的NDVI与实测春小麦单产建立的估产模型,对成熟前春小麦的单产进行估测,其估产精度也同样可达到与利用国外卫星的预估效益。  相似文献   
459.
大气CO2浓度升高([CO2]e)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深入探究长期(大于10 a)[CO2]e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保障粮食安全和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高、低应答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连续运行14 a的[CO2]升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平台,共设置2个[CO2]处理:对照(正常[CO2],[CO2]a)和在[CO2]a基础上升高200 μmol·mol-1([CO2]e).采用静态透明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CH4和N2O排放量,并测定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对比[CO2]a,长期[CO2]e分别增加高、低应答水稻品种产量29%~31%(P<0.05)和12%~14%(P>0.05);分别减少高、低应答水稻品种稻田CH4排放21%~59%和11%~54%;同时,分别显著减少高、低应答水稻品种稻田N2O排放70%(P<0.05)和40%(P<0.05).水稻产量、稻田CH4排放对长、短期[CO2]e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随着[CO2]e年限的增加,水稻产量和稻田CH4排放的增幅显著下降,而稻田N2O排放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长期[CO2]e条件下,高应答水稻品种为优先考虑种植的"增产减排"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60.
我国蔬菜生产系统由于长期过量施肥导致氮肥利用率低和环境问题严重,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是降低活性氮损失、增加蔬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策略,然而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P)]对我国蔬菜生产的产量、植株氮吸收、氮肥利用率和氧化亚氮减排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蔬菜产量(9.2%)、植株氮吸收(10.4%)和氮肥利用效率(11.2%),同时减少氧化亚氮排放(28.4%).不同硝化抑制剂类型中,NP对增产效应和氧化亚氮减排效应的影响幅度最高,分别为16.1%和32.0%,其次是DMPP和DCD.硝化抑制剂在不同氮肥用量中能提高蔬菜产量(6.7%~14.7%)和减少氧化亚氮排放(14.6%~36.8%).在中性和碱性菜地土壤中,硝化抑制剂的增产效应和氧化亚氮减排效应的影响幅度较酸性土大.硝化抑制剂在露地栽培、根菜类和叶菜类的条件下对产量的增加和氧化亚氮的减排效果较好.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总氮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硝化抑制剂对蔬菜产量形成和驱动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因素.综上,硝化抑制剂是实现蔬菜系统提质增效、节肥减排的重要举措.同时,农户应根据土壤和田间管理措施选择适宜硝化抑制剂类型,以最大限度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