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62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153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71.
滴涂法制备壳聚糖修饰电极(Chitosan/Glassy Carbon Electrode,CTS/GCE),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表征修饰电极;利用修饰电极研究Pb2+离子与血清蛋白质混合体系及单组分体系的结合反应机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CTS/GCE修饰电极测定Pb2+-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时显现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利用建议的理论方程计算了Pb2+与蛋白质的结合参数;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混合组分体系中蛋白质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Pb2+与单组分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Pb2+与多组分蛋白质溶液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不等于Pb2+与单组分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参数之和;同时,文章提出了一个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计算公式,以此定量衡量多组分蛋白质混合体系中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组的相互作用提供前期基础,并为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2.
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2,4-DCP)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over Ti/SnO2-Sb anod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gradation rate, such as applied current density (2-40 mA/cm2), pH (3-11)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5-200 mg/L) were evaluated. The degradation of 2,4-DCP followed apparent pseudo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degradation ratio on Ti/SnO2-Sb anode attained > 99.9% after 20 min of electrolysis at initial 5-200 mg/L concentrations at a constant current density of 30 mA/cm2 with a 10 mmol/L sodium sulphate (Na2SO4) supporting electrolyte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4-DCP (100 mg/L) degradation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removal ratio achieved 99.9% and 92.8%, respectively, 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fter 30 min electrolysis.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k) and the degradation half-life (t1/2) were 0.21 min-1 and (2.8±0.2) min, respectively. Mainly carboxylic acids (propanoic acid, maleic acid, propanedioic acid, acetic acid and oxalic acid) were detected as intermediates. The energy efficiencies for 2,4-DCP degradation (5-200 mg/L) with Ti/SnO2-Sb anode ranged from 0.672 to 1.602 g/kWh. The Ti/SnO2-Sb anode with a high activity to rapid organic oxidation could be employed to degrade chlorophenols, particularly 2,4-DCP in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673.
电极生物法强化A/O工艺反硝化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模拟A/O工艺A池工况的条件下,研究了外加电压对反硝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外加电压下TN、NO3--N及NO2--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的外加电压可以大幅度提高反硝化速率,同时抑制NO2--N的积累,过高的外加电压会对反硝化产生抑制.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外加电压为3.0V,此时TN和NO3--N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74%和20%.用单一底物Monod方程完成了TN降解的动力学分析并用matlab软件对方程进行了求解,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分析外加电压与模型中参数的关系,得到TN降解动力学方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3mg/L.  相似文献   
674.
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阳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基阳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分析了溶液pH值、温度、苯酚初始浓度、盐含量及表观电流密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苯酚的氧化降解历程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化学方法(COD)测试结果表明,苯酚的催化降解中间产物有对苯二酚、苯醌、丁烯二酸、草酸等,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苯酚在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阳极上的降解动力学方程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675.
三维电极法处理氯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电极法处理氯苯废水。研究了外加槽电流、停留时间、氯苯初始质量浓度、废水初始pH等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加槽电流增大,氯苯去除率明显提高;停留时间延长,氯苯去除率提高;而废水初始pH和氯苯初始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氯苯去除率影响不大。在外加槽电流为2.0A、氯苯初始质量浓度为1~200mg/L、停留时间为40~60min、废水初始pH为7的条件下,氯苯去除率达83%以上。并探讨了氯苯的电化学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676.
不同涂层电极和抑制剂对电化学氧化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淼  王丽  刘波  李绍民  焦昕倩  糜仁  钱美荣  吴迪 《环境科学》2007,28(12):2745-2749
采用热分解法和电沉积法2种工艺制得4个二氧化铅电极,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电极表面形貌.以水杨酸(2-HBA)为捕获剂,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羟基自由基与水杨酸的羟基化产物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A)的量作为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浓度.通过羟基自由基的浓度的测定和苯酚的降解,研究了不同涂层电极和抑制剂对电化学氧化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热分解电极、无掺杂电极、掺铋电极和掺镧电极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781、1.048、1.838、2.044 μmol/L,以这4个电极为阳极对苯酚进行电解, 1.5 h苯酚去除率分别为87.30%、93.55%、97.95%、98.70%,5 h TOC去除率分别为86.75%、94.26%、98.53%、99.60%;以掺镧电极为阳极,加入抑制剂CO2-3、PO3-4、CH3COO-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浓度分别为无检出、0.170 μmol/L、0.270 μmol/L,对苯酚进行电解,5 h苯酚去除率分别为99.06%、99.98%、99.79%.电沉积法制得电极对苯酚的降解效果优于热分解法制得的电极,而掺杂的电极优于无掺杂的电极,掺镧电极对苯酚降解效果最好,抑制剂CO2-3、PO3-4、CH3COO-存在时会对苯酚的降解起到阻碍作用,CO2-3阻碍作用最强.不同制备方法和掺杂不同添加剂制得的电极的催化性能不同,对苯酚的降解效果也不同;羟基自由基的浓度越大,苯酚的降解效果越好,抑制剂捕获了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不利于苯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677.
pH、ORP监控在亚硝酸型生物脱氮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因为其节约能源和碳源备受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实现及维持的控制途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pH、ORP作为亚硝酸型硝化过程控制参数的理论基础,并阐述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过程中pH、ORP过程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78.
磁场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磁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能够降低污泥比阻、降低污泥颗粒表面电极电位(zeta电位)、提高污泥离心脱水性能,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考察了磁化时间和磁场强度对污泥比阻和污泥颗粒表面电极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3#磁场磁化30 min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最有效的改善;在磁场作用下,污泥滤液ρ(CODCr)和ρ(NH4+)都在短时间内升高,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ρ(CODCr)的最大变化率为60%;ρ(NH4+)的变化率仅为5%).比较了3#磁场不同位型对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行磁化效果明显优于垂直磁化,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较大(降幅达46.5%),但对比阻影响较小.通过不同药剂(FeCl3,PAM)与磁场联用的方法调理污泥发现,FeCl3和磁场联用时,污泥离心脱水速率(1 800 r/min,离心2 min)和离心脱水程度(4 800 r/min,离心30 min)较仅使用FeCl3时有显著的提高;但是磁场作用下FeCl3与PAM混用时,其作用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79.
为探求电絮凝处理高含氟地下水工艺技术参数及其除氟动力学,采用双铝电极电絮凝装置处理人工模拟高含氟地下水,研究了双铝电絮凝除氟过程及其除氟动力学模型,分别考察了电流密度、pH、极板间距及初始氟浓度对电絮凝除氟过程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除氟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理论所需除氟时间取决于初始氟浓度和除氟动力学常数,而除氟动力学常数受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初始氟浓度影响;当电流密度为300 A·m~(-3),pH为6.0~7.0,极间距为10 mm时,双铝电絮凝除氟能效最高,氟离子去除率为89.56%,能耗为0.157 8 kWh·g~(-1);但较高的初始氟浓度容易使铝氟比下降,导致除氟效果下降,不利于除氟过程。以上结果可为电絮凝处理高含氟地下水工程化应用和除氟反应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0.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改性粉末活性炭(PAC),来提高活性炭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电极对砷离子的吸附能力.以质量浓度为1 mmol·L~(-1)的CTAC改性粉末活性炭(PAC)12 h,并以此活性炭制备电极,电极的比电容为67 F·g~(-1),相比未改性PAC电极提升45%,电极扩散电阻稍有增加.通过优化电极制备成分配比,以CB∶PVDF∶CTAC-PAC=15∶5∶80比例制备的CTAC-PAC电极的比电容为112 F·g~(-1),相比未改性PAC电极提升143%,扩散电阻稍有增加.在100μg·L~(-1)砷溶液吸附实验中,优化制备条件后的CTAC-PAC电极,对砷离子吸附量相比未改性PAC电极提升32%,出水砷浓度为8μ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