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980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163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2114篇
基础理论   486篇
污染及防治   330篇
评价与监测   226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厘清包括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在内的深圳市区PM2.5各种一次和二次来源贡献,本文于2017年9月2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市大学城点位开展PM2.5样品采集,并进行化学组分和水溶性有机物(WSOM)质谱测量,共获得162组有效数据.观测期间深圳市大气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26μg/m3,在传统PMF源解析的基础上加入羧基离子碎片(CO2+)作为SOA的示踪物,加入水溶性有机氧(WSOO)用于计算各因子O/C,验证有机物解析效果.结果表明,SOA可以被独立解析出,其O/C明显高于其他一次污染源中有机物;机动车、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SOA为最主要的4个源,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分别为25%、23%、17%和10%,船舶、地面扬尘、老化海盐、建筑尘、生物质燃烧、燃煤和工业贡献均在5%以内.各个源的变化特征表明,机动车、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SOA等源贡献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特征,与冬季季风条件下源自内陆的污染传输密切相关.污染天气时,二次硝酸盐和SOA的贡献增加相对最显著,因此NOx和挥发性有机物是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沈阳市郊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7年8月24日—9月2日采用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沈阳市郊区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观测分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部分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比值法对醛酮类化合物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日均值范围为23.16~38.38 μg/m3;质量浓度最高的4种醛酮类化合物依次是丙酮、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其质量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71、5.90、5.48和2.95 μg/m3.对·OH消耗速率(LOH)贡献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正丁醛、甲醛和乙醛,臭氧生成潜势贡献(OFP)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在研究区影响醛酮类化合物光化学反应活性的物种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正丁醛.研究区观测期间,环境空气中甲醛和乙醛的致癌性风险值分别为1.18×10-5和5.91×10-6,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乙醛的非致癌风险值为0.05,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在研究区的一次臭氧轻度污染过程期间,环境空气中的甲醛和乙醛受天然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减弱,甲醛、乙醛和丙酮受到炼焦工业和机动车等人为源排放的影响增强,而正丁醛主要受当地精细化工产业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沈阳市应加大对炼焦工业、精细化工和机动车来源排放醛酮类化合物的管制,以降低环境空气中活性醛酮类化合物及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研究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趋势对于开展其环境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连湾海域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含量数据,应用变异系数(Cv)分析了浓度分布的空间变异程度,应用逸度分数(ff)分析了PFASs在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趋势,应用响应系数(RC)分析了有机碳含量对扩散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9种PFASs的总浓度均为中等变异;在沉积物中的浓度空间差异略大,可能受历史排放污染物残留及污染事故的影响。在海水-沉积物界面扩散过程中,全氟烷基磺酸类和全氟烷基羧酸类化合物呈现相同的扩散特性,总体表现为ff值随PFASs链长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短链PFASs在大连湾海域倾向于存在于水体中,而长链PFASs倾向于扩散到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影响PFASs在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趋势的重要参数,且对长链PFASs的影响更明显。全氟辛烷磺酸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大连湾海域中主要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水中六价铬的应急事故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六价铬的国标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把主要试剂二苯碳酰二肼制成粉剂,以磷酸代替硫酸调节酸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试剂添加顺序,提供了一种快捷简便且抗干扰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控制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控制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的意义。在剖析PM2.5组成与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PM2.5的途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二次布点是在已有监测数据基础上增加监测点进行监测,决策者常常需要通过结合二次布点和原有监测数据,使插值估算的浓度超标区域最大化或最小化。较详细地介绍了SADA软件最大(小)化超标区域布点法,结合沈阳市区PM10超标区域研究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显著效果并与随即布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水中的己二胺主要来源于有关的化学工业。它是一种气味较强、毒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我国目前尚无卫生和环境限值。苏联规定的卫生限值为1毫克/升,毒性影响水体的限值为0.01毫克/升。己二胺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但是由于缺少结构检测的特征,在紫外区亦无吸收,分离前必须使其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衍生物或荧光衍生物才能测定。因此,不仅使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手续也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