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0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2096篇
安全科学   586篇
废物处理   163篇
环保管理   884篇
综合类   3916篇
基础理论   753篇
污染及防治   933篇
评价与监测   425篇
社会与环境   419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52.
I/M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脆性源,如果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控制不好脆性源,则其有效实施将受到影响。利用系统脆性理论对该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L/M制度系统的脆性源以及解决措施是其分析研究的目的。在系统子因子中从业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是最大的脆性源,但是其均被维修企业和检测企业所包含。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其在维修企业的脆性度比在检测企业的脆性度大,所以维修企业是该制度最重要的脆性源。用系统脆性理论分析方法分析I/M制度的脆性是一种科学、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保障更好的运行I/M制度以有效的控制在用车的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3.
在线气相色谱测定园区中特征污染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已逐步在国内监测实际中得到应用,在线气相色谱的应用使挥发性有机物的实时、连续监测成了可能,有效改善了实验室监测数据的滞后性,减少了样品采集、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结合常州市某化工园区大气特征污染因子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在线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和过程。通过特征污染因子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比对试验,说明了在线气相色谱环境监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4.
大气中氯化氢常以气体或盐酸雾状态存在,氯化氢气体和大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雾,具有强酸性,能刺激上呼吸粘膜,可引起气管炎,出现咳嗽、胸闷、头晕等症状。在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时,其方法灵敏、简便,但选择性差,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对氯化氢测定中硫氰酸汞浓度、试剂配制的方法、全程序空白测定及操作方法、采样过程等因素进行总结、探讨和分析,确定适合的测定条件,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255.
臭氧是一种存在于地球臭氧层和近地面的气体,它对人类和环境是否有益取决于大气中存在的位置。高空臭氧层使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而近地面臭氧是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损害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诱发儿童哮喘等疾病。本文结合2013年8月12日常州市出现的臭氧污染天气,利用气象和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对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高温、太阳辐射强度大、风速低、大气扩散条件差等气象因素和臭氧前体物(NMHC)较高等不利条件下,易形成臭氧污染天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56.
257.
258.
介形类对其生活的水体环境极其敏感,其壳体的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水体,因此壳体的化学组成常常用来反演古气候环境,然而对于青海湖介形虫壳体不同组成的控制因素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本文以沉积物捕获器在青海湖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获得的介形虫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CTD同步监测的湖水环境参数,探讨了青海湖现生的两个种属介形虫(意外湖花介和胖真星介)丰度和氧、碳同位素(δ18O、δ13C)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各自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意外湖花介壳体的丰度比胖真星介的高一个数量级,但青海湖两种介形虫出现和丰度变化均受湖水温度直接控制。意外湖花介和胖真星介壳体的δ18O和δ13C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及种属差异,而同步沉淀的自生碳酸盐却有较为均一的δ18O组成;两个种属介形虫壳体δ18O的年际差异是夏季水温系统差异的直接表现,而δ18O的季节性变化并不受控于降水和蒸发(P/E)比率,而可能主要与由高温诱发的大量自生碳酸盐沉淀有关;青海湖介形虫壳体δ13C的变化并不是单一因素控制的结果,可能也与湖水温度、自生碳酸盐沉淀等因素有关。本研究提出的自生碳酸盐沉淀对介形虫壳体δ18O和δ13C的控制作用,对于我们认识青海湖介形虫的环境意义及沉积物中介形虫壳体化学组成的古环境信息提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9.
介绍了AP-42、GB27632—2011中轮胎企业有机废气污染物情况,并与轮胎企业有机废气污染物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有机废气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轮胎企业有机废气主要来自于炼胶、硫化工序,排放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和二硫化碳,排放因子可参照AP-42确定。  相似文献   
260.
王晓玲  尹军  李术宽  韦新东  高尚 《环境科学》2011,32(11):3412-3418
基于ASM2d模型建立了稳定运行的MUCT工艺营养物质去除过程的动力学反应模型,比较各种COD、TN、NH 4+-N、TP的实测值和模拟值,以确定系统在低C/N条件下运行时的动力学和化学计量学参数.模拟结果表明,稳态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qPHA、KA、KPP、YPO3-4、μAUT和ηNO-3分别取值2.90 g.(g.d)-1、3.85 g.m-3、1.35 g.(g.d)-1、0.35、1.6和0.8.其他的动力学和化学计量学参数可采用IWA给出的默认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