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90篇 |
免费 | 1410篇 |
国内免费 | 396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29篇 |
废物处理 | 488篇 |
环保管理 | 542篇 |
综合类 | 8022篇 |
基础理论 | 1594篇 |
污染及防治 | 1856篇 |
评价与监测 | 604篇 |
社会与环境 | 214篇 |
灾害及防治 | 3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7篇 |
2023年 | 568篇 |
2022年 | 630篇 |
2021年 | 699篇 |
2020年 | 548篇 |
2019年 | 621篇 |
2018年 | 424篇 |
2017年 | 475篇 |
2016年 | 612篇 |
2015年 | 690篇 |
2014年 | 841篇 |
2013年 | 734篇 |
2012年 | 823篇 |
2011年 | 775篇 |
2010年 | 724篇 |
2009年 | 737篇 |
2008年 | 719篇 |
2007年 | 601篇 |
2006年 | 630篇 |
2005年 | 540篇 |
2004年 | 478篇 |
2003年 | 388篇 |
2002年 | 251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在阴极实现反硝化、短程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产生电能,但在MFC阴极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为了探讨MFC阴极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性能,将双室曝气阴极MFC与A/O脱氮工艺结合处理人工模拟低碳氮比废水。通过静置运行15 d使得MFC阴极室亚硝态氮得以积累,氨氧化菌得以富集。随即改为连续运行后第21天成功启动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MFC;阴极出水氨氮浓度为0.3 mg/L,亚硝态氮浓度为15.9 mg/L,硝态氮浓度为0.6 mg/L,亚硝化率达到95%以上,阴极电极自养反硝化去除率达到5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结果表明,将MFC与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结合,通过阴极室中氧气得电子获得高pH,可以强化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完成生物脱氮的同时回收电能,并具有减少外加碱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913.
徐冬冬黄震方吕龙陈晓艳张子昂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95-99
以泛长三角2001—2015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景区发展总体经历了2001—2004年的"低速增长期"和2005—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景区内部发展存在明显层级差异,15年间三省一市的3A级以上景区增幅差异显著;空间维度上,3A级以上景区总体呈集中分布态势,集聚的空间尺度范围逐年缩小,景区整体表现出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且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迁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914.
重庆金佛山岩溶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植被系统CO2浓度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金佛山典型岩溶区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浓度进行短时间尺度变化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林地与裸地不同深处土温变化幅度由地表向土壤深部逐步降低,裸地地表温度和不同深度土温波动幅度均较林地大.林地与裸地各层次土壤CO2浓度变化与土温呈较好的相关关系.林地各层土壤CO2浓度波动微弱,变幅小于裸地.林地与裸地土层中CO2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高.植被各层的温度和温度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层、灌层和草层.林层温度最大值滞后于气温约3 h. 相似文献
915.
近年来我国南方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人工林,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混交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评估不同管理措施下该林分养分循环特征,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选取8年生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开展铲草、施肥、铲草+施肥抚育管理对其凋落物及养分... 相似文献
916.
四溴双酚A(TBBPA)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情况常见于电子电器拆解厂或回收站周边土壤,而重金属对TBBPA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转化和残留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14C标记的TBBPA来探索不同浓度水平重金属(Cu、Cd和Zn)对两种土壤(红壤和乌栅土)中TBBPA降解转化、矿化、不可提取态残留形成等环境行为的影响.经60 d培养,乌栅土中92.2%±0.5%的TBBPA被转化为不可提取态残留或代谢产物,其中7.2%±0.8%被彻底矿化为CO2;灭菌作用极大地抑制了乌栅土中TBBPA不可提取态残留的形成(由77.2%降至9.9%),表明土壤微生物在不可提取态残留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而红壤中仅有9.9%±0.5%的TBBPA被转化成不可提取态残留,<0.5%被矿化为CO2,与灭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当土壤重金属(>500μmol·kg-1)存在时,乌栅土中TBBPA矿化和不可提取态残留形成率分别降低14%—78%和31%—86%,而可提取态TBBPA(即生物可利用态)增加0.5—4.4倍,其中水溶态残留增加0.3—1.5倍,进而增加TBBPA在土壤中的持久... 相似文献
917.
火电厂CO2减排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处理、燃烧中减排及燃烧后捕集三类。介绍了IGCC、富氧燃烧、胺吸收法、生物法等CO2捕集与封存技术,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8.
离子强度和SO2-4对土壤吸附A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子强度和SO4^2-对土壤吸附Al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随着NaCl支持电解质浓度的提高,土壤对Al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当pH<3.9时,即土壤表面净电荷为正时,土壤对Al的吸附量仍然很大,超过最大吸附量的50%,而用CaCl2作支持电解质时,当pH<4.5时,在溶液中CaCl2浓度最高的情况下,Al的吸附量最小,在其余两种浓度条件下则基本相等;当pH>4.5时,Al的吸附量几乎不受CaCl2浓度变化的影响。SO4^2-的加入对土壤吸附Al没有影响。这些都说明土壤吸附Al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919.
920.
阐述了我国燃煤电厂CO2排放现状及趋势,将CO2减排技术分为捕集与封存两个部分进行讨论,介绍了目前主要的CO2捕集与封存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指出电厂位置、CO2捕集方案及封存方式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CO2去向是关键因素,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电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应的CO2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组合。探讨了各种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前景,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或行业支持,建设国家或行业层面的工业化试验中心或试验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