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9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5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数字视频光端机在制造企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非压缩数字视频光端机在制造企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并从技术指标、可靠性、实用性方面进行分析.典型实例表明,该监控系统既可对被监视点的情况(例如机器设备运转等)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又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02.
高度城市化的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频发,臭氧污染的非线性、区域性以及气象过程影响使臭氧精确防控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利用臭氧源解析技术OSAT,分析不同传输通道下珠三角臭氧敏感区分布差异,量化城市间的臭氧传输贡献,并通过敏感性试验,探讨珠三角及典型城市的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静风条件下,VOCs敏感区集中在珠三角中部城...  相似文献   
503.
3G时代最受关注的无疑是移动数据业务的蓬勃兴起,移动视频监控业务作为安防界和电信界一致看好的3G杀手级应用,在产品、技术、市场和运营模式上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并将对整个安防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4.
安全带是高处作业人员防止意外坠落必备的防护装备.本文根据GB/T 6096-2020《坠落防护安全带系统性能测试方法》标准中坠落悬挂安全带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对坠落悬挂安全带系统性能测试动态力测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研发的科研机构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505.
TC-615解码器是新一代的监控产品,配合天财TC8000系列矩阵控制器使用。TC-615解码器不仅接线简单、功能齐全、兼容性强,更具有现场脱机自测和现场编址的独特能力,是各类监控工程项目的理想选择。它支持先进的总线式控制信号传输方法,具有15种控制功能,支持多种摄像机、镜头、云台控制方式,能充分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506.
输变线路在线DGA安全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在线DGA监测仪,分析这些在线监测仪的关键技术,包括油气分离技术、在线气体检测技术、远程传输与故障诊断技术。要满足变压器监测所需要的既稳定可靠又廉价实用的多气体在线DGA监测仪,必须将这些关键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507.
张源峰 《安防科技》2007,(7):42-44,55
当前视频监控系统的研发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文献资料,就这一传输系统中诸如传输介质、视频放大、频率补偿、自动增益控制等若干关键技术作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08.
509.
简述了甘肃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工作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监测信息传输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10.
基于曲面响应建模的PM2.5可控人为源贡献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莞市PM_(2.5)重污染月份为例,使用强力法(Brute Force)和RSM/CMAQ曲面响应模型法分别解析了珠三角地区人为源排放对东莞PM_(2.5)的贡献,以及区域传输的可控人为源SO_2、NO_x和一次颗粒物(PM)在不同控制比例下(25%、50%、75%和100%)对东莞PM_(2.5)的累积浓度贡献.强力法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1月珠三角地区人为源二次转化对东莞市PM_(2.5)的贡献(约58.10%)大于一次PM排放贡献(约41.90%),其中,人为源NH_3排放贡献最大,约占总量的21.66%.RSM/CMAQ动态源贡献结果显示,东莞市PM_(2.5)的人为可控源排放贡献(SO_2、NO_x和一次PM)占比为82.17%,受本地排放影响较大,且叠加区域排放的影响;一次PM减排对PM_(2.5)环境浓度的贡献高于仅减排SO_2和NO_x.在减排比例较低时,一次PM减排可有效削减东莞市PM_(2.5)浓度;随控制比例加大,二次前体物(SO_2和NO_x)减排对东莞市PM_(2.5)浓度削减率的影响加大.进一步使用HYSPLIT模式和轨迹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2014年1月东莞市PM_(2.5)污染传输过程.结果显示,该时段共有6条长、短距离污染传输路径,污染物主要来自东莞市东、东北及东南方向,途经其上风向区域(惠州、深圳和广州等)传输至东莞;惠州是各主导上风向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因而其区域传输对东莞PM_(2.5)的贡献也较大,深圳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