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22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46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21.
机动车遥感监测(以下简称遥测)具有快速和便捷特点,可减轻人工执法工作量,为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和执法提供良好的支持.本研究对北京市2021年1—4月60个道路机动车遥测站点污染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了北京市汽油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为体积浓度)累积分布概率等排放特征.通过数据比对和典型现场实验,对车辆在稳态工况法(ASM)和遥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出了北京市地方标准修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将监测到的1149.7万条数据按污染物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累积分布概率前10%、50%和90%的CO浓度分别为1.73%、0.58%和0.16%;HC分别为96.38×10-6、22.44×10-6和6.59×10-6 ;NO则为686.58×10-6、117.70×10-6和24.13×10-6.②排放水平与排放标准有较大的关系,其中国VI排放标准车辆污染物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国I车辆,累积分布概率前10%、50%和90%对应的CO浓度下降率为54.83%~85.71%,HC下降率为75.71%~85.35%,NO则为65.73%~85.00%.③与稳态工况法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样本量较大的情况下,两种方法检出的排放水平趋于一致,但对于单个车辆来讲,具有一定的波动性.④现执行的北京市地方标准污染物种类不全,限值较为宽松,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遥测设备资源,将HC和NO纳入标准限值,筛查高排放车辆,提高机动车排放监管和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822.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基于福建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计算方法建立了2020年1—7月福建省高速公路机动车高分辨率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受疫情影响,福建省高速公路月均车流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月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最低,5月污染物排放量又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排放水平,其中,疫情中期污染物CO、HC、NOx、PM2.5和PM10排放较疫情后期分别减少了90.68%、89.06%、92.58%、89.58%和89.63%.在整个研究期内,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分担率有所不同,泉州、福州和漳州的高速公路机动车排放分担率较高;从车型来看,小型客车和轻型货车是CO和HC的主要贡献车型,NOx和PM主要来自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从燃料类型来看,汽油车是CO和HC的主要贡献源,柴油车则对NOx和PM贡献突出;从排放标准来看,国三和国四车对各项污染物的贡献率最大.各项污染物空间分布一致,排放高值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路段,西部内陆的...  相似文献   
823.
利用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了北京国六重型柴油城市用车在低负荷运行特征和排放特征,并选取了一台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6L柴油机,结合发动机在环方法在发动机台架上开展了国六法规循环(WHTC)和加州低负荷循环(LLC)的排放试验,对比分析了低负荷循环下的氮氧化物(NO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六城市柴油车的低负荷运行时间长,并且低负荷运行阶段NOx排放占比高。加州构建的LLC循环能够能反映长时间运行在低负荷以及长时间怠速造成排温降低导致NOx转化效率降低的实际情况。LLC循环下的NOx排放很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排温较低所致。中国也应该根据商用车实际行驶特征,开发低负荷工况来控制低负荷条件下的NOx排放。但由于车辆载荷对NOx转化效率和NOx排放有较大影响,因此开发低负荷工况时,需要考虑载荷设置。  相似文献   
824.
为实现个体车辆出行、排放行为的精细表征与挖掘,基于宣城市中心城区全量个体车辆的出行轨迹、技术参数、排放轨迹等多维交通大数据,以表征个体车辆出行过程的排放信息为主线,设计并构建车辆出行排放知识图谱.研究表明:①知识图谱直观地表征了“车辆-道路-出行-排放”信息的时空关联,可实现个体车辆在不同日期、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等多尺度出行特征的精细挖掘.以某辆小型客车为例,检索发现周一、周三出行主要连接的小时实体都为7:00、8:00和17:00,周五、非工作日出行连接的小时实体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周一、周三出行所连接的道路实体较少且基本一致,在宣水路、昭亭北路、昭亭南路的出行里程之和占比为63%~68%,周五、非工作日出行连接的道路实体则较为分散.②通过出行信息类、排放信息类实体的关联检索,可实现个体车辆出行排放时空特征的精细辨识和溯源分析.示例车辆的检索结果表明:周一车辆的CO日排放量为1.2g,是周六的2.5倍,同时在早高峰时段(7:00),车辆出行在交通繁忙路段时,伴随低水平车速,排放强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25.
目的 研究航行体跨音速斜射入水的流动特性,获得不同入水攻角下航行体跨音速可压缩入水特性。方法 建立跨音速航行体的几何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均相流模型、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液相可压缩修正,对比不同入水攻角下的入水可压缩流动特性,分析绕航行体空泡的发展规律与航行体姿态和受力特性。结果 计算了不同入水攻角下航行体跨音速斜射入水可压缩流动特性,入水攻角对空泡直径几乎没有影响,但不同攻角下,空泡形态随时间的发展明显不同,并且随着正负攻角的增加,空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航行体弹道轨迹偏移量,随正攻角的增大而增加,随负攻角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航行体水平和垂直受力随正攻角的增大而减小,随负攻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在不同入水攻角下,航行体跨音速入水流动结构的发展具有相似性,但是随着攻角的变化,入水空泡结构、弹道偏移、受力特性都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26.
重庆市黑碳气溶胶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影响重庆市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及BC的主要来源,对2012年重庆市BC与主要气象因素及燃煤、机动车产生的SO2、NO x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分析了24 h内BC浓度变化与车流量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年,重庆市BC年日均浓度为(5.9±2.7)μg·m-3,占PM2.5年日均浓度的7.2%,BC小时浓度较大值出现在6:00—10:00及20:00—23:00.气温和相对湿度对BC浓度的影响不大.影响BC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为风速,风速为0.5~1.5 m·s-1时,BC浓度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当风速超过2 m·s-1时,BC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增加.BC与SO2、NO x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4和0.542(p0.01),表明重庆市BC与SO2、NO x来源相同,即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且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更大.BC浓度24 h变化与车流量的关系表明,BC浓度日变化除了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外,还受机动车尤其是柴油重型车的影响,因此,需重点控制柴油机动车以控制重庆市区BC污染.  相似文献   
827.
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当前国内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阐述了主动防护系统的产生、定义、分类及组成,并详细介绍了"窗帘"、"竞技场"、"战利品"、"速杀"和AMAP-ADS等几种国外典型的主动防护系统,分析了主动防护系统的主要技术、系统发展水平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主动防护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828.
目的科学设置装甲车辆驾驶考核限制路尺寸。方法采用Visio绘图工具,对装甲车辆车体、运动状态、道路进行模拟仿真,根据装甲车辆行驶性能参数,测算不同限制路尺寸的理论值。结果通过仿真测算,某新型装甲车辆通过的五杆弯道限制路理论最小总长为42 m,理论最小入口宽为4 m,实际尺寸初始值设置为总长50 m,入口宽为4.5 m。结论采用Visio绘图仿真的方法能够科学准确地进行装甲车辆限制路尺寸设置,为新型装甲车辆限制路尺寸设置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29.
浙江省机动车主要污染物减排是"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国家下达的机动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根据浙江省机动车保有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现状,预测"十二五"期间机动车增长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着重分析影响浙江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并从淘汰"黄标车"、提高油品质量和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减排对策,分析浙江省机动车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可达性。  相似文献   
830.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本期“研究成果展示”专栏以六篇形式连载。本文刊载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内容,以飨读者。该年报指出,(1)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24亿辆。其中汽车10837.8万辆,低速汽车1145.0万辆,摩托车10400.0万辆。,与往年不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摩托车保有量,占主导地位..(2)201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10837.8万辆。其中,按车型分类,客车占82.5%,货车占17.5%;按燃料类型分类,汽油车占82.5%,柴油车占16.1%,燃气车占1.4%;按排放标准分类,国I前标准的汽车占7.8%,国I标准的汽车占14.9%,国Ⅱ标准的汽车占15.7%,国Ⅲ标准的汽车占51.5%,国Ⅳ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10.1%;按环保标志分类,“黄标车”占13.4%,“绿标车”占86.6%..(3)2010—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9(106.2万辆增加到22382.8万辆,年均增长8.5%。其中,汽车保有量由7721,7万辆增加到10837.8万辆,年均增长18.5%;“黄标车”保有量由1558.3万辆降低到1451.4万辆,年均削减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