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86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077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164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灵庄港河道底泥化学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灵庄港待疏浚的底泥的养分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化学组分,探讨该底泥处置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灵庄港疏浚底泥的养分含量高于河道两岸耕地耕作层土壤,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符合农用底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可以直接投放到附近的农田以增加经济效益,节约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42.
湖泊水质参数空间分析中异常值的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值的存在对湖泊水质参数局部估计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制约了地统计学在湖泊水质研究中的应用。文章以太湖为例 ,介绍了在湖泊水质参数研究中的三种异常值识别和处理的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异常值的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43.
基于2003-01~2005-06利用静态箱法对太湖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观测,对太湖水-气界面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春、夏、秋、冬4季日平均通量分别为-0.79mg/(m2·h)、-4.89 mg/(m2·h)、-4.06 mg/(m2·h)和-2.56 mg/(m2·h),太湖均是CO2的汇.一般污染越重的区域,CO2通量值越大.藻型湖区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季节变化不明显,草型湖区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季节变化很明显,夏秋季高,冬春季低.CO2通量变化的可能相关因子还有天气情况、太阳辐射、风速及水温、pH、TA、Chla、TC、TN和TP等.  相似文献   
44.
张均 《环境教育》2003,(4):34-35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太湖水遭受的污染程度愈加严重,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在1998年制定了“零点行动”方案,并于1998年12月31日零点起关闭了所有向太湖水域排放的污染源。几年过去了,“零点行动”后的太湖水资源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太湖水资源的状况”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问题整合“太湖水资源的状况”是一个面广量大的研究性课题,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把课题化大为小,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于是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太湖水…  相似文献   
45.
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到罗布庄(台特马湖口),河道长度491kin,塔河中、上游大规模水土开发,使其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西海子水库就成了塔里木河最终归宿地,两大沙漠在绿色走廊的多处合拢。绿色走廊生态危机已越来越显露出来,遏制塔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刻不容缓,重新构筑绿色长城不能在延误了。笔者于2002-10月和2004—05月先后两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整治塔河上、中游,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
太湖上游的水文特征及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57~1988年太湖上游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基于年径流量,对太湖上游河流每年的丰枯等级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征,提出了可根据本文所分析结果进行太湖洪涝灾害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为了确定大断面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风筒的最佳安设高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风筒中心距底板6 m、4.5 m、3 m、2 m以及风筒安设于洞室顶部时,通风20 min后爆破炮烟(CO)的稀释效果,并求解了各种风筒布置情况下不同断面的通风死区比例。结果表明,通风排烟效果最差的情况为风筒固定于侧帮距底板6 m时,其次为风筒固定于侧帮距底板4.5 m时,再次为风筒固定于顶部中央时,风筒固定于侧帮距底板2 m时CO在巷道内的呼吸带高度沿程浓度分布与风筒距底板3 m时差别不大,但风筒中心距底板2 m时容易造成掘进工作面上隅角炮烟和粉尘的积聚。因此,大断面掘进工作面压入风筒最佳安设高度为3 m。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对太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7种双酚A类似物(BP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水中双酚F(BPF)、双酚S(BPS)和双酚A(BPA)为主要的BPs组分;沉积物中BPA对BPs总浓度的贡献率最高,其次为BPF和BPS,且与沉积物中TOC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BPA、BPF和BPS在表层水和沉积物中的高浓度水平均分布在太湖入湖支流(采样点S4~S10).风险评估表明BPs的联合毒性风险熵表现出低生态风险,且对人体不具有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9.
夏季太湖CDOM光学特性空间差异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探究夏季太湖CDOM(有色溶解性有机质)光学特性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与其来源的关系,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及三维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CDOM吸尘系数及其荧光组分(C1、C2、C3、C4)强度和各水质参数间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CDOM的来源以及与各参数指标[ρ(DOC)除外]之间的来源关系.结果表明:CDOM吸收系数α(355)、S值(光谱斜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27~8.27 m-1和0.011~0.021 nm-1;太湖西部、北部及南部湖区CDOM丰度较大,S值较低,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为明显.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揭示其中含有两种类蛋白质组分C1和C2以及类腐殖质组分C3和C4,并且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此外,大部分采样点的荧光指数(FI)为1.70~2.01,自生源指数(BIX)大于1,腐殖化指数(HIX)小于0.6,r(T/C)(荧光峰T与荧光峰C荧光强度比值)小于2,表明夏季太湖CDOM内源特性相对强烈.研究显示,除ρ(DOC)外,CDOM与其他水质参数在第一主成分上(贡献率为90.8%)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各水质参数的来源存在相似性,并且受生物自生源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
以太湖中沉水植物优势种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体营养水平(低浓度TN 0.47 mg/L,TP 0.021 mg/L;中浓度TN 1.40 mg/L,TP0.072 mg/L;高浓度TN 2.18 mg/L,TP 0.090 mg/L)对其生物量、各器官形态指标及氮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指标方面,苦草、狐尾藻、金鱼藻在中浓度条件下的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植物茎叶指标随水体营养的变化与根长变化趋势不一致。植物各器官氮、磷含量均随水体营养变化保持相似的规律,且植物氮含量为叶茎根,植物磷含量为根茎、叶。氮磷积累方面,4种沉水植物的叶片氮元素积累的能力显著高于茎和根;低浓度下狐尾藻的氮积累量最大,苦草磷积累量最大,两者适合低浓度下种植收割去除水体环境中的氮、磷;中、高浓度下金鱼藻的氮磷积累量均为最大(中浓度下N 6 587.37 mg/m~2,P 744.63 mg/m~2;高浓度下N 6 096.63 mg/m~2,P 692.36 mg/m~2),其可作为较高营养浓度下种植、刈割转移水体氮磷的理想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