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以陕北安塞纸坊沟为例,阐述了地块的概念和在地块尺度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意义。从农业技术因子出发,在地块尺度上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强谳了人类认识程度,利用因素以及农业技术因子的重要性。从生态的角度,评价地块的土地自然适宜性,与土地利用现状结合评价土地的人为利用适宜性。  相似文献   
42.
土地利用改造规划的多因子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和地块紧凑度模型 ,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地适宜性多因子空间分析 ,模拟大农业 (耕地、林地、园地 )各目标用地条件下各地块土地使用适宜度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得到单目标土地改造方案 ;再经模型优化和综合比较得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可选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福清市土地资源中开发改造为新耕地的潜力极有限 ,而用于开发改造新林地和园地的土地尚有226 80km2 和36 34km2 ,为福清市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3.
深入揭示透水/不透水下垫面格局特征(组成、位置和比例等)对城市地块汇水单元地表径流及污染产生能力的影响,对减轻城市内涝及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透水/不透水下垫面格局特征与地表径流总量(Q)、溶解态污染物累积负荷(Ld)和颗粒态污染物累积负荷(L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表征破碎度的斑块密度(PD)与最大斑块指数(LPI)分别与QLd呈正、负相关,PD与Ld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5,以COD计),LPI与Ld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5,以COD计);②表征复杂度的景观形状指数(LSI)和平均斑块形状(MSI)分别与QLp呈正、负相关性,LSI与Lp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5,以TP计),MSI与Lp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P<0.01,以TP计);③表征聚散度的内聚力指数(COHESION)和分散指数(SPLIT)分别与QLd呈负、正相关性,COHESION与Ld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5,以COD计),SPLIT与Ld呈显著正相关(r=0.6,P<0.05,以COD计);④在城市小尺度透水面格局规划上,适量减少细小规则斑块的散乱分布,增加较大的不规则斑块或斑块群,对有效调控地表径流及污染有积极影响.通过透水/不透水面的破碎度、复杂度和聚散度与汇水区单元径流产生和污染输出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从格局特征(面积、距离和形状等)考虑合理配置LID设施调控径流污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1%,2014年种植作物种类增多,且蔬菜、马铃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数量较2001年有所上升。2)由种植小麦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1%)转变为种植制种玉米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8.7%);套作转单作。2001年,共有58个套作种植地块,占调查总地块数的22%,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最多,有47个地块;而在2014年,作物套作地块数锐减为2个,“小麦和玉米套作”全部转换为其他单作,其中51%转为制种玉米;水稻种植消失,主要转为普通玉米。3)地块层面上,种植地区的海拔、灌溉定额、河源来水量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显著水平达到1%),地下水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水平达到5%)。4)农户层面上,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收益”是影响其种植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务农劳动力与劳均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45.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市场型环境经济政策,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自2010年起,内蒙古自治区按照环保部、财政部批复建立排污权交易试点的要求,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并成立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致力于探索适宜当地并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本文综合分析内蒙古排污权交易管理体系特点,特别是储备机制的重要作用与优势,探索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对全面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6.
当前,能源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突显,能源金融正从能源资源中裂变出来,大大推动了能源金融垄断国(美国)在新的全球分工重组中获得巨大套利空间。为防止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泡沫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的影响,应该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能源矿产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转变成实物资源储备,对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47.
随着社会制度的健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生存环境的变化,当今我国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转变,而成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的再培养与再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当今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成人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等方面加以探讨,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充实我国的人才储备,以便为今后的各项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8.
当前中国工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仍不健全,到了需要构建精准风险分级方法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关键时期。梳理了各国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方法及工具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经验,从政策背景出发,总结了各国分级分类方法在管理目标与对象、方法与内容、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及不确定性来源与优缺点。在对比国际上成熟的分级管理方法和中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风险分级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依托国情和已有工作基础,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从国家层面构建精准风险分级方法和管理制度框架,鼓励各省建立分区管理机制和风险分级技术,积极开发辅助分析决策支持工具,完善在产企业和关闭工业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理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9.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为灾后应急物资供应带来巨大挑战,而灾前政府难以控制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量及成本。实物储备、期权采购和市场化采购3种应急物资供应方式在灾前灾后应急物资保障具备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仅靠单种物资供应方式难以权衡当前应急物资保障对经济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将3种物资供应方式进行协调优化。对比3种供应方式在成本与效率方面的差异,利用期权采购弥补其他方式在成本和时效方面的不足,将3种物资采购方式协调整合。以政府和供应商双方签订期权契约为前提建立多种采购方式协调优化模型,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基于期权采购的多种采购方式并存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可使应急物资供应的成本和效率得以权衡。  相似文献   
50.
目前,国家出台了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等方面的标准或指导原则,但在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方面的还是空白.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先进经验,研究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和管理模式,是油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发展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