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31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于2010年4个季度对胶州湾水质进行了调查,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了水质分区图,分析了胶州湾水质的最新状况及不同季节的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对胶州湾主要营养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胶州湾水质定性评价为差,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93 mg/L、0.018 mg/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胶州湾东北角,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及空间分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2.
鄱阳湖流域洪峰流量和枯水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鄱阳湖流域40多年来的实测流量数据,分析了该流域年最大流量、高于阈值的洪峰流量和枯水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鄱阳湖流域洪峰流量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多数地区趋势变化不明显,修水上游和抚河上游有增大的趋势,饶河流域是趋势变化最明显的地区——年最大流量、高于阈值的洪峰流量的强度与频率都呈现增大的趋势,这与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与洪峰流量变化趋势不同,40多年来,整个鄱阳湖流域枯水流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这种趋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该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循环影响的反映,同时也为研究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3.
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公众参与、土地占用、施工期环境影响、景观协调性等方面对输变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环保要求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输变电工程规划、选址、选线、施工阶段等环节提出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4.
上海海域水污染源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海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岸废水的排放和长江、黄浦江的携带。依据环保、水文、海洋部门发布的区域水环境质量公报,提取1981-2006年间上海水环境资料。分析城市废水排放、长江口和黄浦江污染物的排放。探讨上海海域水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可得:过去25年。上海市年废水排放量在17.75-24.20亿t之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持续减少,2000年以来工业废水排放的氰化物、重金属和砷的含量稳定在低值附近;生活废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其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生活废水排放量与人口的增长呈正相关。过去25年上海市人均年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增加了2.7倍。年增长量最大时达25%。近年来长江入海污染物的月通量在25.9~209.6万t之间;月通量在冬末最小.夏季最大;冬、夏季的差别达2.3~8.1倍。不同季节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的总量与长江径流量呈正相关:但多年比较。长江年排放入海污染物总量与其年径流量关系不显。黄浦江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占同期长江的1.2%~4%。近年来。上海排放到海域的有机污染物约相当于长江排放量的8%-25%,排放的重金属含量小于长江排放量的万分之三。  相似文献   
155.
文章以佛山市南海区1993-2006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环保建设举措,系统地分析了南海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结果表明:南海区大气质量总体呈现逐渐好转趋势,但酸雨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主要是由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特征决定.文章还总结了区政府近年来为改善南海区大气环境质量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广东珠江三角洲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十五”期间大同市地表水氨氮、总汞、六价铬、砷等项目比“九五”期间有所恶化,而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镉等项目有所好转,其它项目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排污企业日益增多,因此需要各排污单位增强环保意识,严格管理污水处理设施,杜绝偷排和超标排放现象,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7.
158.
长江三角洲河流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随着该区内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区内绝大部分河流已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笔者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水质历年监测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实测数据和实地考察,简要地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河流水质现状,初步揭示了该地区河流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趋势,以期为该地区河流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9.
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极值变化空间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带,以109个气象站1971~1998年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及暴雨等方面降水极值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农牧交错带平均每年发生侵蚀性降水的日数在3.5~17.6d之间,暴雨日数在0~2.6d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量及暴雨量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但暴雨量以及侵蚀性降水量等降水极值指标增加趋势更明显,反映出多数地区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侵蚀的潜在能力增强的特征;局部地区的降水极值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0.
PM10是衡量大气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多环芳烃(PAHs)是具有强烈致癌性的有机污染物,大多吸附在粒径小于10 μm颗粒物上.利用长期定位实验采集了南京市两典型功能区--大厂地区和山西路的PM10样品,对其PAHs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不同功能区PM10中PAHs的时空污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PM10污染比较严重,其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在0.1157 mg·m-3~0.3913 mg·m-3之间;经分析PM10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发现,全年大厂地区的PAHs的质量浓度与山西路PAHs的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PAHs总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不明显,时间变化也没有规律性;比较PM10与PAHs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两者之间的变化没有相关性,各自的质量浓度变化也没有规律性,分析其结果可能是由于PAHs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