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258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1604篇
基础理论   1029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由于农业活动、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等原因,土壤已成为微塑料重要聚集地。微塑料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并威胁陆地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安全。因此,研究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和根际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相关研究的展望和建议。微塑料能吸附在植物表面,并通过根尖进入植物体内,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改变光合作用强度,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等。微塑料的植物毒性受到微塑料特征(浓度、大小、形状、电荷和成分等)以及不同植物及其生长阶段的影响。同时,微塑料还能改变植物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群落,间接影响植物生长。最后,总结了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和根际环境影响,并对未来土壤-植物系统中微塑料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为土壤及陆地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风险防控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2.
微/纳塑料(MNPs)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广泛。MNPs能作用于土壤动物而引发生态毒性风险,该文综述了这方面研究的新进展。蚯蚓、线虫和跳虫等常见土壤动物能摄食MNPs,并通过消化和排泄影响MNPs在土壤中分布。MNPs可在个体、组织器官和分子水平上引发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如生长发育、运动行为、生殖和神经毒性。MNPs毒性作用与肠道损伤、机体代谢改变、氧化应激和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等机制相关,并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寸MNPs之间具有差异性。MNPs毒性还与添加剂释放和负载的其他污染物相关联。另外,土壤动物还会作为食物或通过食物链将MNPs传递给人体,引发健康风险。最后,对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3.
作为重要的纳米稀土化合物,纳米二氧化铈(CeO2 )被广泛应用于工、农、医学等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纳米CeO2 在其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等过程中被释放进入到环境中,进而导致其生物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纳米CeO2 对细胞、组织器官、植物、水生生物和土壤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入手,系统综述了纳米CeO2 的潜在环...  相似文献   
204.
近年来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s)替代传统塑料(CPs)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由于BPs比CPs更容易分解成微纳米塑料(MNPs),因此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BMNPs本身、渗滤液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物3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BMNPs生物毒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关注BMNPs与传统微纳米塑料(CMNPs)之间的差异。本文总结的研究显示,与CMNPs相比,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表现为减弱、无显著变化和显著增强的研究结果分别占总研究结果的21%、25%和54%。其中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显著增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BMNPs表面比CMNPs更加粗糙复杂,对被测生物表现出更强的机械性损伤能力。其次,进入生物体内的BMNPs会被生物分解成更小尺寸的塑料,更容易进入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更大的危害效应。此外,BMNPs更容易被微生物所吸收,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对相关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连锁负面影响。再者,BMNPs在分解、降解和老化过程中能更快地释放出添加剂,并且释放出的某些...  相似文献   
205.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hP)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有机磷酸酯阻燃剂之一,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每天持续摄入TPhP,可能对人体肺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人源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50、100和200μmol·L-1 TPhP对细胞核形态、核膜通透性、线粒体纹理结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磷酸化组蛋白H2AX(phosphorylated histones H2AX, pH2AX)、细胞色素C和细胞凋亡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PhP暴露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活性显著下降,细胞核面积增加、核亮度降低和核碎片化程度加剧,核膜通透性增高,细胞核的各参数在200μmol·L-1 TPhP组变化最显著;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的显著升高,进一步导致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色素C释放,当TPhP为100μmol·L-1时,线粒体损伤程度最严重;当TPhP为100μmol·L-1和200μmol·L-1  相似文献   
206.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抗生素用量不断增加,且随着畜禽粪便扩散到土壤、水体中;植物吸收、积累并转化抗生素,从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畜禽抗生素应用及污染现状,详述了近年来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等畜禽抗生素对大田作物、蔬菜果树、湿地植物、农田杂草、水生植物及藻类的种子萌发、根、叶的形态和生理代谢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畜禽抗生素对这些植物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污水的植物修复、粮食蔬菜的生物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7.
综述了工业废水毒性的化学评估方法、生物毒性评估方法、毒性鉴定评估(TIE)程序以及效应引导的毒物鉴别分析(EDA)中污染物提取、分离、毒性测试、致毒物质识别等技术。指出,工业废水毒害风险评估方法正逐渐向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测试相结合的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方法转变,便捷、高通量是致毒物质鉴别技术的发展方向,质谱技术及替代定性监测技术的发展将提供更为准确、便捷的致毒物质鉴别方法,为工业废水潜在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8.
卤代烃是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用卤素基团取代出氢的卤化产物,这个变化使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增大,这是卤素有机态毒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卤代烃在生物水解或降解过程中,又会重新释放出带正电荷的卤素,与水结合后成为次卤酸而具有无机态卤素的生物毒性。作者在提出这种卤代烃生物毒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在含卤代烃废水预处理与生物处理中的解毒、降毒、抗毒和减荷及提高可生化性的措施,以提高含卤代烃废水的综合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9.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元素毒性的大小进行权重赋值,对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进行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城市中,成都、乐山、眉山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处于一级清洁级别;眉山、雅安的大气环境质量处于二级安全级别;德阳的大气环境质量已经处于三级警戒级。不同地区中,绵阳和眉山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处于一级清洁级别;德阳和雅安处于二级安全级别,成都和乐山处于三级警戒级.  相似文献   
210.
中华鲟被称为"水中熊猫",生存至今已有1.4亿年,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堪称我国的国宝,属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群。然而,一些不法之徒见利忘义,非法捕杀中华鲟,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