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0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875篇
安全科学   31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2258篇
基础理论   428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182篇
社会与环境   169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91.
岩溶关键带微量元素运移的时空变化:以豫西鸡冠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沙  杨琰  张娜  孙喆  张萍  田宁  凌新有  任小敏 《环境科学》2017,38(10):4130-4140
为探索岩溶关键带元素运移时空变化特征及过程,自2009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我国北方典型岩溶关键带——河南西部鸡冠洞相互作用带中各组分(大气降水、土壤、基岩、洞穴滴水、洞穴现代沉积物)进行了连续定点监测及取样分析,共获得650个实验数据.对比了Ca、Mg、Ba、Sr、δ~(13)C及元素比值在不同组分中的变化情况及运移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与基岩是滴水的主要物质来源,Mg、Ba、Sr符合"土壤-基岩"二元物源模型,但各自所占比例并不相同.(2)在空间上,洞穴系统相互作用带中各元素迁移相互联系.滴水继承了土壤及基岩的信号,现代沉积物又能延续滴水各元素的信息.元素在土壤纵剖面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最下层土壤较好地继承了基岩中微量元素的信息.(3)在时间上,洞穴系统相互作用带中各元素迁移复杂多变.土壤及滴水受降水淋滤作用影响皆表现明显的季节差异,然在岩溶水运移路径、PCP作用、极端干旱和年降水雨型的影响下,滴水元素浓度旱、雨季差异明显较土壤小.而PCP作用及元素选择性淋滤等因素又改变了沉积物中元素对滴水元素的延续特性.  相似文献   
692.
制药行业VOCs排放组分特征及其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制药行业产品工艺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以华东地区某工业园区的两家化学合成类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来自不同生产线和生产环节的VOCs样品.结果表明,同行业不同企业、同企业不同车间的VOCs排放特征差异显著,基于获得的产品生产线不同环节的VOCs排放特征,结合产品工艺流程,推测排放的VOCs组分主要与原料和生产工序有关;处理设施对不同VOCs组分的脱除效率也存在明显差别,RTO对不同VOCs种类的处理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OVOCs(80.5%)、芳香烃(72.7%)、烷烯烃(68.3%)和卤代烃(66.1%);根据浓度测试结果,计算得到48种VOCs的排放量和排放因子,制药企业A和B的VOCs排放总量分别为14.2 t·a-1和0.4 t·a-1,均以卤代烃占比最大,分别为56.1%和48.2%.  相似文献   
693.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对南四湖硅藻藻密度、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于2010年5月—2013年4月在南四湖进行逐月采样,应用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非度量性多元标度)分析硅藻种群组成的相似性,并通过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硅藻种群结构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①共检出硅藻23属69种,硅藻藻密度在14.3×104~663.2×104 L-1之间,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春季大于夏秋季;②硅藻种群演替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主要以冷水种尖针杆藻(冬春季所占比例分别为15.3%、24.0%)为主,夏秋季则以暖水种扭曲小环藻(夏秋季所占比例分别为17.8%、19.1%)为主;③氮磷营养盐水平、pH和表层水温是影响南四湖硅藻种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南四湖硅藻种群对于环境因子变化的反应较为灵敏,可作为南四湖水质的潜在指示工具进行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694.
海洋气溶胶对沿海地区降水组成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岛地区为对象,对沿海地区大气气溶海洋因子对降水组成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受海洋影响要比冬季明显得多;(2)降水中主要的碱性物质,不论是夏季或冬季,99%来自大陆气溶胶,海洋的影响可忽略;(3)海洋影响的程度和离海边的距离有关,离海愈远,受海洋影响就愈小,离海愈近,受其影响就愈大。  相似文献   
695.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限制性生态因子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并配合静态试验 ,从群体生态学角度考察限制性生态因子———COD SO2 -4 比、硫酸盐负荷率 (Ns)、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和碱度 (ALK)的定量化对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影响 .提出COD SO2 -4 比大于2 0 ,Ns 小于 7 5kg(SO2 -4 ) (m3·d) ,pH =6 0— 6 2 ,ORP =- 32 0— - 42 0mV ,ALK =15 0 0— 2 0 0 0mg L是维持硫酸盐还原菌(SRB)较高活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标志 ,硫酸盐去除率可达 80 %— 90 %  相似文献   
696.
以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38个典型湖泊湖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运用了基于理化指标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方法和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的生物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评价方法,评价了湖泊湖荡营养状态.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浮游植物7门50属89种,主要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2.3×10~5~3.7×10~7 cells·L~(-1),生物量介于0.05~15.02 mg·L~(-1),绿藻门与隐藻门(Cryptophyta)在细胞丰度上占优势,隐藻门在生物量上占优势;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guadricauda)为主要优势种;生物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显示湖泊湖荡总体为轻度富营养,与TLI评价方法的结果有较好一致性,表明两类评价方法在里下河腹部地区具有较强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697.
自主研发以提高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增强自主建设大型工程的能力是关键.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研究工作从1958年就开始了,其中,已投产和将投产的较大规模海水淡化企业包括山东黄岛发电厂、河北黄骅发电厂、大连石油七厂、河北王滩电厂等.海水淡化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是因为北方地  相似文献   
698.
氧化铜纳米颗粒(CuO NPs)可以通过农药和肥料施用、意外泄露或污水灌溉进入As污染农田土壤,从而对土壤环境因子和As生物有效性产生影响.本试验选取两种不同类型土壤(安徽宿松黄棕壤和黑龙江海伦黑土)进行人工As污染,添加不同浓度的CuO NPs,探究90 d淹水-落干过程中CuO NPs对As污染农田环境因子和As生物有效态的影响.结果表明,CuO NPs进入土壤后12 h内快速溶解产生Cu2+,且在黄棕壤中的溶解速度较黑土迅速.CuO NPs可在短时间内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土壤电导率(EC),但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土壤EC逐渐提高.一定时间内CuO NPs在两种类型土壤中可降低51.0%~82.5%土壤浸出液中的As和15.7%~66.5%的As生物有效性,减少淹水时Fe (II)的含量.但在土壤落干时期产生一定的“纳米效应”从而促进了Fe (II)的产生.研究表明,CuO NPs进入As污染农田改变了土壤环境因子,一定时间内降低了土壤As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9.
为探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渭河陕西段5个研究点为例,分别于2013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进行两次采样,通过野外实验对水温、p H、电导率、溶解氧、流速等环境因子的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环境因子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在垂向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季节上呈现夏季含量高于冬季含量的趋势,其中各研究点夏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15.79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5.50 g·kg-1,而冬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5.91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2.46 g·kg-1;通过沉积物氮、磷元素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p H、电导率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700.
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其迁移过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高时,胡敏酸迁移的阻滞因子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均较低,有利于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低时,土壤对胡敏酸迁移的阻滞作用较大.胡敏酸的迁移还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越高,胡敏酸在土壤中吸附的越多,越不利于迁移.在土壤中的吸附是胡敏酸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预测胡敏酸在水土环境中迁移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