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93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1049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 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142.
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与大气间汞交换的规律,应用动力学通量箱与Lumex RA 915+测汞仪联用技术,选择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于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针阔混交林土/气界面释汞通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连续监测,并考察了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地土壤年平均释汞通量值为(16.82±6.70)ng·(m2·h)-1,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自然背景区;受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变化规律影响,缙云山地区林地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暖季林地土壤释汞通量[(22.23±13.19)ng·(m2·h)-1]明显高于冷季[(6.01±4.05)ng·(m2·h)-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释汞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和1 d中光照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土温、气温和相对湿度与土壤释汞通量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可能是光照强度与土壤释汞通量相关关系的表象.  相似文献   
143.
潘延安  雷沛  张洪  单保庆  李杰 《环境科学》2014,35(5):1727-1734
采集重庆园博园龙景湖不同区域沉积物样柱,分析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Fick定律)来估算氨氮和正磷酸盐的扩散通量和年负荷贡献量.结果表明,龙景湖沉积物-水界面氨氮从上覆水到孔隙水在垂直剖面上总体都呈现出增大趋势;表层(0~5 cm)沉积物孔隙水中氨氮平均浓度为6.13 mg·L-1±3.07 mg·L-1,是上覆水氨氮平均含量10倍.正磷酸盐垂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在表层孔隙水出现极大值;沉积物孔隙水中正磷酸盐平均浓度为2.01 mg·L-1±1.05 mg·L-1.所有区域氨氮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新增淹没区库湾区域氨氮扩散通量低于6.0 mg·(m2·d)-1,龙景沟水库、龙景湖主湖原有湖区氨氮扩散通量分别高达47.19 mg·(m2·d)-1、40.29mg·(m2·d)-1.原有湖区正磷酸盐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扩散通量仍以龙景湖主湖及龙景沟水库最大,为7.89mg·(m2·d)-1、6.13 mg·(m2·d)-1.新增淹没区的河道、库湾及赵家溪部分区域正磷酸盐却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中扩散,扩散通量为-1.93~-2.78 mg·(m2·d)-1.整个湖区氨氮年负荷贡献量为3.95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85%;正磷酸盐年负荷贡献量为0.357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72%.  相似文献   
144.
旅游和区域大气污染对四川九寨沟气溶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九寨沟连续监测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增加了空气中TSP、SO42-、Ca2+、K+、NH4+和NO3-的含量,而Na+、Mg2+和Cl-则主要来自自然源;旅游强度最高时期(6~10月),降水对空气的清洗作用最强,气溶胶污染程度为全年最低;旅游强度较低时期(1~3、4~5和11~12月),降水量较低且西北沙尘易在春季抵达九寨沟,所以气溶胶污染程度较高;区域燃煤可能是气溶胶[SO42-]:[NO3-]比值较高的原因;生物质燃烧可能是K+在秋末至次年初春较高的原因之一.九寨沟大气环境已明显受当地旅游活动和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以辽宁某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应用地下水模型系统软件(GMS)中的MODFLOW和RT3D模型,建立了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数值模型,探讨其迁移传输及排泄通量。根据模拟结果,地下水中苯、二氯苯和三氯苯的污染羽约在20年后达到动态平衡,污染羽不再随时间变化,污染物的自然衰减速率与污染源释放速率达到平衡。排泄通量估算表明:地下水向河流排泄的量在20年时达到稳定,地下水中苯、二氯苯和三氯苯向河流的排泄通量分别为每天180 g、6 100 g和5.5 g。由于污染物会导致污染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建议从控制污染源、实施污染源区修复和切断迁移传输途径等多种措施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46.
结合无线视频技术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需求,通过分析无线视频传输技术,指出当前一些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无线视频传输中带宽资源有限和视频数据量大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带宽-失真模型的无线视频数据传输的控制机制,来避免由于不必要重传而带来的带宽资源浪费,提高系统带宽使用效率,并通过实验对所提机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降低传输需用的带宽。  相似文献   
147.
介绍了一种基于3G无线网络传输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首先分析了本视频监控系统的优点,并简单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重点介绍了前端采集终端、传输部分和后端管理平台等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分析了测试效果和下一步研究重点。经3G网络测试,该监控系统工作稳定并已成功应用于视频监控领域。  相似文献   
148.
环渤海河流COD入海通量及其对渤海海域COD总量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分季节对环渤海36条入海河流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核算其COD入海通量,并评估其对渤海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严重污染(COD为地表IV类),但污染最重的河流并不是COD入海通量最大的河流,COD的最大值和COD入海通量的最大值不具有一致性;环渤海河流排入渤海的CODCr的年入海通量最大(606万t),其次是酸性CODMn的入海通量(62万t),碱性CODMn最小,为53万t;环渤海河流在丰水期COD的入海通量约占全年的68%,其次是平水期(28%),枯水期最小(4%);整个渤海海域的碱性CODMn总量为239万t,其中环渤海河流输入约占25%.  相似文献   
149.
采用聚丙烯(PP)和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疏水膜材料制成的膜组件,对浓盐水超声减压膜蒸馏过程进行研究。以膜蒸馏通量为评价参数,研究了温度、真空度、流速、超声频率和超声功率5个影响因子,实验表明膜蒸馏通量随温度和真空度的增大而增大;膜蒸馏通量随流速和超声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到一定值后膜蒸馏通量随着流速和超声频率的增大趋势减弱。膜污染的主要成分以Ca CO3和Na Cl为主,采用5%的盐酸溶液对膜的外层清洗30 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30 min可使膜通量恢复到95%。研究表明超声减压膜蒸馏,不仅能提高膜蒸馏通量,还能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0.
主要调查研究环渤海湿地芦苇对TC、TN、TP的吸收通量。调查表明,2008年环渤海湿地的芦苇面积为20.08×104hm2。2009年,芦苇总生物量在7月、10月和11月的调查结果分别为267.2×104t、183.4×104t和138.0×104t。7月、10月和11月,芦苇对TC的吸收通量分别为115.58×104t、80.68×104t、64.23×104t;对TN的吸收通量分别为4.03×104t、1.45×104t、0.84×104t;对TP的吸收通量分别为0.37×104t、0.10×104t、0.031×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