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安全科学   84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308篇
综合类   1251篇
基础理论   190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16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在中国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制定适应国土空间功能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中国县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滇西北石漠化山区玉龙县为研究区,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生命周期法、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方法,核算国土空间功能的碳源排放量、碳汇吸收量,分析其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碳源/碳汇效益,识别碳失衡空间,构建格网尺度下县域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研究结果:(1) 2010~2020年玉龙县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空间扩张迅速。(2)玉龙县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排放量增长剧烈,呈现西高东低和东南高值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3) 2010~2020年碳源/汇效益有较大的提升,且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玉龙县碳失衡空间占总面积的47.30%,以碳源失衡为主。(4)格网尺度下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划分为生态碳汇功能区、低碳优先发展区、生态增汇发展区、生产高碳优化区、生活高碳控制区等五个区,并提出县域内部协同减排的差异性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格网尺度下,玉龙县近十年国土空间一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生活空间扩张加快;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量远大于碳汇量,工矿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碳排放量增长量远超生态空间的碳...  相似文献   
822.
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s)在水体中频繁检出,其环境行为备受关注。为深入探讨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激发三线态敏化Gs间接光降解的机理,以3-甲氧基苯乙酮(3-MAP)、亚甲基蓝(MB)、2-萘乙酮(2-AN)和2-苯甲酮(BP)模拟DOM引发三线态光敏化反应,阐明Gs发生间接光降解活性与敏化剂性质、pH值的关系。通过光化学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激发态能量高的BP或3-MAP对Gs的敏化效率低,二者虽可与Gs发生能量或电子转移敏化,但对λ290 nm的模拟太阳光吸收少,因此激发态产率低;激发态能量低的MB或2-AN对Gs的敏化效率高,且随pH升高而增强,因二者能吸收较多的模拟太阳光,激发态产率高。以MB为例,发现Gs分子形态几乎不能被光敏化降解(pH≤5); Gs由一价阴离子逐渐解离成二、三价阴离子,kin增大102倍(pH 6~12),说明Gs不同解离形态的敏化光降解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因Gs阴离子更易发生敏化光降解,因此带正电荷的MB分子比中性分子态的2-AN更易与Gs阴离子结合,表现出更高的敏化能力,相同pH (9或12)条件下,敏化光降解速率相差25~47倍。敏化剂三线态性质及pH值对Gs光敏化降解的影响机理,对于深入认识化学组成复杂的环境DOM的光化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3.
环境中长寿核素的ICP-MS测量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ICP-MS用于环境样品中U,Np和Pu的放射性长寿命核素测定的各项相关技术以及近年来一些重要的研究和进展状况,同时对技术难点——干扰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4.
随着城市功能和产业形态的不断变迁,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频发,“三生空间”格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对碳中和的实现愈发重要,探究“三生空间”转型变化与碳排放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式韧性城市建设、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动态转移矩阵,在确定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选取多期碳排放相关经济社会数据确定福建省碳排放系数,利用“三生空间”碳排放贡献率,揭示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空间类型表现为林地生态空间占据主体地位,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减少,其他空间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2)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由急剧增加向逐步减缓发展,其中以工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规模较大。“三生空间”转换的空间分布前期集中在东南部,中期向中西部延伸,后期中心重新聚集在东南部。3)基于“三生空间”的变换,福建省2005-2020年间的碳排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增长率渐缓,15年间累积碳排放共...  相似文献   
825.
煤矿开采区矸石山由于其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物理结构不良,致使植物生长困难,复垦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将微生物菌剂与废弃资源配施,以期在矸石山建立适宜先锋植物定植的复垦环境并筛选最优施用方案。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供试植物,选取废弃资源古龙酸母液(RAE)、长枝木霉菌(TL)与剩余活性污泥(AS)为改良剂在矸石山基质生境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设置8种不同处理,分别为RAE、TL、AS、RAE+TL、RAE+AS、TL+AS、RAE+TL+AS及CK,评估不同处理对黑麦草生长生理、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均能够提高黑麦草的生长指标,其中RAE+TL+AS三施对黑麦草总生物量的提高效果最好,比CK提高了2.52倍;同时各处理总体上能够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表明TL、RAE、AS是通过提高植物抗氧化功能而不是通过提高渗透压的方式来提高抗逆性。其中AS单施对提高黑麦草生长、生理性质的效果最好,其生长生理综合指数(PGPI)比CK提高了3.88倍。2)在土壤酶活性方面,单施处理中AS,配施处理中TL+AS,对蔗糖酶...  相似文献   
826.
三丁基锡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FL(human amniotic cells)的Bcl-2、Bax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2、3、4μmol·L-1三丁基锡下作用2 h后,FL细胞的Bax蛋白表达量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仅在3、4μmol·L-1浓度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作为凋亡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Bax/Bcl-2比值在三丁基锡高浓度组(3、4μmol·L-1)相比于对照有显著升高;而p53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Bcl-2和Bax参与了TBT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27.
低有机负荷下三槽式氧化沟运行参数的调整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唐山某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有机负荷远低于设计运行进水条件,致使三槽氧化沟运行不正常。针对这种情况,对低有机负荷状态下三槽式氧化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调整,探索出了低有机负荷状态下三槽式氧化沟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28.
202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总局党组工作部署,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一条底线,拉升一条高线,完善两个体系,突出两个监管,推动三项改革,强化三个支撑,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坚决遏制...  相似文献   
829.
孙炎  黄文斌 《环境技术》2021,39(1):17-21
采用热失重分析(TGA)法研究了列车用温度传感器所用线缆材料(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的热分解特性,并计算出材料的热分解活化能,据此建立了材料的热寿命方程,并结合列车运行的实时轴温监测数据对线缆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为评价温度传感器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30.
为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水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海南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对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流域“十三五”期间水质状况、主要污染物浓度、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判其污染变化特征,并采用均值GM(1,1)模型(EGM)预测“十四五”期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水质状况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南渡江、万泉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上升至96.3%、100%,昌化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三大流域CODMn、CODCr、氨氮、总磷浓度年均值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年均值均低于Ⅰ类标准限值,“十三五”期间除氨氮浓度下降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波动,上升幅度为6.7%~23.8%;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均小幅下降,下降幅度为0.03~0.04,主要支流综合污染指数自上游到下游呈波动上升的空间变化特征。EGM预测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干流和绝大部分支流水质综合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