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土壤侵蚀是具有当地和异地两方面效应的地表过程。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区与需求区在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重叠,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耦。传统的土壤保持服务评估中多以生态系统当地侵蚀产沙减少量作为减沙服务供给量,以单一的分配系数计算对外部区域提供的减沙服务量。前者忽视了土壤保持服务供给能力与土壤保持服务实际提供量的差别,从而高估了土壤保持服务。后者则忽视了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变异,导致很高的评估结果不确定性。准确评估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及其空间传输需要充分认识其过程—效应—功能—服务的级联机制。空间分布式的泥沙传输模型为此提供了可能。以洞庭湖区湖南省境内的4个地市为研究区,按照过程—效应—功能—服务的级联框架,在区域尺度上将森林生态系统减沙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耦合起来,利用融合泥沙连通度的泥沙传输模型,评估了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流失和泥沙输出的效应,量化了森林以承载人类直接福祉的土地为媒介向人类社会传递的减沙服务。该研究提出的方法框架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耦合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552.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3G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论述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相关工作原理.重点对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系统具有压缩比高、布线灵活、经济高效的特点.系统能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视频监控.  相似文献   
553.
HDMI接口在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的基本传输原理,且从硬件电路和软件方面详细设计和实现了一款以ANX9030为发射芯片的HDMI接口源,此接口源已成功应用于基于EP9302ARM9微处理器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55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门禁控制系统不断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由于INTERNET网和以太网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网络化的门禁控制系统已经开始成为门禁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而TCP/IP技术成为网络化的门禁系统首选.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成熟,无线网络的运用使得门禁系统更灵活、更便捷、更经济.SQL的运用使得门禁系统的数据管理更安全、更方便,数据访问更快捷.  相似文献   
555.
数字视频光端机在制造企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非压缩数字视频光端机在制造企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并从技术指标、可靠性、实用性方面进行分析.典型实例表明,该监控系统既可对被监视点的情况(例如机器设备运转等)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又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56.
论述了以高性能音视频编解码芯片Hi3510为核心处理器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给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分析和设计了系统视频采集模块、视频处理模块、音频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和网络传输模块的功能与实现方法.调试结果证明,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能够完成设计中要求的实时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55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电磁污染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与关注;该文针对城市电磁环境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GPS定位技术和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城市电磁环境网络监测系统的构想,并对系统结构及其所实现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8.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污染应急监测需要的形势下建设国家级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旨在提升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表征能力.该平台系统建成了高频的数据采集体系、快速的数据传输体系、实用的业务系统和观的空间分析系统,为全面提高国家级环境监测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9.
刘群  张春辉  石宇  王琴  徐徐 《环保科技》2021,27(3):7-15
为研究贵阳市冬季PM2.5污染过程的成因及气象影响因素,选取2020年12月一次典型污染天气过程,探讨了此过程期间污染物浓度变化、大气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大气层结情况及区域性污染传输等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污染的持续累积提供了大气环流背景,区域性大气静稳、近地面水平...  相似文献   
560.
综合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激光雷达探测传输量及典型案例,系统分析2018—2020年冬季合肥市主要传输型重污染过程,揭示合肥大气污染输送通道的主要特征和污染期间PM2.5传输通量。结果表明:合肥市冬季污染主要输入通道分别为京津冀-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合肥(35%)、山东南部-安徽北部-南京-合肥(26%)、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中部-合肥(24%)、内蒙古-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安徽北部-合肥(15%);主要输出通道为合肥-六安或安庆-湖北-江西(54%)、合肥-安徽北部-江苏北部(18%)、合肥-河南南部-陕西(17%)、合肥-上海或浙江-海上(11%)。对激光雷达监测结果采用像素检测法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污染传输过程的平均传输通量分别可达20.3、33.7、19.5 t/h,年际差异较大。外源传输通量较高时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并且风速为3.1 m/s左右。合肥市处于安徽省自北向南污染传输通道的中游区域,受上游城市传输影响显著,典型污染传输型的平均传输通量可比上游城市(淮北市)低57.6%,比下游城市(池州市)高25.5%,且污染过程中常伴随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