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564篇
安全科学   195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1160篇
基础理论   259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超声与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磷及有机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回收污泥所含的磷,采用碱和超声波对3种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以释放磷,考察了处理前后PO3-4-P(正磷酸盐)、TP(总磷)、SCOD(可溶性COD)、TOC(总有机碳)、TS(总固体)、VS(挥发性固体)的释放规律及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碱和超声波处理均能有效破解污泥,释放磷和有机物;城市污泥比制药污泥更容易破解;城市污泥无机磷的释放高于有机磷,而工业污泥的有机磷释放高于无机磷;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城市污泥释放磷最多,释放有机物最少,有利于磷的进一步回收.碱处理和超声处理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污泥上清液中有机物的组分,但碱处理能促进污泥蛋白质类、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有机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922.
依据JJF1059.1-2012,确立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从采集气样体积和采气后滤膜消解液待测物浓度和定容体积三个部分,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二个方面评定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本次测量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24,较大的不确定度是样品浓度测量过程中的A类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曲线测量和样品测量随机偏差引入,分量值分别为0.013和0.011。本次测量结果为0.169±0.008mg/m3(包含区间在0.161~0.177mg/m3),k=2。即在包含概率约为95%的条件下,可以判定该工作场所空气中硒化氢的含量已经超过了PC-TWA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23.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和非破坏性分析土壤中锑和铊等8种主要关注的重金属含量的X射线荧光法,可在很短的时间(约1h)内完成1个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该方法分析了ESS系列4个标准样品和8个实际样品,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924.
运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3DEEM)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受浓度(稀释倍数1~5)、离子强度(0~0.4 mol/L NaCl)和pH(3~11)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污水有2个明显的荧光区,分别是类蛋白荧光和类腐殖酸荧光。浓度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进出水类蛋白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峰出现红移。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进出水的类蛋白荧光强度增加,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则出现降低趋势,二者荧光峰均出现微小的红移。pH对城市污水荧光特性影响较明显,随着pH的增加,类蛋白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峰发生红移,前者在pH=7、后者在pH=9时荧光强度达到最高、荧光峰红移到最大。  相似文献   
925.
含生物质炭城市污泥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其堆肥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较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度的提高.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在堆肥21d后,其堆肥腐熟度可能达到峰值,而外源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其堆肥腐熟度则随着堆肥时间的进行而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堆肥DOM的FI0.7,BIX0.8,表明其来源为自生源,可能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因此,通过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分析,能较好地评估城市污泥堆肥腐熟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926.
采用真空蒸馏工艺处理废弃荧光灯管,在温度400~600℃,恒温时间0.5~2 h的条件下,汞的去除率在6.19%~99.02%,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的TCLP浸出液的浓度均低于0.05 mg/L的国家排放标准限值,其真空蒸馏馏分的汞浓度也低于0.05 mg/L的标准限值,实现了对废弃荧光灯管中汞的无害化处置。  相似文献   
927.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bEPS) of cyanobacteria is crucial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yanobacterial bloom. However,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EPS can be affected by extraction methods. Five sets(including the control) of bEPS from Microcystis extra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matrix(3DEEM)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ombined chemical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bEPS samples were further compared. The agents used for extraction were NaOH,pure water and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 containing cationic exchange resins,and hot water. Extraction methods affected the fluorescence signals and intensities in the bEPS. Five fluorescence peaks were observed in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bEPS samples. Two peaks(peaks T1 and T2) present in all extrac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protein-like fluorophores,two(peaks A and C) as humic-like fluorophores,and one(peak E) as a fulvic-like substance.Among these substances,the humic-like and fulvic-like fluorescences were only seen in the bEPS extracted with hot water. Also,NaOH solution extraction could result in strong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 It was suggested that NaOH at pH 10.0 was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to extract bEPS from Microcystis. In addition,dialysis could affect the yiel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bEPS during the determination process.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us to explore the issues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相似文献   
928.
闫金龙  江韬  高洁  魏世强  卢松  刘江 《环境科学》2015,36(3):869-878
利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析了渠江、涪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体DOM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干支流各采样点水体DOM的FI值1.4,HIX值0.8,表现出明显陆源输入特征,整个研究区域水体混合模式为非保守混合,对交汇处水体DOM地化特征变化有一定贡献,但并非主导因素.河流沿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交汇处水体DOM特征改变有明显影响,聚类分析发现,所有采样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沿岸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渠江-嘉陵江交汇处),另一类为沿岸以城市用地为主(涪江-嘉陵江交汇处),前者向干流水体中输入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较高的DOM,后者以浓度较高而结构相对较简单的DOM输入为主.此外,涪江-嘉陵江交汇处类蛋白质荧光组分信号增强,出现荧光T峰,表明人为活动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29.
多级A/O工艺强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宜兴市某城市污水厂多级A/O工艺的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工艺对宜兴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和遗传毒性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多级A/O单元对COD、NH_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3±7.0)%、(93.7±1.5)%、(65.3±7.9)%、(60.0±18.7)%,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对各常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起到了绝对主导作用;对污水中的烷烃、卤代烃、醇类去除效果较好,对污水中主要含有的荧光物质(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去除效果不理想;对污水中SOS/umu遗传毒性的去除率为82.8%.多级A/O工艺处理宜兴城市污水的主要问题是有机负荷低、单点进水和碳源单点投加效果不理想,以致后段A/O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强化去除优势,建议改为多点进水,调整碳源投加点.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污水厂运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提高该污水厂的运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30.
冯书珍  苏以荣  张伟  陈香碧  何寻阳 《环境科学》2015,36(10):3832-3838
运用氯仿熏蒸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喀斯特峰丛洼地原生林上、中、下坡位各土层(淋溶层:A层0~10 cm;过渡层:AB层30~50 cm;淀积层:B层70~100 cm)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丰度的变化,揭示坡位和土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和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丰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丰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A层SMBC在下坡位表现最高,均高于上坡位(P0.05),AB层、B层SMBC在中坡位最高;SMBN均在下坡位表现为最高,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除B层细菌丰度、AB层真菌丰度在各坡位间无显著差异外,均表现为中坡位最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坡位和土层的影响下,有机碳、碱解氮与p H、碱解氮与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是SMBC、SMBN、细菌丰度、真菌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