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34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我国神农架林区海拔高、气候复杂,森林类型多样,结构破碎,森林遥感分类难度较大。将2013年时间序列HJ-1A/B CCD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计算出植被指数(NDVI、DVI、RVI)和主成分第一分量(PC1),使用DEM数据生成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构建植被分类时序因子集。运用C5.0决策树分类法将神农架林区植被细分为七类: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和草甸。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为72.7%,Kappa系数为0.67;在6~8月,针叶林、草甸和灌丛的植被指数明显低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分类的贡献较大,称为植被分类的"窗口期"。PC1、NDVI和高程因子对神农架林地的区分度较高,而坡度、坡向和RVI因子对分类帮助不大。作为一种智能分类方法,C5.0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30m分辨率的时间序列HJ-1A/B CCD数据,能够将地貌复杂的神农架林区植被分为七类,提高了类别精度,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2.
采用改性矿物吸附法和O3氧化法对某制药厂维生素B12废水进行脱色处理。以废水色度去除率大于50%为目的,通过实验确定改性矿物吸附法和O3氧化法处理维生素B12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的pH为3.00,有机化膨润土的投加量为5g/L,PAC的投加量为6g/L,投加有机化膨润土后搅拌时间为30min时,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51.3%,处理成本为12.85元/t。O3氧化法的最佳条件:废水的pH保持不变,O3流量为5g/h,反应时间为2min,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68.8%,处理成本为0.96元/t。对比这2种方法,O3氧化法处理该废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并且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便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883.
Cu-SBA-15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水溶液中罗丹明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不同含铜量的Cu-SBA-15介孔分子筛,并且用XRD、N2吸附、TEM以及UV-vis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以Cu-SBA-15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催化湿式过氧化水溶液中的罗丹明B,主要考察H2O2浓度、催化剂用量、处理温度、初始pH等因素对罗丹明B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罗丹明的脱色率明显高于TOC去除率,处理温度、初始pH对罗丹明B的脱色与氧化有重要影响。在罗丹明B初始浓度100 mg/L,H2O2初始浓度1.8 g/L,催化剂量0.3 g/L,温度60℃,pH为7.0,处理时间100 min时,罗丹明B的脱色率为98.6%,TOC去除率为62.8%。  相似文献   
884.
腌制废水具有高有机物、含盐量高(7%左右)等特点,废水可生化性在0.4左右,其处理的最大难点在于生化性较差影响正常生物方法的处理和生化段高盐生物系统的建立;本实验主要针对水解酸化工艺,考察了利用阶段培养法建立高盐生物系统的效果及温度对高盐生物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温((28±2)℃)下利用阶段培养法可以建立良好的高盐生物系统,对含盐量在5.5%左右的腌制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废水B/C由0.4提高为0.6左右,COD去除率为23.81%,微生物活性温度在28.11 mg/L,挥发性脂肪酸(VFA)为34 mmol/L。  相似文献   
885.
以碱化丝瓜络纤维作为生物吸附材料去除罗丹明B,研究了罗丹明B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10%(质量分数)NaOH溶液、100℃下振荡30min的碱化丝瓜络纤维吸附性能最好,吸附率达到43.82%。(2)随着pH、吸附剂投放量的逐渐增大,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逐渐减少。(3)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25℃时达到最大值(17.65mg/g)。(4)随着罗丹明B初始浓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5)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逐渐增加,240min时吸附量基本趋于平衡。(6)Langmuir方程、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7)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为物理吸附。(8)碱化丝瓜络纤维对实际废水中的罗丹明B仍然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86.
为了综合利用废椰壳,进行了废椰壳制备活性炭并负载氧化铜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的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以COD和色度去除率为目标函数确定了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65%(质量百分数),m(磷酸)/m(椰壳)比3∶1,活化时间2.5 h,活化温度500℃。在该活性炭上负载氧化铜处理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3.70%和99.72%。用扫描电镜(SEM)和X衍射仪(XRD)对裸活性炭和载铜活性炭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5,曝气时间4 h和催化剂用量0.55 g,在此条件下,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6.70%和99.75%,相应的出水指标为75 mg/L和32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887.
氯化多氟醚磺酸盐(chlorinated polyfluorinated ether sulfonic acids,F-53B)是全氟烷基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替代品.大量毒理学实验证明F-53B具有类似PFOS的生物持久性及毒性,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过关于F-53B的生物代谢扰动机制研究.本研究基于1H-NMR分析了F-53B(50μg·kg-1·d-1)暴露28 d后的大鼠血清代谢扰动情况,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分析相关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变化.暴露组检测到17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代谢物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物.3条氨基酸代谢通路受到显著影响,包括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鼠暴露于F-53B后可能会影响血清的氧化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神经毒性且抑制大脑发育.本研究对F-53B暴露产生的代谢扰动进行深入且全面的探究,为评估F-53B的健康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8.
基于融合化学发光原理、生物亲和反应原理和光纤生物传感原理,设计了一种化学发光光纤免疫传感分析仪,建立了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快速灵敏检测技术。以双酚A(BPA)为例,结合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原理,通过研发惰性蛋白卵清蛋白偶联的包被抗原(BPA-OVA)功能化的光纤探头,建立了BPA现场快速检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其线性检测范围为0.95~100.9μg/L,检测限为0.15μg/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实验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94.5%~116.0%,标准偏差<10%。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用于实际水样中BPA的检测。利用其他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包被抗原功能化的光纤探头和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化学发光光纤免疫传感分析仪即可用于其他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89.
稳定塘的扩散系数D与BOD动力学常数K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散系数D和BOD动力学常数K对稳定塘的设计、运行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放射性示踪法,利用闭口反应器的离散化理论示踪剂脉冲响应曲线,对试验数据进行逼近,获得扩散系数,并由此提出扩散系数的近似估算公式。稳定塘的BOD动力学常数K目前尚没有较为公认的实验测定方法,本文根据稳定塘的特点,提出了实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90.
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祚泳 《环境科学》1994,15(5):75-77
用全国25个湖泊的水质指标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应用人工神经B-P算法,分别建立了3参数和4参数的水质分类模型,并用所建立的模型对6个湖泊水质进行分类检验效果。结果表明B-P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分类是可行的,且由于B-P网络有学习,自适应的能力,因而与其它的环境质量分类法相比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