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428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27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绿色视野》2015,(2):13-14
杀年猪、买新衣、备年货……元旦刚过,地处大别山主脉区的金寨县长岭乡年味渐浓,家家户户便进入了过年的节奏。"垃圾有人清理,污水有了出处,家乡变美了。"1月7日,长岭乡天寒地冻,山风刺骨,几位在外务工返乡的小青年正在用手机拍着照片。在他们看来,有图有真相,家乡美了年味足了,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那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内容分析,提出了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依据和具体内容,建立起符合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113.
爆破作业因其专业性太强,一直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的部分。目前,公路隧道爆破作业应用信息化管理及数码电子雷管,使作业过程中安全风险大大降低。数码电子雷管与导爆索的配合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光面爆破效果,从而进一步创造了经济价值。本文以重庆铜安高速项目巴岳山隧道为例,探讨提升隧爆破作业安全水平的管理措施,分析了数码电子雷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4.
为提升公路隧道初期火灾的检出率与检测精度,考虑初期烟火特征量小且不易侦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算法的公路隧道初期火灾检测模型。首先,在YOLOv5s特征检测层并入变压器预测头,在原有3个特征检测头的基础上新增第4个160×160尺度的特征检测头,以增强多尺度识别能力;同时,引入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结构,用于融合高低层火焰和烟雾的语义信息;然后,采用完全交并比(CIoU)替换距离交并比(DIoU),并在置信度损失中采用Focal Loss改进YOLOv5s的损失函数,从而提升新模型整体的训练效果和检测精确度;最后,在真实隧道内开展初期火灾模拟试验,获取50 000幅训练集样本,并结合2022年3月1日江苏镇江观音山隧道真实火灾视频数据,对比分析YOLOv5s-Opt和YOLOv5s算法模型。结果表明:YOLOv5s-Opt对初期火灾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0.38%,比YOLOv5s提高2.06%;对于同一段火灾实测视频,YOLOv5s-Opt的检出率比YOLOv5s高出3.63%。YOLOv5s-Opt算法模型更擅长初期火灾小目标的检测和识别,在检测精度和检...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沉降对人员疏散安全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0,1.0,1.5 m/s和临界风速值4种不同纵向通风风速下隧道火灾烟气沉降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风速下烟气沉降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纵向风时,烟气沉降现象较为明显,烟气下沉造成的不均匀烟气温度、能见度分布,提前终止人员疏散的进行;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加,沉降现象仍存在,但沉降点后移,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减小;在1.5 m/s的纵向通风条件下,火源下游500 m范围内烟气基本不发生沉降且能维持分层,此时几乎不影响火灾下游人员疏散。在实际应用中,火灾初期可先以1.5 m/s的分层风速值进行通风,待下游人员疏散后,再施加临界风速加快烟气排出。研究结果可为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防治和疏散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广州市内环路项目环境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交通环保》2000,21(2):21-23
广州市内环路工程是广州市中心区内在建的一条连续性的高等级环市道路 ,全长 2 6 7公里 ,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缓解市内交通问题。文中分析了内环路工程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从系统工程角度探讨和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7.
公路作为交通安全的三大要素之一,以科技手段增强它的安全有利性,是管理部门和专家们所共同努力追求的。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国家干线公路4346个交通监测站日平均监测数据,采用移动源VOCs测算方法,建立国家干线移动源VOCs排放清单,使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通过动态分段技术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臭氧生成强度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客车是国家干线移动源VOCs年排放量最大的源,占客货总排放量70.50%;广东省年排放量最大,占全国干线公路VOCs排放量的10.7%;G15沈海高速年排放量最大,占全国干线公路VOCs排放量的5.4%.烯烃和芳香烃为移动源OFP主要的贡献者,前十种有机污染物占干线移动源总OFP的67.29%.从客货车日均OFP强度上来看,受车流量影响,各干线差异明显.北京天津呈团簇状集聚,至石家庄一线为带状分布;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呈弯月带状分布;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呈团状,至上海又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为中心高度聚集;沈阳、郑州、西安、武汉、重庆等交通枢纽出现次一级强度集聚.  相似文献   
119.
自2004年开始,福州市把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整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重中之重。两年来,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黄序和副市长13次组织市交巡警、建设、安监、交通、公路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研究确定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整治地段和措施,共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整治“黑点”49个,有效遏制了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20.
国内外公路环保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国内外公路环保技术的发展现状;就我国公路设计的环境影响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