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34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以西瓜皮为碳源,通过水热处理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碳气凝胶。采用FTIR、拉曼光谱、XPS和SEM等技术对碳气凝胶的表面基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碳气凝胶对罗丹明B和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碳气凝胶呈现典型的三维无序网状多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羰基、羧基等官能团。实验结果表明,在罗丹明B或孔雀石绿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碳气凝胶加入量为0.5 g/L、吸附温度为常温、初始废水p H为染料废水自然酸碱度、吸附时间为1 h的条件下,碳气凝胶对孔雀石绿的去除率为92.7%,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67.2%;循环使用4次到6次,罗丹明B和孔雀石绿的去除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852.
桑楠  云洋  侯丽  李广科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315-2320
采用动式熏气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O2(7、14、28和56 mg·m-3)吸入对大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Ⅱ-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水平、神经元胞内游离Ca2 浓度以及即早基因c-fos和e-ju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SO,可造成海马组织Ⅱ-1β(p<0.01)和TNF-α(p<0.05)水平显著增高,但低浓度下(7、14 mg·m-3)作用较为明显;so2可显著增加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上调c-fos和c-jun mRNA的表达,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这一结果从整体水平上说明了SO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效应,并提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与炎性反应、钙离子稳态及即早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53.
以双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备了聚合双氰胺甲醛,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采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对酸性红B染料溶液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对比了单独使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以及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的脱色效果。探讨了硫代硫酸钠和聚合双氰胺甲醛的用量以及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硫代硫酸钠可以明显地提高聚合双氰胺甲醛的脱色率,增大絮凝范围,使絮凝剂对pH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pH值为7~12的范围内,脱色率均能维持在96%以上。此外,还对混凝脱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54.
1 泡沫灭火机理 石化行业易发生可燃液体火灾即B类火灾,燃烧物主要是石油产品,使用普通的水无法有效地灭火,需要使用能有效扑灭油类火的泡沫灭火剂.  相似文献   
855.
856.
857.
以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NPA-SH)为基础,运用电致化学发光技术(ECL)和磁性微球分选技术对其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用于赤潮藻类定性定量分析的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ECL-MP)检测新技术.设计微小原甲藻特异性NPA探针并对其进行联吡啶钌和生物素标记,优化磁性微球使用量,在ECL检测装置中启动电化学反应,建立光信号与微小原甲藻细胞数目间的ECL-MP分析曲线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标记后的NPA探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实用性;4μg是检测20μL目标藻杂交混合液的最适磁性微球使用量;在最适条件下,微小原甲藻细胞数的线性分析范围6.25×102~4×104个;比较ECL-MP和显微计数方法的样品检测结果,在95%置信区间内二者无显著差异(t-检验).ECL-MP方法为实现微小原甲藻现场样品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58.
针对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条件苛刻、金属离子溶出较高的问题,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和热缩聚法制备了钴、铜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以罗丹明B (RhB)为污染物,研究了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下活化H2O2降解RhB的性能。通过XRD、FTIR、XPS和BET等手段,表征分析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考察了催化剂用量、H2O2浓度、溶液初始pH以及共存无机阴离子对催化剂活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Cu以Co—N、Cu—N键的形式稳定存在于复合材料中,限制了钴、铜金属离子的溶出。当CuCN与CoCN的质量比为0.1,得到的复合材料Cu/CoCN(0.1)催化性能最佳。Cu/CoCN(0.1)在初始pH=5.0~12.0内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当Cu/CoCN(0.1)和H2O2的用量分别为0.25 g·L-1和20 mmol·L-1时,10 min对RhB的降解率达到96.5%。H2PO4<...  相似文献   
859.
Ti/RuO2电极电催化脱除罗丹明B色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阳极和阴极均为Ti RuO2 的无隔膜电解槽内 ,对罗丹明B的电化学脱色效果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外加电压、电解质浓度、反应时间、溶液的初始pH、罗丹明B浓度以及NaCl的投加量对罗丹明B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电压、提高电解质浓度、降低溶液pH、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罗丹明B色度的脱除 :相同条件下 ,溶液浓度越低 ,罗丹明B的电化学脱色效果越好。对于含 2 0mg L的罗丹明B溶液 ,当电解质Na2 SO4 浓度为 0 1mol L、溶液pH =2、外加电压为 8V ,电解6 0min ,溶液的脱色率即达到 95 % ;如果溶液中加入 6 0mg LNaCl,只需电解 30min ,罗丹明B溶液的脱色率即达到 96 %。  相似文献   
860.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UV—B辐射(UV—B,280~315nm)增强对春小麦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及评估。UV—B辐射导致叶、茎、根、穗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累积降低,生物量分配改变,籽粒产量降低。5.31kJ/m2UV—B辐射处理还明显降低收获指数。模型分析表明,UV—B辐射降低总生物量累积速率,总生物量随UV—B辐射增加而降低。预测模型表明,10%和20%的臭氧衰减导致的UV—B辐射增加使籽粒产量、叶和穗生物量明显降低,而根生物量降低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