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安全科学   464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989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高速列车气动噪声主要由结构诱导涡旋及结构表面的流体压力梯度变化形成,针对这2种噪声产生机制,结合DES分离涡模拟方法及Lighthill声比拟理论,计算了受电弓变截面弓杆及仿生表面织构2种气动降噪方式的声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本体结构及表面优化均可有效降低高速列车气动噪声;弓杆截面型式的改变会影响周边压力场的分布特性,进而改变结构自身表面声功率特性,实现降噪的效果;仿生表面织构通过在结构阵列面上形成二次涡群来降低结构表面气动噪声;倒角式横杆、椭圆形臂杆及菱形凹坑表面声学特性优于其他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212.
复杂地下空间交通体系作为新型地下交通形式,车流量大且存在多个分合流点,气流组织复杂,防灾排烟难度极大。以杭州某复杂地下空间交通体系连接匝道为研究背景,提出匝道通风排烟设计方法,再选取其中二合一式连接匝道结构,采用FLUENT模拟其两种防灾排烟方案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两个连接匝道末端单独设置排烟口的设计方案可有效保证火源下游车辆和火源上游人员的逃生安全;根据分合流流速分配理论模型,在合流处只设置一个排烟口且排烟量提高40 m3/s时,也可达到同样的防灾排烟效果,从土建成本考虑,推荐此方案,为同类型隧道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13.
为考查隧道火灾烟气越过顶部障碍物时关键流动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人员疏散和防排烟设计的影响,采用盐水试验研究不同障碍物高度与火源热释放速率下,火灾烟气越过隧道顶部障碍物后发生密度跃变的条件,并获得质量卷吸比与密度跃变前后烟气层厚度比等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顶部障碍物的出现可使其下游的火灾烟气弗劳德数(Fr)突增至1以上而后再骤降至1以下,即从超临界状态转变为亚临界状态,这是诱发烟气密度跃变的原因;该跃变过程造成烟气卷吸大量空气,烟气厚度增大。障碍物的高度是影响烟气密度跃变特性的关键参数,密度跃变后与跃变前的烟气厚度之比、跃变前后Fr之比以及质量卷吸比均随障碍物高度增加而增大;当障碍物的无量纲高度超过0.267后,上述3个参数随障碍物高度增加而减小。障碍物下游的烟气密度跃变产生的质量卷吸比可能超过0.3,且高于既有理论模型计算值。  相似文献   
214.
针对一起 330 MW 火电机组发变组出口断路器在无任何保护动作情况下的跳闸故障,采用逐步排查法,通过现场模拟实验,找出了故障的原因,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并制定了防范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消除了机组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机组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15.
为了定量分析区域内重大危险源所构成的风险,为事故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风险场理论对某区域内2家化工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得出2家企业所对应的风险值计算公式,并生成2家企业所对应的风险等值面和风险等值线;引入最速下降法,利用负梯度搜寻风险的最快下降方向,得出事故的最优风险降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甲企业中接近1/2的区域为...  相似文献   
216.
徐敏  杜洪宇  郭家明  赵晓丹  卢卫  孙超  陈宇  周振 《环境工程》2022,40(10):169-175
基于水质特性分析,以物质资源化为核心,构建了脱硫废水强化递级分盐预处理-膜浓缩电解制氯零排放工艺,并进行了35 d的中试试验(500 L/d)。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物质的充分资源化。预处理模块出水SS、Mg2+、SO2-4和Ca2+去除率分别为100%、96.6%、99.8%和98.9%;各处理单元沉淀物分别为CaSO4、Mg(OH)2、钙矾石和CaCO3,其纯度可分别达到86.9%、99.8%、88.3%和99.9%,可作为脱硫石膏、除磷剂、阻燃剂和脱硫剂进行资源化利用;膜浓缩电解制氯模块所得次氯酸钠符合GB 19106-2013《次氯酸钠》中A型Ⅲ级要求,可用于消毒、杀菌与水处理。  相似文献   
217.
为探究厌氧生物滤池(AF)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最佳工况和运行效能,以新河河水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研究AF中试试验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条件下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转化特性. 结果表明:①河水中DOM主要包含3种荧光组分,其中,C1为类腐殖质物质,C2为类蛋白物质,C3为类腐殖质物质,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物质平均占比分别为53.45%和46.55%. ②AF运行稳定后COD平均去除率为30.75%,出水UV254降低19.80%;荧光组分分析表明,DOM的降低主要归因于C2和C3的有效转化,且提高温度和HRT有助于DOM的进一步降低. ③UV254和<10 kDa的DOM沿程逐步减小,3~10 kDa和<3 kDa的DOM去除率分别为64.29%和22.81%;沿程出水三维荧光光谱显示,AF前端微生物活性较高,C1和C3变化较小,C2先升高后逐步下降,最终出水DOM总荧光强度出现明显的降低,表明AF第1级滤层是DOM去除和转化的主要区域. 研究显示,常温且HRT=24 h工况下,A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有机物,有效去除城市污染河流中的DOM,可作为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潜在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218.
219.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CASS)工艺是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的一种变形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大多采用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变水位运行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恒水位的运行方式,并对该方式的操作程序和出水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恒水位运行方式不仅可省去前端倒换阀门的繁锁操作,而且运行效果更为稳定,运行过程中的工艺更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220.
南疆地处新疆天山以南,旅游纪念品资源丰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但现有旅游纪念品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了游客旅游质量.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南疆旅游纪念品资源价值、商品属性和市场潜力进行评价,认为资源价值在旅游纪念品评价中权重最高,商品属性和市场潜力是影响纪念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并针对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结果对南疆旅游纪念品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