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9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87篇 |
废物处理 | 44篇 |
环保管理 | 365篇 |
综合类 | 1697篇 |
基础理论 | 56篇 |
污染及防治 | 123篇 |
评价与监测 | 266篇 |
社会与环境 | 41篇 |
灾害及防治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182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62.
为量化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在大客流下的运营服务水平,以韧性为指标评估并划分了站点应对大客流的能力。首先,通过分析站点的3类乘客出行流线,考虑乘客在站点出行的便利性,提出了基于乘客在站出行时间的站点运营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接着,结合韧性三角理论,构建基于站点剩余运营服务水平的韧性指标评估,并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实现了站点韧性评估结果的划分;最后,评估了成都地铁各站点在早高峰大客流下的韧性。结果表明:早高峰期间站点的运营服务水平随时间呈3类变化趋势,分别对应于3类客流量分布;站点韧性与客流量及平均延误次数有关,1号线的站点因其客流量最大而拥有最差的韧性;聚类中心数的增加将加剧各类站点的重叠程度,成都地铁站点的韧性处于较低水平,着重关注1、2号线站点的运营有利于提升系统应对大客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3.
针对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高架线钢-混结合梁桥噪声问题,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钢-混结合梁桥列车运行辐射噪声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列车通过期间声级水平看,所有测点噪声值均高于背景噪声,受桥梁结构噪声的影响,声屏障措施无法达到理想的降噪效果;从辐射噪声的频谱看,钢-混结合梁桥列车运行噪声的低频噪声显著增加,其中50~100 Hz频带范围内声压级最高为70.4~88.4 d B,能量占比96.9%,低频噪声为列车通过期间主要辐射噪声,中高频噪声相对较小,列车运行振动激发桥梁振动产生的结构噪声为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64.
就保障倒计时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而言,适当设置倒计时信号灯绿灯间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南京一个道路交叉口,利用交通冲突理论,分析产生严重交通冲突的条件,考虑车流不饱和与饱和2种情况,得到在不发生严重交通冲突条件下的绿灯间隔时间,并通过实例说明。研究结果显示,在车流饱和状态下,头车与尾车均为大车时,头车以初速度零开始加速进入交叉口时绿灯间隔时间应最短;在不饱和状态下,头车与尾车均为大车时,头车以一定速度通过交叉口时绿灯间隔时间应最长;车流饱和时绿灯间隔时间应较短,车流不饱和时绿灯设置间隔时间应较长。 相似文献
65.
为解决交通恐怖袭击行为识别时数据样本有限,难以满足深度神经网络(DNN)对海量训练数据的需求,提出数据增强深度学习的样本有限条件下交通恐怖袭击行为识别方法.首先,设计数据增强策略与方法,获得足够的训练样本;其次,在训练时使用原训练样本和增强训练样本计算代价函数,以抑制过拟合,提高鲁棒性;然后,堆栈多个稀疏自编码(SAE... 相似文献
67.
68.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列车遭受雷击时列车内的人员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列车内人员不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和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第一种情况下,人员是完全安全的;第二种情况下,人员可能会有像蜜蜂刺痛或烟头灼痛的感觉,但不威胁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9.
2022年和2023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和《“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声十条”)的相继发布,我国的噪声管理水平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机场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噪声污染影响突出且较难治理的问题,两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机场行业优化航空器噪声污染管理的良好契机。文章结合《噪声法》和“声十条”的最新管理要求,总结了我国目前机场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治实践中存在的防治主体不清晰、航空器噪声相关立法和制度缺失、噪声标准年代久远等问题,并充分对接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从立法、收费管理制度、工程治理标准、环评和环保验收、机场布局规划以及航空公司主动减噪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机场航空器噪声管理的具体建议,旨在推动系统性地解决机场航空器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