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443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双介质阻挡放电法再生吸附五氯酚的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星星  李杰  鲁娜  吴彦 《化工环保》2011,(2):97-100
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吸附了五氯酚的活性炭进行放电再生处理,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氧气流量和活性炭再生次数对再生活性炭的五氯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放电电压23 kV,放电时间1.5h,氧气流量2.0 L/min.随活性炭再生次数增加,再生活性炭的五氯酚去除率和活性炭再生率...  相似文献   
892.
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生物炭(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functionalized biochar, LDHs@BC)对水体中磷酸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LDHs@BC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条件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了LDHs@BC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及机制,并且阐述了生物炭和层状双氢氧化物对磷酸盐吸附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以期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定向调控LDHs@BC性能,显著提升LDHs@BC对磷酸盐的吸附效率.本文展望了LDHs@BC的应用前景,以期进一步推动LDHs@BC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93.
我国自2020年9月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双碳"目标后,已经正式进入了"双碳"时代.这意味着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使得单一治理早已不能满足治理需要,协同治理被视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协同治理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必要性,立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困...  相似文献   
894.
为研究厌氧释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连续流A 2N双污泥中试污泥为样品,考察了碳源种类、碳源浓度、pH值以及温度对反硝化除磷污泥厌氧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碳源时释磷效果最佳,其次是葡萄糖,甲醇为碳源时释磷效果较差。MLSS为1 200 mg/L左右时,投加200 mg/L的COD即可保证充分释磷。pH值为6.3~8.8,对厌氧释磷效果影响不大,适当提高pH值有利于提高释磷速率。温度为20~30℃,释磷效果较好。另外,实验同时研究了反硝化除磷污泥分别利用不同电子受体(硝氮、氧气)的吸磷特性。以硝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过程中,前15min的反硝化吸磷脱氮速率最高,吸磷速率与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1.5、10.4 mgN/gVSS·h;以氧气为电子受体的好氧吸磷过程中,前15 min的好氧吸磷速率最高,达到20.4 mgP/gVSS·h,大约为反硝化吸磷的2倍。  相似文献   
895.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需走出短视化与功利化困境,“双减”是其关键突破口,科普教育又是对接“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以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图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剖析影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交互关系。结果发现:(1)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华东与华北地区,高密度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次级高密度区位于江浙沪皖地区。(2)R&D经费投入强度、专利授权数量与科学技术财政支出是影响科普教育基地空间非均衡分布的核心因素,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与创新活力维度各影响因子对其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呈双加强作用。(3)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格局是各利益主体间、各要素间相互联结与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6.
国家自2021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和文件推动石化行业“双碳”转型,涉及源头控制、生产 过程、末端降碳、科技助力、金融支持、标准计量及产业规模等方面,从我国成品油和化学品供需关系看,“减油 增化”势在必行。国际能源公司对炼油和化工业务进行优化整合,重点投资和合作天然气、新能源等业务。国 际化工公司产业链长,产品差异化和优势化明显,已在生态发电、航空、建筑、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氢能等领 域的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占领市场,国内石化企业现已开展了面向“碳中和”的转型尝试,向规模化和一体化、 高端化学品、耦合新能源等方向发展。“双碳”背景下,石化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应以国家和行业政 策为纲领指引,分析自身优劣势,结合当地资源,调整化工产品结构,发展与当地市场衔接的化学品产业链,并 注重跨行业合作推动自身转型。  相似文献   
897.
一种含有双羟基层的结构的粘土材料(StraifiedDoubleHydroxides简称SDH)的高温下对SO2具有良好吸附性能,本实验用合成的SDH材料研究脱硫反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DH对SO2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高,选择性好,通过对不同温度下SO2吸附速率的研究,得出ZnAl和ZnMgAl类SDH的最佳吸附温度为750℃NiAl类SDH的最佳吸附温度为700℃,吸附选择性温度的升高而增  相似文献   
898.
宋蕾  王慧  姜健  高静思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7,28(8):1878-1881
从受氯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以1,2,4-三氯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J5-1.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EF107515)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当1,2,4-三氯苯初始浓度为400 mg/L时,J5-1对其最大降解率接近90%;当1,2,4-三氯苯浓度初始为20 mg/L时,降解效果最好.J5-1对1,2,4-TCB的降解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从J5-1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到CC120的全长序列.  相似文献   
899.
基于新疆北疆371份微观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民的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农民参与意愿与支付意愿,其中环境治理重要性认知、媒体信息传播力度和政策补贴是显著影响农民参与意愿与支付意愿的共同因素;环境污染认知、政府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00.
数字技术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利工具,为制造业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技术能否成为制造业碳减排的有效路径,同时考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绿色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显著降低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制造业碳减排效应,运用替代被解释变量法、剔除直辖市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算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技术对中国不同区域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技术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加显著;数字技术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碳减排效应显著,而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碳减排效应不显著;数字技术对高碳和中低碳制造业行业碳排放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技术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实现;绿色化水平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技术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且该调节作用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