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60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本文对东海西北部海域布设了八个站位进行了表观铜络合容量的测定,得到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51.4~363.0nmolCu/dm^3之间,平均值为132.6nmolCu/dm^3。得出了各站位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黄海沿岸水的方向上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水文、生物,化学方面的有关调查结果对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受长江径流影响及上升流的存在使R1-1站营养盐含量高,生物量丰富,表观铜络合容量也相  相似文献   
92.
广西近岸海域水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90-1998年广西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对该区水体的质量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但部分河口、海湾等区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质是耗氧有机物和无机氮。  相似文献   
93.
舟山地区雾水酸度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4~5月份在浙江舟山地区考察所获得的31份雾水样品的分析表明,其酸度与以前报道的雾水酸度相比较,显示很低的酸含量。海洋雾水中各成分的钠比值,与内陆雾水是很不相同的。故雾水成份的钠比值,可作为判别雾的性质和成因的参考依据。根据雾水样品所测得的主要离子组成和浓度,作了样品pH值的估计,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4.
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期间,对大亚湾海域拟菱形灌种群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高密度的拟菱形藻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在25.0-30.0℃和28.40‰~31.30‰。该水域N、Si含量丰富,P含偏低,通常情况下,P成为拟菱形藻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春季高峰期中,拟菱形藻的消退主要可能与N的迅速耗尽有关。N、Si、P三种营养盐之间比值的变化亦是影响拟菱形藻生长的重要原因,拟菱形藻高密度出现的N:P、Si:P、Si:N范围分别是6.21-32.98、59.67-119.71、3.36-17.89。  相似文献   
95.
南通盛达印染有限公司对原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整改,采用了生化、物化相结合,二级A-O生化处理的新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5500t/d。进水CODcr2.2g/L、BOD0.7g/L、SS0.4g/L。从2002年10月验收运行至今,处理效果良好,出水各项指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  相似文献   
96.
环渤海湾诸河口水质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对环渤海湾诸河口实地采集的12个水样进行的重金属、砷、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发现环渤海湾诸河口水污染严重,多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质为Hg、N和P,其他污染物含量均在地表水H类标准以内。其中海河口处的Hg含量在20年间增加了10倍左右。诸河口水体中N和P含量均达到水体富营养化危险负荷,可见陆源污染是渤海湾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日趋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宁波-舟山海域入海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宁波-舟山海域数值模拟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海域各污染源的响应系数场,计算了主要污染源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分担率场,及各污染源和控制单元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该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齐玥  孙永光  马恭博  吴楠  付元宾 《环境科学》2020,41(7):3175-3185
以辽河口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辽河口沉积物质量历史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和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对沉积物环境要素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区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各要素平均含量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要求;沉积物营养元素呈现显著的带状分布规律,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随机性,未呈现显著规律;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对沉积物污染物富集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显著性,说明重金属及污染物的分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植被不同演替阶段下主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初级阶段主要受盐度控制,随着由盐生植被向陆生植被逐渐过渡,植被分布特征与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内在联系逐渐增大,同时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与植被群落内在联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不同形态的氮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可利用性。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加深该区域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识。本研究采用改进分级浸提方法测定了2014年8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以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描绘出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海域中,不同形态氮的分布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含量分布和变化特征也有着相应的不同。其中陆源物质输入、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以及海洋生物的丰度影响着IEF-N的分布;而CF-N分布与pH的变化密切相关;IMOF-N的含量受到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直接影响;OSF-N则与沉积物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00.
2006年6~7月对东海长江口及外海海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海域范围内32°N附近122°E~126°E之间存在NO2-N高值现象,NO2-N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38μmol/dm3,水深位于10 m以下。结合历史资料及不同季节调查数据分析:NO2-N高值现象春夏季存在,秋冬季消失。本文通过对NO2-N与温度、盐度、溶解氧、pH、表观耗氧量、颗粒有机碳及叶绿素之间的关系分析NO2-N高值现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的存在是形成NO2-N高值现象的必要条件,亚硝化过程是NO2-N高值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秋冬季节强风的搅拌作用使NO2-N垂直分布中跃层现象消失,从表到底NO2-N浓度相近,但秋季浓度水平仍较高;冬季则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