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32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上海滨岸沉积物、上覆水中N含量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合分析了上海海岸潮滩表层沉积物有上覆水中营养盐N的含量,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NH4^ -N的含量在8月、2月有11月均很高,占50%-98%,在11月份NH4^ -N和NH3^--N含量均显著增加;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口南岸无机氮含量普遍高于杭州湾北岸,其中NH4^ -N含量峰值出现在SDK和BLG,NH3^--N的沿程分布与NH4^ -N较为一致,二者均受到排污有长江入海径流输入的影响。上覆水中在2月和8月NH^--N含量普遍高于NH2^--N和NH4^ -N,而在11月NH4^ -N的含量则明显增加,并超过了NH3^0-N;无机氮沿程分布呈现较大地区差异的特点,而且NH3^--N含量普通高于NH4^ -N(SDK、WSK、LC除外),这受污水排放和所在沉积环境等多因素控制。在对比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近20年间上海海岸带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发现上海滨岸水及沉积物总体质量在不断下降。其中滨岸水体岸以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各采样点无机氮含量均超过四类海水的标准,而且最大超标幅度达到了9.54倍,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22.
根据浙江省2005—2016年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十年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经济发展对地表水环境治理的作用。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Ⅰ—Ⅲ类水体显著增加,劣Ⅴ类水体显著减少,氨氮和总磷的超标率已超过化学需氧量,成为水质定类的主要指标,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有效地促进了水体的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423.
基于MODIS NDVI、Landsat遥感影像及气象观测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阐明了2000~2015年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库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6 a来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的趋势,增速为4.73%/10 a(p < 0.001);(2)40.94%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主要分布在库周丘陵和平原地带;10.04%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减少显著,主要位于西北部伏牛山区及库区建成区周边;49.02%的区域变化不显著;(3)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变化影响不显著,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中灌草地和农业用地转变为林地是库区植被覆盖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农业用地转变为水体和建设用地是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的重要因素,这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受造林、退耕还林、水库蓄水以及建设活动的驱动;(4)生态建设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对库区植被覆盖度的稳步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土地利用;丹江口库区  相似文献   
424.
对乌苏市2007-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各类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空气质量良好,各类污染物浓度表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属于比较典型的煤烟尘污染。虽然采取了集中供暖措施,但迅速的工业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25.
通过对2006—2010年昌黎县地表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昌黎县水环境质量总体趋于好转,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呈下降趋势,环境质量好于入境断面,但仍为劣V类。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昌黎县淀粉、造纸等企业所产生废水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部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陈旧,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且有偷排、偷放、漏排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项目审批、污染减排、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执法,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26.
中国若干典型城市对流层NO2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NO2污染日趋严重。利用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监测仪)数据得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5个城市2004年10月~2009年7月的NO2浓度月均值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5个城市的NO2浓度变化特征。并根据2007年1月~2008年12月5个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NO2污染API指数,推算出近地面NO2浓度月均值,与OMI遥感数据反演的对流层柱浓度进行比较,两组数据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根据OMI数据得到的该5个城市2005~2008年的NO2浓度年均空间分布,发现中心城区NO2浓度值远高于郊区,形成了城市气候的“混浊岛效应”,这与发达的城市交通,高强度的人口活动以及城市局地流场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GOME(Global Ozone Monitoring Experiment,全球臭氧监测实验)NO2浓度年均变化值和1999~2008年5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相关分析,认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是我国发达城市NO2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7.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的实际蒸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鄱阳湖流域的实际蒸发对该流域水资源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应用范围较广的互补相关蒸发模型,估算鄱阳湖流域9个气象站1955~2001年实际蒸发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时段流域实际蒸发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蒸发年内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7月份;季节变化上,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选用Db3小波函数分析9站蒸发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蒸发量在计算时段内呈现逐步下降趋势,1998年左右转折,之后下降速度变缓。与流域同期降水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太阳辐射、温度、水汽压差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实际蒸发量下降的主要是由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428.
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及其与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关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48—2003年的逐H600hPa2.5&#176;&#215;2.5&#176;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57—2003年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日数资料,计算了反映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56年来,高原季风指数总体呈现冬季风减弱、夏季风增强的变化趋势;高原季风的变化与我困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的多寡密切相关,高原冬季风偏强的年份,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偏多,而高原冬季风偏弱的年份,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偏少。  相似文献   
429.
应用1980~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铜陵市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主要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铜陵市近33a来生物生长季指数、人体舒适日数呈上升趋势。HDD(热度日)指数呈现下降趋势,CDD(冷度日)指数呈现上升趋势,HDD的下降速率明显高于CDD的上升速率。铜陵市霾日数的年际差异明显,近33a来霾日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0.7d。年平均气温与生长季指数、CDD及热不舒适日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HDD、冷不舒适日数及霾日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从总体上看,区域气候变暖有利于铜陵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但其负面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30.
利用长江上、下游代表水文站宜昌、大通站1951~2008年逐月月均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非参数Mann Kendall检验、滑动t 检验等方法,对两站9月至翌年4月(三峡蓄水期及枯季)各月多年来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探讨,分析了流量发生突变的时间,并对各月两站流量间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宜昌、大通各月流量多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年来,两站9~10月流量减少,1~3月流量显著增加,流量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降雨量的变化有关;宜昌、大通站两站流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9~10月份两站流量间关系较好,其余月份宜昌、大通两站流量的比值与大通流量间关系较好,所得关系式可初步用于流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