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07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研究α-改性沸石对钾的吸附性能,分离和提取钾元素。通过静态试验,得出了改性沸石对K+的吸附容量为36.13mg/g沸石,当温度为25℃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公式来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83。利用α-改性沸石为介质的BAF反应器对糖蜜酒精废液进行提钾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5~30℃,进水COD浓度1500~1800mg/L,NH3-N浓度180~210mg/L,钾(K+)浓度0.65~0.75g/L、pH7~9,水力负荷3.0m3(/m.2d)和气水比为3:1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钾的吸附率达90%以上,洗脱富钾液中钾(K+)浓度可达38g/L。为生态型提钾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2.
2-(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2-(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镉,在pH=8 0的硼酸-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TritonX-100存在下,QAMDHB与镉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摩尔吸光系数 =5 18×104L·mol-1·cm-1。样品中的镉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固相萃取预分离和富集后,用该方法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83.
酞菁锌改性介孔分子筛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毕程  李婷婷  郭晶 《环境化学》2012,31(7):1043-1048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将1,4,8,11,15,18,22,25-八环戊氧基酞菁锌(α-CyOPcZn)负载到分子筛上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催化剂CyOPcZn/MCM-41.并通过氮气吸附、红外光谱扫描及电镜扫描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的用量、H2O2浓度对孔雀石绿降解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当催化剂用量0.6 g.L-1、H2O2浓度为0.1 mmol.L-1时,60 min后使0.1 mmol.L-1的孔雀石绿水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8.6%,并呈现出一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速率常数k为0.0891 min-1.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脱色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284.
芳香基手性胺醇是许多手性药物合成的重要手性砌块,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前手性酮是合成该类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为模型底物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两株能分别高立体选择性催化底物产生R型、S型相应醇的菌株,对映体过量值(e.e.)分别为99%和77%,编号为1403和4802,鉴定菌株所属为镰刀菌属和地霉属.对两株菌培养时期和转化条件的研究表明镰刀菌1403最适生长时间为24 h,最优菌体浓度20 g/L,最优底物浓度5 g/L;地霉4802最适生长时间24 h,最优菌体浓度80 g/L,最优底物浓度3 g/L.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菌株1403和4802均可转化α-氯代苯乙酮、α-溴代苯乙酮、α-羟基苯乙酮和苯乙酮为相应醇,且以α-羟基苯乙酮为底物时,其产物均为S型,e.e.值达99%.  相似文献   
285.
<正>如今,超市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你是否注意过,在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食品的摆放位置是暗藏很多秘密的。秘密一:新鲜牛奶通常摆在最里面记者走访了各大超市后,在每家超市的牛奶、酸奶、袋装熟肉等食品货架上,人眼平视,最先看到的,摆在最外面的商品,生产日期几乎都不是最新的,反而越靠里摆放的生产日期越近,也就是说"越新鲜"。  相似文献   
286.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测量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Penman、FAO 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3个模型对三江平原大豆田蒸散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个模型参数采用常数时模拟值均大于测量值,尤以Penman模型最为明显,平均高估174.6%。Penman和FAO 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效率均小于0,表明其模拟效果较差,不能用于估算大豆田间蒸散量。Penman和FAO Penman-Monteith模型的作物系数K c值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riestley-Taylor模型α值与叶面积指数和风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修正K c或α值后,Penman、FAO 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估算精度均明显提高,平均偏差变化范围为-0.10~0.00 mm·d-1,均方根误差均为0.67 mm·d-1,模拟效率均为0.61。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3个模型模拟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相对而言,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截距、斜率和平均偏差略优于其他2个模型,因此Priestley-Taylor模型修正式是估算三江平原大豆田实际蒸散量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287.
吡啶类离子液体对青海弧菌Q67的混合毒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污染物产生的累积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以6种吡啶类离子液体(IL):丁基溴化吡啶([Bpy]Br)、己基溴化吡啶([Hpy]Br)、辛基溴化吡啶([Opy]Br)、丁基氯化吡啶([Bpy]Cl)、己基氯化吡啶([O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为混合物组分,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和均匀设计射线法(UD-Ray)分别设计4组二元IL混合物和2组三元混合物,每组混合物包括5条具有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物射线。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6种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对青海弧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加和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ogit函数能有效地拟合6种吡啶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的浓度-效应数据。若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50)为毒性指标,6个吡啶IL对Q67的毒性与烷基链上碳原子数目正相关,且每增加2个碳原子,其毒性约增加1。IL的阴离子(Br-或Cl-)对毒性没有影响。除己基氯化吡啶([H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的二元混合物呈现明显拮抗作用外,其他二元及三元混合物都为加和作用。  相似文献   
288.
应用食蚊鱼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CYP19%)和卵黄蛋白原基因(VTG%)m RNA转录水平为指标,研究微量多氯联苯(PCBs)长时间暴露对成年雌性食蚊鱼CYP19%基因和VTG%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评价其对雌性食蚊鱼产生的形态雄性化效应。采用静水暴露实验模式,分别设置0.08、0.4、2和10μg·L-1PCBs浓度,并设置对照组和平行组,定量测定14 d和28 d性腺CYP19%和肝脏VTG%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对椎体脉棘发育的影响。暴露实验结果显示:1各PCBs浓度组(0.08、0.4、2和10μg·L-1PCBs)暴露均能抑制食蚊鱼CYP19%和VTG基因的表达,表明PCBs对食蚊鱼VTG%基因的抑制远大于对食蚊鱼CYP19%基因的抑制;20.4μg·L-1PCBs暴露显著地降低了食蚊鱼第15椎体脉棘的长度并降低第15、16椎体脉棘的L/D值,显示食蚊鱼出现骨骼形态雄性化,表明一定浓度的PCBs暴露会表现出抗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289.
对特辛基苯酚(4-tert-octylphenol,PTO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有研究发现虽然其能够直接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两种亚型(ERα,ERβ)结合并产生干扰效应,但其结合能力却各不相同,PTOP对ERβ表现出更强的结合活性。为了探究PTOP与ER结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对ER两种亚型的选择性机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PTOP-ER复合物进行了研究,并利用MM-GBSA方法计算了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是维持PTOP与ER结合的主要驱动力;而极性相互作用的差异是导致PTOP对ERα和ERβ产生选择性结合的重要因素,PTOP与ERα之间的极性溶剂化作用阻碍了两者的结合。将PTOP与ER的天然底物雌二醇进行比较,发现PTOP与ER口袋之间缺乏氢键稳定二者结合,因此PTOP的结合活性较低。计算模拟亦指出了PTOP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以上计算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PTOP影响ER介导生理过程的干扰机制。  相似文献   
290.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吡啶硫酮铜(CuPT)和吡啶硫酮锌(ZnPT)在海洋防污和化工产品中的应用近来逐年增加,对其生态毒性及其机理进行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我国南海常见多毛类——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 Haswell)为受试生物,研究了CuPT和ZnPT对华美盘管虫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CuPT和ZnPT胁迫下,华美盘管虫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发生与暴露毒物种类、浓度和时间相关的变化。SOD、CAT和GR的活性在较低浓度(25μg·L~(-1))的CuPT胁迫6 h后呈显著上升趋势,但随暴露时间延长(12 h和24 h),GR的活性显著下降;而暴露于较低浓度(50μg·L~(-1))的Zn PT中,仅SOD活性显著升高,CAT和GR的活性都显著下降。在较高Cu PT(100μg·L~(-1))或Zn PT(200μg·L~(-1))浓度中,CAT和GR的活性都显著下降。GSH含量对Cu PT或Zn PT胁迫的响应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即随暴露时间的延长,通常由显著上升转为显著下降。MDA含量在Cu PT(100μg·L~(-1))或Zn PT(200μg·L~(-1))高浓度组中呈显著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