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技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环境保护》2021,49(3):94-98
因果关系鉴定和原因力鉴定是责任人不明确或存在争议下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及其责任份额认定的关键环节,也是认定中的主要技术难点。本文通过正向推理和反向排除,提出因果关系判定的具体条件;详细阐述同位素示踪法、比值法、标记物法、指纹图谱技术及联合技术等鉴定方法;系统梳理了土壤损害的鉴定程序。并借鉴法医鉴定中的参与度比例和污染溯源中的污染贡献率研究成果,提出原因力鉴定的方法与思路,对于个案中确定责任人及其责任份额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2.
张生根  王心源  田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70-1072,1138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芜湖市1996—2005年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了芜湖市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GM(1,1),经求解、检验、预测,可得到今后数年该市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数据,并对灰色系统模型应用于生态足迹的预测作了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来5年该区域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呈逐渐增大、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赤字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3.
黄土丘陵沟壑区本身生态环境较脆弱,加之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使该区域农业用地生态安全进一步受到威胁。通过对案例区农用地现状和农用地生态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其目前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
陈锐  杜双杰  徐伟  竹涛 《环境工程》2022,40(3):102-110+165
通过对比土壤背景值、筛选值,对南京城郊某典型退耕农用地45个点位深度至6 m的166个土壤样品中Cu、Ni、Cd、As、Pb、Hg、Be、Sb、Co、V 10项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分析与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10种重金属含量最大值均超过背景值;Cu、Cd、As、Pb、Hg含量最大值均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As、Co含量最大值超过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Cd含量变异系数最大,Hg次之;2)Hg、Cd、Pb含量最大值在上层(A或B层)的频次明显较高,As、V含量最大值在下层(C层或D层)的频次明显较高;Hg含量在最大值与中位值上均呈A层递减至D层趋势,Cd含量呈U形;3)单因子指数评价发现,Cu、Cd、As、Pb、Hg存在重度污染,污染程度大于其他重金属;内梅罗指数评价发现,对比GJA,JSA,NJ 3种背景值、NY筛选值、JSH1筛选值,评价结果分别呈70%以上各层样品为轻度污染等级,90%以上各层样品为安全等级,100%各层样品为安全等级;4)重金属相关性上,As-Sb(0.810)相关性最高,Hg与其他重金属相关性较弱;结合主成分分析,重金属主要来自自然成土过程、农业耕作类强人为源以及城郊大气沉降类弱人为源3个来源;土壤中Cu、Ni、Cd、As、Pb、Sb含量主要受成土过程影响,其次为人为源,同时Co、V基本未受人为源影响;Hg、Be含量除受成土原因影响外,受人为源影响大。  相似文献   
85.
陈娟  袁贝  任杰  罗会龙  张云慧  张昊  杜平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2):2792-2800
为科学评估利用累积概率分布曲线研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安全阈值的可行性,该研究参考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的方法原理,以江西省上饶市Cd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和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土壤总Cd含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线性回归方程以及基于Logistic函数分布模型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模拟计算,分别推导土壤中有效态Cd的安全阈值并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土壤存在较大范围的Pb、Cd超标现象,点位超标率分别为54.70%和68.38%,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22 mg/kg;研究区有34.98%的点位存在糙米Cd含量超标,Cd是研究区农用地土壤和糙米中的主要污染物. 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土壤筛选值,反推计算研究区农用地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的阈值为0.149~0.183 mg/kg. 利用Logistic函数分布模型拟合基于有效态Cd含量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保护当地95%的糙米不超标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安全阈值为0.160 mg/kg. 研究显示,基于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法推定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安全阈值较为科学,建议用作当地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钝化修复目标值,并对其他Cd污染农用地土壤的修复治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6.
塔里木河源流区农业用水量直接影响下放至干流的水量,从而间接影响干流区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为此,研究基于农业水足迹反映农业用水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四源”农业用水与干流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关系,为后续维护干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960年代—1990年塔里木河“四源”农用地总量变化不大,阿克苏河流域新开垦量与叶尔羌河流域减少量相当,农业水足迹同时呈缓慢小幅增长,干流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以自然绿洲生态系统缩小和荒漠生态系统扩张为主;以2000年为分界点,2000年之前“四源”农用地和农业水足迹显著增加,导致干流生态系统中自然水域生态系统、自然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皆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四源”农业用水消耗是干流生态系统恶化的直接原因;2000年之后在生态治理工程的影响下,虽然“四源”农用地和总农业水足迹在持续增加,但是节水工程年均节约近27.22×108 m³,保证了下游生态系统的需水量,使其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87.
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了两者的结合途径,探讨了将农用地分等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应用于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并研究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项目后期的应用方向。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区域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在基本农田建设后土地质量变化显著,农用地分等可作为基本农田建设质量调控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8.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锌的生态安全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生态安全阈值是合理修订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重要基础.然而,现行农用地土壤锌(Zn)的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缺乏对土壤生态风险的考虑.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Zn陆生毒性研究,收集并筛选Zn的10%效应浓度(EC10),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分别构建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的SSD模型和微生物生态过程的功能敏感分布模型(FSD),基于风险附加法推导农用地土壤重金属Zn的生态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陆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生态毒性的重要因素,对土壤生态过程指标无显著影响.6种SSD模型(LogNormal、Log-Logistic、Log-Gumbel、Gamma、Weibull and BurrIII)均可成功拟合不同pH土壤条件下的毒性数据,基于最优SSD模型推导强酸性土壤(pH≤5.5)、酸性土壤(5.57.5)条件下农用地土壤Zn的生态安全阈值,分别为170、230、305和410 mg·kg-1.本研究可为后续我国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研究目的:分析农用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主要应用样点的标准粮产量与土地利用等别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所得的线性关系推算出3省的粮食总产量。研究结论: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产能核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在已经进行农用地分等的省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