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541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自贸区谈判——中国环境服务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服务贸易现已成为自贸区谈判的重要内容.中国环境服务企业已经具有战略转型的基本条件,应该抓住自贸区环境服务贸易谈判的重要机遇,加快中国环境服务业的战略转型.当前需要加强不同环境服务分类影响研究,解决战略转型的对象问题;实施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走出去"战略,解决战略转型的途径问题;加快环境服务业发展和战略转型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制定针对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扶持战略,解决战略转型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12.
推进形成省级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政策及保障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会  孙世群  王晓辉 《四川环境》2008,27(5):122-126
主体功能区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环境政策是其中重要一项。针对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工作需要,将现有环境政策进行分类完善,结合四类主体功能区环境条件与发展要求提出了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目标,并对重点政策的实施领域、施政力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外,为保障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政策落到实处,从法律、资金、监督与管理和信息公开四方面探讨了环境政策保障机制建立的途径和方法。为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稳步推进和后续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913.
在分析吴中区太湖滨湖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分情况的基础上,将该区域分成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两大类,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价值评估方法;最后运用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等方法,分别估算这两部分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4.50亿元,其中森林为16.87亿元,价值量大小依次是:净化大气旅游文化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初级生产营养物质循环。湿地为107.63亿元,价值量大小依次是:洪水调蓄初级生产净化水质旅游文化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  相似文献   
914.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区及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生态系统状况指数为指标,通过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2000-2010年,三江源区和若尔盖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好转,甘南区、祁连山区和南岭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基本稳定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阿尔泰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大小兴安岭区退化面积占该区面积的比例最大,为42.54%;三江源区和祁连山区退化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6.26%和6.93%。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南岭山地区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阿尔泰山地区以中度和重度退化为主,甘南区以轻度退化为主。  相似文献   
915.
对成都市2011—2012年期间大气中的VOCs在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区及不同高度的浓度和组成进行了SUMMA钢罐采样法监测与实验室分析,并讨论其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成都市大气中VOCs的季节变化为:秋季(106.0μg·m-3)夏季(74.5μg·m-3)春季(54.1μg·m-3)冬季(45.8μg·m-3).烷烃、酯类、醇类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峰值在8:00出现,与交通流量的变化有关;烯烃和芳香烃的日变化规律则呈双峰型.烷烃、烯烃、芳香烃、醇类在不同功能区的浓度顺序为:交通居民混合区工业区风景区,而醛酮类则为:工业区交通居民混合区风景区.在垂直方向上,距地面78 m处TVOCs浓度最高,这可能与当时采样期间大气为逆温层结有关,其中,烷烃、芳香烃为主要组分.不同VOCs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及其贡献率排序为:芳香烃(75.5%)烯烃(23.8%)烷烃(0.8%);不同功能区的OFP排序为:交通居民混合区工业区风景区.  相似文献   
916.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的功能定位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重要的影响。论文以福建省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大功能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为基础,采用地均投入产出技术效率表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剔除非期望产出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2009—2015年四大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差异化评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2009—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优化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高,而农产品主产区最低;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增速最快,而优化开发区增速最慢,表明建设用地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2)福建省各主体功能区内要素投入产出存在显著空间分异,且呈现高低值格局之分。根据不同功能定位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特点提出针对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17.
研究了菖蒲在不同磷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和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菖蒲在0.095-9.751mg/L的TP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在TP浓度为0.926mg/L时生长最好、为96.153mg/L时生长受抑制。在试验的32d内,TP浓度为0.926mg/L对磷的去除率高达97.73%。在最初8d内,菖蒲具有较强的吸收净化特性,水体中TP浓度呈下降趋势,磷去除率与水体TP浓度在0.029-0.926mg/L的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在0.926-96.153mg/L的浓度范围内呈负相关。菖蒲叶片含磷量与水体初始TP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18.
红壤坡地不同覆被类型地表径流对降水特征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红壤丘陵区防治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的重要措施。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红壤坡地7种覆被类型1998-2005年降水特征值和地表径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被类型地表径流系数差异显著,大小排序为农作区>茶园区>湿地松与甜柿园>柑橘园>退化区与恢复区;除茶园外,其他覆被类型径流系数不同水文年有明显差异,且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平均雨强、最大60min雨强与径流量都无显著相关性,但农作区径流值与小雨呈显著相关,其他覆被类型径流值与中雨呈显著相关;10~30cm土壤前期含水量与径流量有较明显正相关关系,40cm以下土壤水对径流量影响很小,恢复区、甜柿园、柑橘园受前期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19.
影响浑太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于2012年5~6月对浑太河流域66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2(属)种,其中水生昆虫51(属)种,占70.83%,环节动物7(属)种,占9.72%;节肢动物(属)4种,占5.56%;软体动物(属)10种,占13.89%.首先,采用相关分析从6类28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蜉蝣目相对丰度、毛翅目相对丰度、软体动物相对丰度、扁蜉科/蜉蝣目相对丰度、纹石蛾科/毛翅目相对丰度、寡毛类动物相对丰度、敏感类群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相对丰度、收集者相对丰度、黏附者相对丰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共13个指标用于表征浑太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然后,利用RDA方法分析了自然环境因子和反映人类活动压力的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异的影响.利用偏冗余分析(pRDA)比较了自然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大小,以及流域、河岸缓冲区和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环境因子可解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异的72.23%.纳入分析的人类活动压力因子解释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异的48.9%,纳入分析的自然环境因子解释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异的11.8%.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异影响最显著.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可解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异的35.3%,其中,显著环境因子p H、栖息地质量、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硬度、电导率、总溶解颗粒物和氨氮分别解释了4%、3.6%、1.8%、1.7%、1.7%、0.9%、0.9%和0.9%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异.河岸缓冲区和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异的贡献分别为10%和7%.最后,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了流域和河岸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与水质、水文、栖息地质量以及底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能更好地表征河流水质、水文、栖息地质量以及底质状况,也说明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920.
为探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管控前后不同污染阶段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变化特征,使用高分辨率(1 h)在线仪器对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2月15日郑州冬季气象、污染气体浓度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水平进行在线监测,分析此次COVID-19管控前后霾过程的成因、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和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郑州主要受到高压脊控制,天气形势稳定,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累积,二次无机气溶胶(SNA,包括SO42-、NO-3和NH+4)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分,占比高达90%以上,COVID-19期间居家隔离措施对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的影响,COVID-19期间PM2.5在干净、发生和消散阶段的浓度比COVID-19前有所提高,但是发展阶段明显降低,居家隔离明显使PM2.5高值降低了;NO2、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