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2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4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7篇 |
废物处理 | 36篇 |
环保管理 | 181篇 |
综合类 | 1445篇 |
基础理论 | 412篇 |
污染及防治 | 137篇 |
评价与监测 | 33篇 |
社会与环境 | 46篇 |
灾害及防治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255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37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以小球藻为材料,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60%的沼液作为培养基,研究沼液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以及小球藻对沼液中氮、磷和重金属铜(Cu~(2+))、锌(Zn~(2+))、镉(Cd~(2+))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小球藻的相对生长密度与沼液浓度呈负相关,小球藻油脂含量为17. 28%~32. 89%,其主要脂肪酸为C16和C18脂肪酸。小球藻TN去除率为39. 85%~73. 24%,TP去除率为86. 07%~93. 93%,Cu~(2+)去除率为17. 97%~36. 98%,Zn~(2+)去除率为12. 00%~44. 01%,Cd~(2+)去除率为32. 23%~78. 57%。在利用小球藻处理沼液时,可降低沼液中氮、磷及重金属含量,沼液浓度可影响小球藻的相对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沼液浓度为30%时小球藻对沼液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净化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文章将从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分离、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以及降解机理等几个方面阐述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揭示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途径,该成果对控制和消除有机磷农药的污染,促进农业丰收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四川黄龙沟天然水中的深源CO_2与大规模的钙华沉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有大规模钙华沉积的四川黄龙沟中,使用化学成分数据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对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区钙华沉积的地表溪流水质基本上受到两种水混合的制约,即断层泉水和山区的融雪(冰)水。泉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经由断层提供的CO2,结果高浓度的溶解CO2使得其溶解的碳酸盐岩比普通的岩溶泉溶解的碳酸盐岩高得多,同时也导致硅酸盐岩的溶解。黄龙沟中上游的泉水相对于方解石接近于平衡。溶解无机碳(DIC)的浓度和它们的δ13C值是大约由c=0.02mol·L1δ13C=-3‰的CO2(aq)与含有δ13C=+3‰的碳酸盐岩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反应的结果。估计这些CO2中约有70%来自上地幔。所有泉水的水化学数据均落在高岭石稳定域内,但对Na长石和Ca长石具有侵蚀性。由于这些长石矿物的溶解速率太慢,所以水中的化学成分远离长石稳定域。地表溪流的DIC种类之间达到同位素平衡,在不同观测点发现的δ13CDIC变化主要是由于从水中释放出的CO2的程度不同引起的。水样的δ18O值与其采集点的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区的地表溪流的氧同位素组成受到蒸发的制约。在流经钙华沉积物的地表溪流中白天和夜晚的水化学及pH的日变化表明生物作用促进了碳酸盐的沉积,尽管作用不显著。据估计研究区碳酸钙的日沉积速率是4778kg·km2,即约1mm·a1。 相似文献
996.
997.
雪峰山东段-连云山杂岩区域变质特征及岩石圈深部作用信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近发现的连云山杂岩空间分布特征、岩相学、变质作用期次等的深入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五期变质作用,即吕梁运动导致初始的埋藏变质作用以及随后深埋到33km深度的近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角闪岩相作用。此后因基性岩浆多次底侵和基底活化,连云山杂岩在晋宁期和燕山期遭受过多期次的局部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最后随湘东北盆-岭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而进入退变质阶段,整个过程为近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P-Ttd轨迹揭示了湘东北地区壳幔间相互作用过程和热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98.
999.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要环境监测技术包括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环境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环境监测技术。本文重点探讨了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和主要发展策略。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促进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