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2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河流水域功能区划的技术原则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流水域功能区划的技术原则、方法进行了探讨 ,可为进行河流水域功能区划和排污总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北京日光温室风灾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市1981-2010年30 a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温室灾情数据资料,计算了不同风力对北京温室可造成的灾害的概率,确定了日光温室风灾等级划分的量化标准,并对日光温室风灾风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风力达3级(3.4 m·s-1)以上时,即有可能对温室大棚造成灾害。风速越大,成灾概率越大。小波分析表明,北京日光温室致灾风力的发生日数存在14~16 a的周期,春季温室致灾风多发。北京温室风灾风险总体上呈现自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延庆佛爷顶周围一带风灾风险最大,北部山区次之;平原地区风灾风险较轻,且日光温室分布较多,该区域采取及时有效的风灾预防措施,有利于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3.
2011年9月27日,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饮用水处石效卷处长在学院组织的专题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中国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报告。石处长是环境保护部水环境保护专家,长期从事水环境管理工作,参与国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负责指导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并监督实施,承担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全国水环境保护形势分析工作,对我国的饮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有总体的把握和研究。报告会上,石效卷处长对中国饮用水安全面临的形势、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作了深入介绍。学报编辑部根据录音将讲话进行了整理,经石处长本人审阅和修改,本刊予以刊出,以供读者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64.
基于GIS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东南部再生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合重庆市气候资源特点,指出影响重庆再生稻的主要气候问题是:再生稻生育期间的光热条件、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和休眠芽萌发期的高温干旱。以此为基础,本文选取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且分布差异显著的气象因子:生育期间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作为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在1〖DK〗∶25万DEM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得到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制作了精细化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将重庆市再生稻栽培区划分为光温丰富再生稻适宜栽培区、热量丰富光照较丰再生稻适宜栽培区、光照丰富热量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和光热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4种类型区,对各类型区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特点进行了分区评述;并从再生稻与其它晚秋作物协调发展、年度种植计划制定、高产栽培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建议,促进了重庆市再生稻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5.
综合评价现行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基本情况,能够全面检测区划实施和管理中的成效与不足,进一步提高新一轮区划编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从而增强新一轮区划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特殊性和对数模型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的可行性,从区划的执行情况、协调情况、实施效益和实施影响等4个方面,设计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用于定量评价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对数模型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简便、操作性强,可信度高,评价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度高。现行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区划得到了有效的执行,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度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6.
基于ArcGIS的陕西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红 《灾害学》2008,23(1):37-42
以ArcGIS为工作平台,利用1:25万数字地形地质图,以小流域为单元,对陕西全省山洪灾害,包括溪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陕北风沙高原和黄土高原与陕南秦巴山地二个一级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灾害易发程度二级区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种级别18个区。  相似文献   
167.
龚亚丽  王平  赵霞  谭瑾  任毅 《灾害学》2008,23(1):43-46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旱灾评价系统模式,表明灾情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以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程度、救灾等级、备灾能力(经济水平与社会状况)、应急能力(物资储备及物流通达水平)、恢复能力(恢复与重建)等重要指标为核心,对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灾前、灾中、灾后三个阶段的响应能力进行评价与地域划分,并与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等级区划相结合,构建了灾害-响应程度模型。  相似文献   
168.
以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G IS工具,研究基于模糊聚类与若干定量指标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法。该方法选取了5个指标用于区划过程,首先将研究区域分成5×5km大小的空间单元,并提取各单元属性数据生成属性矩阵,利用M 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对单元进行模糊聚类。参照聚类结果与其他资料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并根据区划结果对各分区的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9.
使用雹灾汇报资料,对本区的雹灾受灾频率、重灾频率和成灾面积比的分布做了区划分析。结果显示:受灾频率较大的地区基本与本区的坝头地带、坝上西部及复杂山地配合;较小的地区是海拔最低的洋河谷地。重灾频率和成灾面积比的分布与受灾频率基本相反。分析原因,主要是雹块大小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以及生长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0.
军用车辆自然环境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对军用车辆影响和我国自然环境特点,探讨了我国军用车辆自然环境区域的划分方法。通过对各典型严酷自然环境地区的特点、现象及对车辆性能影响研究,分析并确定了各典型严酷自然环境地区的原则和划分标准;利用“主导环境因素”、“地区特征值”和“区划指标”等新概念,将我国军用车辆使用地区划分成严寒、湿热、高原、沙漠、近海5类地区的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