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提出当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已经逐步转变为家庭个体为主的消费模式;对家庭消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国内三大城市消费情况研究了影响家庭消费模式驱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可持续家庭消费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所具备的功能,讨论了GIS与环境监测结合的必要性,按照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和应急监测三个方面阐述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并利用现有的一些基于GIS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实例进行进一步说明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GIS空间信息表达处理及综合分析的优势,使得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分析更加快速、实时、有效.随着GIS技术的发展,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也将获得源源不绝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5.
如果说,环境质量的最终消费者是老百姓,是否应该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作为环境质量改善的驱动力呢?放低姿态、培养环境消费者能否成为环境政策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6.
选取贵州六盘水市汪家寨煤矿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的ETM影像、2005年的ASTER影像和2010年的ALOS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该煤矿区2000-2010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汪家寨矿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主要是耕地转为工矿用地,草地,灌木,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但变化不大;该矿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煤矿开发及农业发展及生态治理政策因子。煤矿开发及农业发展是使生态格局恶化的驱动力因子;水土流失治理政策的实施和矿区生态恢复建设的开展是使生态格局改善的驱动力因子。这些驱动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旨在为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贵州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基于全省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分析,城镇化进程加快、粮食安全保障任务重、资源开发力度大及自然环境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贵州生态系统格局演化主要驱动力分析,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主要策略为:一是转变生态保护观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二是优化生态保护区域布局,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三是严守农业空间底线,保护优质农业用地资源;四是构建生态保护制度体系,规范生态保护行为;五是优化资源开发保护格局,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六是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格局。  相似文献   
8.
通过Google Earth获取沈阳市老铁西工业搬迁区2004~2019年影像数据,利用GIS进行转移矩阵分析,分析工业搬迁区近15年发展过程中用地类型转变情况.用地类型的变化情况为:交通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主要由其他用地转入;工业用地面积急速减少,主要转为住宅用地和其他用地;绿化用地面积增加,面积均衡来源于各用地类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年武汉市都市发展区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近地表温度(LST),运用地统计学、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都市发展区、生态绿楔以及主城区四季LST时空分布规律和各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更全面、科学地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借鉴.结果 表明:(1)与单一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相比,线性逐步回归(LSR)可以寻找最优的多驱动因子组合模型,与LSR拟合的结果相比,GWR模型R2值提高了0.04~0.09,且AIC值均明显减小;(2) LST存在空间聚集关系,“高-高”聚集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新型城镇发展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等更容易造成高温聚集的人工表面,其中夏季“高-高”聚集网格数最多且占比最大,而“低-低”聚集四季均主要发生在各大湖泊水系;(3)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幅度各异,春季降温幅度不明显,夏季降温幅度最显著,各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均超过2℃,且在一定范围内,LST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大而升高,达到一定距离时,会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加而趋于平缓或呈下降趋势;(4)与前人研究相比,景观格局对LST变化的解释程度整体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快速城市化导致人工表面积增加,相应的人工绿地也将增加,使得城市景观格局更加零散,导致LST受多种相互作用因素的影响;(5)影响四季LST的驱动因子空间差异较大,夏季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与冬季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和人为活动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这些驱动因子对全域升温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不同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提取了武汉市2000、2005、2010和2014年的土地覆被信息,从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城市中心坐标迁移和分形维数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4年城市扩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武汉市城市扩展强度指数为1.41,各主城区城市扩展强度不一,洪山区建设用地的增加对主城区城市扩展的贡献最大;在扩展过程中,武汉市城市分形维数增加,城市空间形态变复杂;其扩展呈现核心-放射扩展模式,并逐渐转向圈层式;自然条件、经济、人口、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是武汉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自然条件和经济对武汉市城市扩展的驱动作用正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