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1.
从首钢焦化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细菌BC026,它具有自絮凝特性,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壮观霉素具有抗性,可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中良好生长.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菌为Shinella zoogloeoides.纯菌对单基质的降解实验表明,在30℃、180 r/min和pH为7的条件下,当投菌量为0.1 g,L时,BC026可在17 h内将400 mg/L吡啶完全降解;在吡啶初始浓度为99~1 806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BC026均能保持降解活性,较高初始浓度的吡啶对BC026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但BC026在适应后对吡啶的降解速率较快;降解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8.BC026对吡啶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降解的第一步是断开吡啶的2条C-N链,生成氨氮和戊二醛,随后戊二醛被氧化为戊二酸,并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吡啶中的氮有59.5%转化成氨氮.  相似文献   
62.
从实验室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样本,筛选出来一株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命名为W12;研究了温度、pH值、吡啶初始浓度和投菌量对W12降解吡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高温有利于W12降解吡啶;同时W12降解吡啶的最适pH值范围在7-9;吡啶初始浓度越大降解时间越长,且投菌量越大吡啶降解越快.此外还研究了W12菌上赋存的质粒特性.脉冲场试验表明,W12菌上2个质粒的大小分别为169 kb和182 kb,并通过质粒消除试验证实了质粒参与了编码吡啶降解基因.  相似文献   
63.
以吡啶和葡萄糖为燃料的MFC产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有机物对MFC的产电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通过构建填料型MFC,以吡啶和葡萄糖为混合燃料,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对有机物在MFC中的降解以及产电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阻为1 000Ω的条件下,MFC的最大输出电压随着葡萄糖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当吡啶初始浓度为500 mg/L,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00、250、100 mg/L时,运行周期逐渐缩短,分别为49.5、25.7、25.2 h;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48.5、36.2、15.2 W/m3,最高电压为623 mV.MFC可实现对吡啶的高效降解,24h内吡啶去除率高达95%,但葡萄糖的浓度对吡啶的降解速率影响不大;高浓度吡啶存在的条件下对MFC利用葡萄糖产电的性能影响不大.利用500 mg/L单一吡啶作为MFC的燃料时,无明显产电现象.MFC利用吡啶和葡萄糖作为混合燃料时,可以在实现吡啶降解的同时稳定地向外输出电能.  相似文献   
64.
饮用水源水中吡啶实用检测方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洲定饮用水源水中吡啶的分析方法.选择氮磷检测器测定,吡啶质量浓度在0.1~5.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0.9999,检出限为0.03 mg/L.5个加标回收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1,4.10;回收率范围为81%~107%.实验证明其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良好、灵敏度高、干扰小,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与推荐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环保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5.
乔琳  王建龙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5):1025-1032
在接种活性污泥处理含吡啶废水的序批式反应器中,引入吡啶降解菌Paracoccus sp.KT-5构成生物强化反应器,研究了对吡啶的生物强化去除特性及效果,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手段解析了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投加高效降解菌株KT-5可以加速反应器的启动,但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当吡啶初始浓度增加至195.6 mg·L-1以后,生物强化反应器对吡啶降解的促进作用已不再明显;当吡啶初始浓度在293.4~586.8 mg·L-1变化时,起初强化反应器对吡啶的去除速率出现了波动,尽管随后逐渐恢复,但仍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强化作用.T-RFLP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吡啶初始浓度达到978 mg·L-1以后,生物强化反应器中已检测不到KT-5,表明生物强化作用的消失可能是因为引入的高效降解菌株KT-5的流失造成的.  相似文献   
66.
2-氯-5-三氯甲基吡啶的波谱学数据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氯-5-三氯甲基吡啶是重要的农药中间体.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光氯化反应合成2-氯-5-三氯甲基吡啶,经分离后得到纯度为99.5%的产品.利用红外(IR)、紫外(UV)、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实验技术研究了其波谱学特征,详细讨论了该化合物的1HNMR、13CNMR谱,并对所有1HNMR、13C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吸收特征峰对应官能团的振动形式,样品的官能团与目标化合物一致.该方法为此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7.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毒死蜱在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作物田土壤中的降解及环境风险,基于毒死蜱及其降解产物TCP的残留特征和环境风险,计算毒死蜱施用限值.研究表明玉米田土壤中的毒死蜱残留量大于大豆田和小麦田;毒死蜱在农田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大豆、玉米3种作物种植土壤中毒死蜱及TCP的短期和长期生态风险均有差异.玉米、大豆和小麦3种作物农田中,当超过推荐剂量施用毒死蜱,毒死蜱及TCP均具有较高短期风险和长期生态风险,相对于毒死蜱,TCP对土壤的生态风险更高.基于旱地土壤的毒死蜱及TCP的环境风险,通过模型计算农药毒死蜱在大豆田中的施用限值为0.4412 kg·hm-2,在小麦田中的施用限值为0.5034 kg·hm-2,在玉米田中的施用限值为0.5487 kg·hm-2.  相似文献   
68.
在没有下水处理设施的地区,去屑洗发香波中所含有的吡啶硫酮锌(zinc pyrithione,ZPT)随着生活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河中.为了考察流入河中的ZPT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设想ZPT最终被底质吸附,在添加和未添加底质两种试验条件下,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对麦穗鱼、青鳉、泥鳅鱼、直突摇蚊亚科二龄幼虫、河蚬进行了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底质时,ZPT对麦穗鱼、青鳉、泥鳅鱼、直突摇蚊亚科二龄幼虫、河蚬48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6、0.09、0.27、0.07和5.05mg·L-1;未添加底质时,ZPT对麦穗鱼、青鳉、泥鳅鱼、直突摇蚊亚科二龄幼虫、河蚬48hLC50分别为0.10、0.11、0.22、0.12和5.34mg·L-1.统计结果显示,添加与未添加底质,ZPT对上述供试生物的48hLC50值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判定ZPT对麦穗鱼、青鳉、直突摇蚊亚科2龄幼虫属剧毒物质.  相似文献   
69.
吴宏  张立新  赵长春 《化工环保》2007,27(6):576-578
采用流动注射在线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Cr(Ⅵ),考察了流路条件、显色条件和共存离子的影响。在H:SO。浓度为1.2mol/L、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液质量浓度为1.75g/L的条件下,试样富集4min,测定Cr(Ⅵ)的线性范围为0.01~0.60mg/L,检出限为3μg/L。连续10次测定质量浓度为0.20mg/L的Cr(Ⅵ)标准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0.4%。方法可应用于河水和工业废水中痕量Cr(Ⅵ)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3%~106.4%。  相似文献   
70.
采用UV-Fe2+活化过硫酸盐(PS)处理吡啶废水,考察了影响吡啶和TOC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吡啶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Fe2+加入量为0.32 mmol/L、PS加入量为5.04 mmol/L、初始pH为7.5、初始吡啶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光照60 min后吡啶去除率为99.48%,光照120 min后TOC去除率为66.78%;UV-Fe2+活化PS体系中起氧化降解作用的自由基为·OH和SO4-·。光照60 min时,对反应产物进行紫外吸收光谱与GC-MS分析,结果表明,吡啶在UV-Fe2+活化PS体系中被降解为含碳氧双键(C=O)的有机物,吡啶降解过程中主要中间产物有N,N-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醛和丁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