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5篇 |
免费 | 722篇 |
国内免费 | 159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2篇 |
废物处理 | 201篇 |
环保管理 | 234篇 |
综合类 | 3399篇 |
基础理论 | 802篇 |
污染及防治 | 644篇 |
评价与监测 | 383篇 |
社会与环境 | 123篇 |
灾害及防治 | 2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331篇 |
2022年 | 358篇 |
2021年 | 331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93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401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329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326篇 |
2009年 | 316篇 |
2008年 | 325篇 |
2007年 | 284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240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的预测精度及预测速度,用最大最小蚂蚁系统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模型设计。根据煤与瓦斯突出强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数据,建立其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以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为自变量,网络误差为目标函数,通过蚁群算法的迭代运算,搜索出误差的全局最小值,以实现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优化,并用优化后的网络进行瓦斯突出强度的预测。实例结果表明,MMAS-BP算法的预测值均方差为0.089,约为BP神经网络的0.1倍,且输出稳定性好,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262.
263.
264.
藻源性黑水团环境效应: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Mn、S循环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培养装置模拟了蓝藻细胞大量聚集、沉降死亡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Mn、S循环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到沉积物表面50min内,溶解氧就消耗殆尽,形成厌氧、强还原环境,使得界面处大量的铁锰氧化物和硫化物发生厌氧还原.实验进行到第4d沉积物-水界面处Fe2+、Mn2+含量达到峰值,含量分别为4.40mg/L、2.35mg/L;实验结束时Fe2+含量表现下降,浓度仅为3.37mg/L;Mn2+急剧降低,浓度为0.97mg/L.而S2-含量变化则表现为第2d达到最高,含量为0.63mg/L;此后浓度一直降低,实验结束后浓度为0.12mg/L.在实验结束后测定的0~1cm处沉积物的ORP值为-150mV,表明沉积物处于强还原状态.藻体死亡引起的黑水团现象,在驱动沉积物中Fe、Mn、S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同时,也将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5.
将Fe^2 与邻菲啰啉的显色反应引入流动注射系统,用盐酸羟胺将Fe^3 预先还原,0~6μg/ml的Fe^2符合比耳定律,检测出限0.11μg/ml。0.25μg/mlFe^2 经5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为2.2%,进样频率为120次/h,回收率98.5~104%。对工业废水中铁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6.
本文建立了准确预测多环芳烃(PAHs)及其烷基衍生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模型。模型表明PAHs的分配性质可用零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x~v)描述,~°x~v数值与PAHs的logKow成正比。应用本模型可以预测大范围PAHs的logKow值。 相似文献
267.
环丁砜-哌嗪溶液吸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环丁砜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环丁砜-PZ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环丁砜-PZ复合溶液配比为0.4∶0.6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126 mol;再生温度最高,为105℃;再生率最高,为90.34%。同时与相同配比的MEA、DEA相比具有较大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环丁砜-PZ复合体系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68.
王樟龄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1,1(16):4-4
1,3-丁二烯用途广泛,接触人数众多,2001年美国第9次报告致癌物名单中,将1,3-丁二烯列入"已知的人的致癌物质",因而有必要从健康、环境和安全的角度对其作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269.
270.
芦苇化感物质EM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研究了芦苇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thyl-2-methylacetoacetate,EMA)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的生长抑制特性以及对微囊藻毒素MC-LR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MA在培养1周内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7d值为2.0 mg·L-1,但EMA的抑制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整个培养期间,EMA对MC-LR的胞外释放无显著影响.培养7 d后,单位藻细胞内MC-LR的含量随EM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EMA投加浓度为1.5 mg·L-1时,单位藻细胞MC-LR的含量为25 ng·(106个)-1,比对照组增加了39%.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MC-LR总量(胞内和胞外的总和)随EMA浓度增加先略微升高后显著降低,EMA投加浓度为3 mg·L-1时,培养液中MC-LR胞内胞外总量为28 μg·L-1,约为对照组的一半;16 d后,EMA对单个细胞内MC-LR的含量以及MC-LR总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