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一种分离培养硫酸盐还原菌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On the b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growth and dish cultivated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RB is established. It is dilution spread and repeat dish sandwish cultivated method with the exellence of dilution spread and embeded growth, and it can help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RB. The method has simple operation and less equipment. And using this method, the natural SRB drop was successfully gained, and small agar pieces containing SRB drop were acquired in easiness. The brief SRB transfering operation in strict anaerobic condition was in-deed realized. Fig 1, Ref 7.  相似文献   
132.
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细颗粒物区域污染已成为普遍现象,控制燃煤电厂细颗粒物的排放是控制大气中细颗粒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了解燃煤电厂细颗粒物的排放粒径分布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浙江某电厂660 MW燃煤机组,在120、100、90和85℃四种不同运行工况下,采用Dekati ELPI+对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以及烟囱60 m横断面处烟尘进行多平台同步采样测试,以研究该电厂所排放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工况下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不同工况下,电除尘器出口和烟囱60 m横断面处颗粒物数浓度都主要集中在亚微米态(粒径 < 1 μm),并随粒径增大而数浓度快速减小.② 随着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的降低,烟气经过除尘装置后,无论是颗粒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当烟气温度降至90℃时,继续降温对电除尘器除尘效果的影响基本趋于恒定.③ 无论燃用设计煤还是校验煤,当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相对较低时,经脱硫后积聚模态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除尘后有明显增加;而烟气温度较高时,呈现出脱硫后较除尘后粗模态颗粒物质量浓度增长的现象.④ 当原烟气稀释倍数从7倍增至10倍时,6~27 nm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呈指数倍增长,说明稀释过程主要影响纳米级颗粒物的数浓度.⑤ 燃用设计煤,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90℃时,电除尘器对PM1的去除效果最明显为63.9%~99.8%,可见降低电除尘器入口运行烟温,可促进其对亚微米态颗粒物的捕集率.   相似文献   
133.
汽车制造企业恶臭来源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工业恶臭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恶臭来源及对敏感点居民区的影响进行采样和分析.2016年11月15~17日,分别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和大气预浓缩仪-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法对该企业厂区内各个车间的排气筒、厂界和敏感点的臭气浓度和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整车厂和发动机厂各个车间排气筒的臭气浓度均未超标,发动机厂厂界的臭气浓度未超标,但整车厂的厂界和敏感点的臭气浓度均超过标准限值.监测共确认54种VOCs物种,包括芳香烃、卤代烃、烷烃、烯烃、环烷烃、酮类、酯类、醚类、醇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氧环化合物.其中,卤代烃种类最多,其次是芳香烃.由此可知,汽车制造恶臭类代表物质主要是卤代烃和芳香烃.根据敏感点居民区特征VOCs物种的质量浓度、检知嗅阈和阈稀释倍数筛选出敏感点居民区的典型恶臭物质为1,3-丁二烯.针对涂装车间所用涂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特征VOCs物种均来自涂料成分.恶臭贡献最大的1,3-丁二烯,在排除敏感点居民区周边其他污染源影响的情况下,推断其来源是整车厂涂装车间的喷涂和烘干工艺所产生的.建议企业采用含VOCs组分较低的环保涂料或更高处理效率的RTO净化装置,以减少汽车制造过程对居民区敏感点的恶臭影响.  相似文献   
134.
石莹 《干旱环境监测》1994,8(3):160-162
探讨了一种简便的医院污水BOD测定中样品稀释倍数的推算方法。首先测定CODCr值,由CODCr值除以系数8,即获得稀释倍数C=CODCr/8。结果表明,该法仅需配制一个稀释比,省时省力,并具有可靠性好,准确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医院污水中BOD的分析监测。  相似文献   
135.
欧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制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欧盟委员会的IPPC指令和水框架指令,欧盟成员国目前在制定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时,都以最佳可得技术(BAT)为参考,同时运用反演的方法将污染物排放限值与环境质量标准相结合。阐述了欧盟国家制定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BAT法”和“质量标准反演法”,并举例分析了“质量标准反演法”。提出了我国借鉴欧盟方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6.
推导了 BOD5稀释系数的量值关系 ,得出 BOD5稀释系数与样品的可生化性成正比 ,与稀释后水样的耗氧量成反比 ,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对样品的可生化性和稀释后水样的耗氧量进行预期。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 ,根据工作经验简化和优化了稀释倍数的计算 ,达到提高测定准确度 ,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7.
以机动车排放颗粒物采集和分析为主要目的,开发了全流稀释风道机动车排放颗粒物采集系统.文章阐述了全流稀释风道的系统集成以及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节,其中包括设计应用范围、主要技术参数、系统检定等.流量控制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即文丘里管组合装配方式具有控制流量范围广、变更灵活的特点,可以适应小到摩托车,大到重型柴油车等不同类型车辆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8.
典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可凝结颗粒物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邓建国  王刚  张莹  李妍菁  段雷  蒋靖坤 《环境科学》2020,41(4):1589-1593
燃煤电厂排放的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le matter,CPM)由于其潜在的大气环境影响引起广泛关注,而目前对于燃煤电厂CPM的特征和成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稀释间接法收集了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典型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入口/出口和湿式静电除尘(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WESP)出口位置的CPM,并对其进行重量分析和水溶性离子分析,同时测量了可能的CPM气态前体物浓度.结果表明,烟气中CPM的主要气态前体物为HCl、HNO3、SO3和NH3等.烟气温度降低后,这些气态前体物通过冷凝或化学反应形成CPM.所形成CPM主要化学组分包括SO■、Cl-、NO-3和NH+4等水溶性离子.WFGD和WESP可以降低CPM气态前体物的浓度,进而减少CPM排放,经过WFGD和WESP后CPM浓...  相似文献   
139.
为开展地表水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的环境暴露评估,针对生活消费品中D4的应用,提出经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体中化学物质的浓度估算方法。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入水中D4浓度数据、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率等,选择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超大、大、小城市各1个,分别计算其排放的污水中D4的浓度,同时结合中国河流径流量信息,初步估算中国不同类型城市区域中D4的浓度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减小,其D4人均日使用量和排向受纳水体中的D4浓度均呈现递减趋势。此外,受居民消费习惯、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口密度、公用设施水平影响,同类城市排向受纳水体的D4浓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