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11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湘江株洲段氨氮污染变化趋势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湘江干流株洲段中氨氮在近10年来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氨氮污染的空间浓度变化较明显,霞湾断面的氨氮含量最高;通过对污染源的治理,目前氨氮污染有减轻趋势;同时对污染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工业污染源相对畜牧业、非点源的污染较重,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则成为湘江株洲段最重要的氨氮污染源。  相似文献   
282.
为探究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13种OPEs.结果表明,除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外,其余12种OPE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范围为85. 21~1 557. 96 ng·L-1,氯代烷基磷酸酯是主要化合物,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2-chloroethyl) phosphate,TCEP],高达447. 08 ng·L-1.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OPEs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总检出浓度为220~1557. 96 ng·L-1,平均浓度是493. 78 ng·L-1,是春秋季的1. 7~2. 6倍.生态风险评估显示磷酸三甲苯酯和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对有机体(藻类,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具有中或高等风险.高暴露浓度下,OPEs的总非致癌风险为4. 41×10-3~2. 91×10-2  相似文献   
283.
以北方典型干旱缺水型河流-滏阳河流域邢台段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1年(2013年6月—2014年5月)的水质监测,阐述了流域内氮磷时空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TN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8.27 mg·L-1(其中NH4+-N占67.94%),TP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37 mg·L-1(其中SRP占62.01%);流域内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在时间尺度上,水体中氮磷浓度均呈现出旱季(9月—次年5月)高于雨季(6—8月);空间尺度上,氮磷质量浓度分布差异明显且均呈现出市区流域高于市郊流域,沿河流流向逐渐减少的趋势;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结果显示:无论从时间尺度上还是空间尺度上,所有采样点都处于极富营养状态,其变化趋势与氮磷有明显的一致性,同时富营养化程度与地区污染水平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水资源匮乏以及河流湖库化严重是造成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4.
能源结构变化对兰州市大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2001—2010年的主要能源材料消耗、主要污染物变化及主要行业分布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4种主要污染物中除烟尘呈下降趋势外,废气总量、SO2、NOx仍呈上升趋势;主要污染源为燃煤,主要污染行业为电力、蒸汽热水产供业;废气和SO2排放总量与燃煤和燃气呈强正相关,而NOx排放只与燃气呈强正相关。建议发挥兰州地域优势,加大以水电供应为主的能源结构调整,对改善当地空气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85.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ICP-MS分析了13个采样断面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 > Zn > Cr > Cu > Ni > Pb > As > Cd;除Ni外的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各断面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11.4~7 043.7,其中23.1%的断面有极强生态风险,46.2%的断面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为轻微生态风险。Cd污染最为严重,对各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介于较强生态风险与极强生态风险之间,对RI的贡献平均为85.2%;其余7种重金属在所有断面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As、Cd、Cu和Zn主要为工业与农业来源;Cr和Ni主要为自然来源;Pb和Mn与城市污水和交通污染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286.
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多样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淮河流域河南段开展野外调查及室内监测,分析河流水生植物类群组成及优势物种,从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健康评价,采用CCA分析法探讨影响水生植物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共有水生植物38种,隶属于25科33属,分布广泛的优势种为芦苇、水花生、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蓼、水鳖、篦齿眼子菜。针对健康评价结果,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呈现病态到健康状态。分析表明河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呈现不稳定状况,主要原因为水质污染及人为活动干扰强烈。根据水生植物分布与水环境因子CCA响应关系研究,影响水生植物的主要因子为TP、COD、p H、电导率、氨氮。  相似文献   
287.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研究了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 ℃、进水氨氮浓度为200 mg·L−1、溶解氧为0.2~0.4 mg·L−1条件下,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去除负荷(以TN计)可达到0.24 kg·(m3·d)−1,平均去除率为75.84%,成功实现了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污泥中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Anammox)活性(以${\rm{NH}}_4^ + $-N计)分别稳定在877.24 mg·(g·d)−1和127.61 mg·(g·d)−1,亚硝酸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 NOB)活性由60.84 mg·(g·d)−1(以${\rm{NO}}_2^ - $-N计)下降至18.54 mg·(g·d)−1,NOB被成功抑制,AOB与Anammox菌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保证了稳定的脱氮效果。FISH结果表明,污泥中的优势菌为AOB和Anammox菌,从微生物角度佐证了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维持较好脱氮效果的长期运行稳定性。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稳定运行可为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8.
流域氮污染的稳定同位素表征和溯源对于保障流域污染防控和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感潮河段夏、秋季涨落潮主要断面硝态氮(NO3-)及稳定同位素(δ15N-NO3-、δ18O-NO3-、δD-H2O和δ18O-H2O)组成特征测定及沿线小流域的氮污染入河量测算,探讨了陆域氮排放和水体交换对感潮河段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研究表明:(1)落潮、涨潮期NO3-均为“秋季>夏季”,δ15N-NO3-夏、秋两季组成特征基本相近.落潮期δ18O-NO3-为“夏季>秋季”,涨潮期则相反.同季节的NO3-及其同位素总体呈“涨潮期>落...  相似文献   
289.
以先后经过3期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截污纳管 、湿地营建 、滨河景观建设等)的汾河太原城区段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中微塑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汾河太原城区段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108~732个/kg,上游未经河道治理的采样点丰度最高,河道综合治理后微塑料丰度明显下降;白色(35%)在所有微塑料颜色中占比(数量占比,下同)...  相似文献   
290.
渭河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法核算渭河干流甘肃段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结果显示:2009—2019年渭河干流甘肃段化石能源用地和耕地是流域生态足迹的主要组分,分别为36 498.64和12 869.88 hm2(以省公顷为面积当量);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态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占区域消费能力的比例从13.92%升至15.16%,人均生态赤字以每年2.95%的速率持续下降,生态足迹广度和深度增加趋势明显,表明流域自然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面得到缓和,但生态环境压力缓解趋势不明显。未来应采取增加生态用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消费结构等措施缓解区域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