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196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1611篇
基础理论   312篇
污染及防治   266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21.
超临界水氧化方法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在亚临界及超临界条件下,在间歇式、连续式反应器中研究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苯酚的去除率提高;在很短的停留时间内,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对苯酚氧化中间产物的研究证明了该技术的氧化彻底性。  相似文献   
922.
本文研究了经汗液及其组分处理的炭布静态和动态吸附特性,找出了汗湿影响因素,并利用统计矩法和Wheeler-Jonas方程建立了经汗液及其组分处理的炭布对CCl4蒸气的透过曲线和透过时间计算方程,计算值实验值能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923.
导流电解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丽丽  张惠欣 《化工环保》2001,21(4):187-191
阐述了电解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了用该法处理含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出水的酚浓度、pH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法工艺过程简单,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处理含酚废水的费用低于传统的电解法。  相似文献   
924.
利用粉煤灰改进含铜酸性废水硫化法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粉煤灰对硫化沉淀法处理含铜酸性废水工艺进行改进试验,试验表明粉煤灰有吸附和絮凝沉降的作用,可显著改善单一硫化法沉降速度慢和脱水困难的缺陷。  相似文献   
925.
废旧显示器的环保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电视机、计算机CRT显示器对环境的危害及处理现状,讨论加热丝法、热变形法、熔融法、激光处理法、金刚石切割等物理分离CRT显示器方法,以及热酸喷射和热酸浴的化学分离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处理后的材料再利用状况,指出了CRT显示器处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6.
铜对夏腊梅种子萌发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铜处理对夏腊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种子萌发、根伸长抑制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浓度与夏腊梅根伸长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萌发率相关性不显著.(2)铜处理对夏腊梅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D EC1.11.1.7)具有激活效应,且随着铜浓度的增加激活效应逐渐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随铜浓度的增大先略降而后逐渐升高.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EC 1.15.1.1)和过氧化氢酶(CAT EC 1.11.1.6)存在胁迫初期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着铜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27.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CSAX除铜、除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交联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黄原酸钠(CSAX)的除铜、除浊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不溶性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ISA)、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钠(ISX)两种水处理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CSAX兼具ISA和ISX的优点,具有很好的除铜、除浊性能;(2)该絮凝剂对铜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3)pH值对Cu2 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在pH2.0-5.O时,相同投药量下,pH值愈高,Cu2 的去除率愈高;(4)Na ,Mg2 和Ca2 对Cu2 的去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e3 在pH值较低时会抑制Cu2 的去除,pH值高时会促进Cu2 的去除;(5)致浊物质的存在可以促进Cu2 的去除.  相似文献   
928.
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尾矿废弃地是一种人为的裸地,其自然生态恢复过程表现为典型的生态系统原生演替过程.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为人们了解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该研究以2处(即,铜陵杨山冲尾矿废弃地和铜官山新尾矿废弃地)不同时期弃置的、处于3个演替阶段(原生裸地阶段、隐花植物结皮阶段和草本维管植物群落阶段)的铜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稀释平板法)和分子生物学法(净DNA含量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随着尾矿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尾矿废弃地水分含量增加、pH降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质量分数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维管植物群落下的尾矿废弃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初期阶段的隐花植物结皮,高于裸地;不同演替阶段尾矿废弃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为细菌(60.68﹪~97.45﹪)>放线菌(2.50﹪~39.13﹪)>真菌(0.05﹪~0.82﹪);相关分析发现,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与基质的含水量、总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而与pH变化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伴随着植物群落形成、发展和基质理化性质的逐步改善,尾矿中土壤微生物也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929.
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及pH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并且讨论了这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和酸度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还原电位在-0.58V和-1.32V左右 (vs. SCE),酸度和碱度均有利于硝基在铜电极上的还原: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亚硝基;酸性条件下,得电子后的硝基与氢离子之间反应的几率就增大,导致通过溶液的电流值增加,另外,氢的增加也有利于电极上发生的加成和取代反应.pH对不同的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性质、结构、数量和它与硝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0.
含砷废水处理工程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中小型含砷废水治理的成功工程实例 ,并介绍了石灰沉降、FeSO4 除As的有关技术参数及独特的曝气系统设计。该设计弥补了以往设计中曝气系统氧利用率不高、曝气头易结垢堵塞及曝气头损坏后维修不方便等缺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