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475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64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61.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差,且炸药爆破增透存在危险性大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实验等方法,分析了液态CO_2致裂增透煤层原理及煤层损伤,计算了液态CO_2致裂当量,模拟优化了关键部件释放管几何类型及参数,研究了相变致裂点数对致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相变致裂利用高压气体冲击破碎煤岩体,增强了煤岩层的裂隙发育及透气性;1 kg液态CO_2相变致裂爆炸的当量相当于398 g TNT炸药;关键部件释放管最优结构为空心圆柱结构,最优长度18 mm,最优直径24 mm,最优压力276 MPa;瓦斯抽放影响半径与致裂管数满足三次函数关系,单孔一点致裂方案能够实现增透促抽;致裂后增透促抽瓦斯效果显著,为安全高效抽采瓦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2.
针对水平井段连续管钻磨桥塞时铁屑运移规律尚认识不清,沉积的铁屑堆积在井下工具周围而导致卡钻的问题,在欧拉坐标系下考虑相间滑移速度以及铁屑流参数,建立了三维井眼环空铁屑运移模型,采用Standardκ-ε湍流模型及SIMPLEC算法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环空偏心度、钻塞液排量、铁屑直径、钻塞液粘度和铁屑体积分数对水平段铁屑运移的影响,得到了环空铁屑体积分数和固定铁屑床高度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增大钻塞液排量、减小铁屑直径、减小环空偏心度、增大钻塞液粘度和减小铁屑体积分数,可提高连续管钻塞水平段铁屑运移效率。水平段铁屑运移机理研究可为连续管钻磨桥塞卡钻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3.
《装备环境工程》2010,(3):45-45
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所属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国产首台100万吨/年PX装置高通量管换热器日前通过出厂验收。这是目前国内首台自主设计、制造的国产高通量换热器,结束了同类产品依靠进口的历史,标志着我国石化设备的研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4.
介绍了旋转机械整周期数据采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LABVIEW编程的方法,用光电编码器脉冲作为触发源,使用ADLINK DAQ2206数据采集卡采集的实验方案。采用整周期数据采集不仅能方便获得旋转机械的特征信息,而且方便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5.
介绍了采用泵送混凝土浇注抗滑桩和风动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方法作为治理三峡库区巴东县滩坪滑坡锚索抗滑桩的施工技术,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工程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66.
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恒压阳极氧化法在纯钛箔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SEM和XRD对其进行了形貌和晶型的分析和表征,并通过TiO2纳米管阵列膜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探讨光照时间、甲基橙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的初始pH值和H2O2加入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影响.结果表明,H2O2加入浓度为50mg·L-1,紫外光照射2h,溶液为中性时,在30 mg·L-1的甲基橙溶液(50mL)中,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100%.当H2O2加入浓度进一步增大到100 mg·L-1时,光催化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紫外光照射1h,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就已经达到了100%,并未出现抑制光催化的现象.同时还研究了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O2纳米管阵列使用次数的增加,其光催化效果略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7.
由于传统方法在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需要48小时左右,且操作过程复杂,难以掌握现介绍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固定底物酶底物法,检测时间短(24小时),实验过程污染的可能性低于多管法,可精确检测出1个粪大肠菌群,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水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可以作为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标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8.
石化生产装置微量泄漏检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化装置为例介绍了生产装置微量泄漏的含义、适用的检测仪器种类以及泄漏检测的具体做法。通过实际检测数据的分析。说明了微量泄漏检测对设备管理、工艺改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9.
针对取芯过程瓦斯解吸受煤芯的温度影响不明,造成煤层瓦斯含量测不准的问题,开展对取芯过程煤芯温度分布特征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取芯管自动测温装置在赵固二矿原生结构煤层(f=1.71)进行深度20 m的取芯试验,获得取芯管管壁温升变化规律,变化曲线分为4个阶段:缓慢上升、加速上升、减速上升、缓慢下降阶段;应用COMSOL建立含瓦斯煤传热模型,将管壁的温度变化设置为边界条件,模拟取芯过程煤芯与管壁之间的热交换。结果表明:在取芯时间30 min内,煤芯平均温度快速上升,之后上升速度趋于平稳;在煤芯内,相同时刻,等间距的轴向与径向距离,径向较轴向的温度梯度较大,径向传导快于轴向传导;取芯过程煤芯径向温度Ta与径向距离d、时间t满足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测定取芯过程煤芯的瓦斯损失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0.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系统工程方法论,建立了修井工艺与环境风险系统模型,综合分析出修井作业的环境污染因素,筛选出地面清洗和完工收尾两个主要环境污染的工序环节,确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井场管杆盒新工艺技术,在油田试验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可节约修井作业环保费用约92.7万元,降低了作业成本,减轻了作业井场内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达到了污染物减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