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51.
确定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频哪酮。该法利用气固平衡原理,在密闭容器中,将土壤中频哪酮挥发到气相中,然后用气相色谱测定气相中频哪酮浓度。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较好,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土壤中频哪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对醛类化合物的DNPH衍生化酸度、摩尔比、时间条件的研究和衍生化结果的验证获得了过量DNPH条件下制备15种醛的腙标准溶液制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其共同衍生化条件为1.0~2.0 mol/L盐酸溶液中DNPH/醛类摩尔比不小于2∶1条件下,醛类物质与DNPH可充分衍生化。  相似文献   
153.
王荟  彭英  穆肃  章勇 《中国环境监测》2015,31(5):129-133
研究了提取溶剂效率、净化方式等因素对十氯酮测定的影响,对比了加速溶剂提取、微波萃取及超声波等提取方式,考察了不同电子轰击能量、碰撞能量下特征离子对的响应。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H2SO4净化分离,气相色谱法-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十氯酮的分析方法。取5.0 g土壤干样,内标法定量,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加标回收率为91.7%~121%,相对标准偏差为3.4%(n=6),检出限为0.1 ng/kg。  相似文献   
154.
建立了DNPH衍生化采样-溶剂解析-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木制品中醛酮化合物的方法。采样时需在2,4-二硝基苯肼吸附管前串联一只SEP-PAK脱臭氧小柱;采样体积应≤10 L,流量≤400 m L/min。该法对25种醛(酮)化合物对应的衍生物分离效果良好,在0.005~3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6,回收率为85.3%~113.5%,精密度为2.67%~4.56%。采样量为10 L时,25种醛(酮)化合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0.16和0.50μg/m3。  相似文献   
155.
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杀菌、海洋防污等领域的广泛使用和长期排放,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了极大的风险 .铜是海洋防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机活性物质和杀菌灭藻剂中常用的稳定剂 . 因此,研究铜和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 . 本研究测定了CuCl2、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 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一元、二元急性毒性,以毒性单位(TU)和混合毒性指数(MTI)评价混合物的作用类型 .选取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与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IA)模型为参考并结合三维偏差响应面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与浓度变化的规律 . 结果表明,CuCl2、MIT 和 BIT 对大型溞的 48 h-EC50分别为 0.84、1.06 和 3.90 mg·L-1.CuCl2-MIT 和 CuCl2-BIT 混合体系在等毒性比例下的毒性作用符合 IA ...  相似文献   
156.
为探讨苯并[a]芘(B[a]P)暴露对鱼类的影响并筛选特异、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了B[a]P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肝脏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GST活性与胆汁中B[a]P典型代谢产物3-羟基-苯并[a]芘(3-OHB[a]P)3者之间及与B[a]P之间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结果显示:在B[a]P(0.5、1.0、2.0和5.0μg·L-1)暴露期间,肝脏GST活性随暴露时间总体呈"钟"形的变化趋势,在第2d时达到峰值;在第12h、1d和2d时,GST活性与B[a]P暴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12h=0.966(p<0.05)、R1d=0.953(p<0.05)、R2d=0.824(p<0.05)).与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发现,B[a]P(0.5、1.0、2.0和5.0μg·L-1)暴露7d时,胆汁中3-OHB[a]P浓度与B[a]P暴露浓度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R=0.943,p<0.05);黑鲷肝脏GST、EROD活性与3-OHB[a]P的对数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GST=0.740(p<0.05)、REROD=0.839(p<0.05));2.0μg·L-1B[a]P暴露后,黑鲷肝脏EROD、GST活性与3-OHB[a]P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一致.鱼类肝脏EROD、GST与胆汁中B[a]P代谢产物3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暴露浓度和时间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肝脏GST和EROD活性比胆汁中代谢产物更易受其影响,在B[a]P的环境监测中代谢产物可能是一种更为可行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7.
研究Fe(Ⅲ ) -邻氯苯基荧光酮络合吸附波发现 ,Fe(Ⅲ )与邻氯苯基荧光酮在pH为 10 .7的氨 -氯化氨缓冲溶液中形成紫色络合物 ,并于 - 0 .70V左右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研究表明 ,Fe(Ⅲ )与配位体络合比为 1∶2 ,K稳 为 5 .4× 10 12 ,Fe(Ⅲ )浓度在 0 .8- 2 4μg/L和 2 4- 72 μg/L分段呈线性关系。应用电化学分析手段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并将此法用于头发中微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8.
研究了 Cd( ) 苯基荧光酮 CTMAB体系的分光光度测定 ,提出了一种测定镉的新方法。在 p H1 0 2的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介质中 ,在 CTMAB存在下镉 ( )与苯基荧光酮形成红色配合物。其 λmax=578nm,ε578=2 .0× 1 0 4 L mol·cm,镉量在 0~ 1 2 5μg 2 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59.
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17种醛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空气中17种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PDA)分析方法.该法以2,4-二硝基苯肼(DNPH)的盐酸溶液作为吸收液,将醛酮类化合物转化为醛酮-DNPH衍生物,以醛酮-DNPH的特征吸收波长和色谱峰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工作曲线法同时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测定液中各醛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0.05~2.00μg/mL的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1.5%~98.9%,相对标准偏差为3.6%~9.4%,检出限为2~10μg/m3,可用于化工装置尾气及环境空气中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0.
以醇酮模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芬顿法和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其中包括H2O2加量、pH值、Fe2+加量、反应时间等。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在较优条件下,芬顿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40%,B/C由原来的0.15提高至0.30;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12%,B/C提高到0.36。两种处理方法较大的提高了醇酮模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深度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