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89篇
安全科学   256篇
废物处理   174篇
环保管理   212篇
综合类   1648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34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41.
水溶性有机物对植物吸收菲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水培小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对植物吸收多环芳烃(菲)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抑制率达到18.01%,DOM可加剧菲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生长抑制率升至24.38%;植物可吸收和富集水培液中的菲,而DOM能明显地促进植物对菲的吸收和富集作用,使得其根部浓缩系数高达37.63 L·kg-1,同时DOM还能促进根部吸收的菲向地上部转运;植物在吸收菲的同时,使得营养介质的pH显著升高,DOM与菲存在显著的协同交互作用,可使介质pH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942.
赵新华  黎荣  孙井梅  迟海燕 《环境科学》2006,27(11):2247-2250
为了降低污水河道治理过程中污染沉积物的含水率以减少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污水河道沉积物在自然条件下和人为条件下进行冻融实验研究,通过冻融前后沉积物比阻抗、含水率、颗粒分布及渗出液中污染物含量等实验说明冻融对污染沉积物脱水性能及其特性有影响.研究表明,冻融过程使沉积物的比表面积变小,体均粒径变大,泥水明显分离,含水率从冻前83%~85%降到融后的50%~60%;大量间隙水、毛细结合水和表面粘附水游离出来,提高了沉积物的脱水性能;比阻值由(1.2~4.1)×109s2/g降为(3.8~5.2)×107s2/g;同时渗出液的SS含量由1 000~1 200mg/kg降到340~380 mg/kg、氨氮含量由150~170 mg/kg降到100~120 mg/kg、BOD含量由300~310 mg/kg降到50~60 mg/kg,但渗出液中油类物质含量由1~2mg/kg提高到11~12 mg/kg,即如果沉积物不是被油类物质污染,冻融可使渗出液污染程度小于冻前沉积物的渗出液.  相似文献   
943.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在回收生物电的同时借助FO膜对原料液即阳极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高质量水,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方面均有提升。但是,FO膜的引入使得OsMFC系统反向溶质扩散和膜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进而导致FO膜的水通量降低,OsMFC的产电和产水性能下降,限制了OsMFC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近年来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解决。从优化OsMFC性能出发,重点从反向溶质通量(RSF)控制和膜污染控制2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通过膜材料的选择、汲取液的选择和OsMFC系统内产电对RSF进行抑制,以及通过膜污染形成机制、膜污染的技术调控、膜污染清洗、膜材料的改性和阳极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对膜污染进行控制,并对未来OsMFC的RSF和膜污染的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4.
对大神农架地区大型水库库湾-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藻类的营养吸收生长构建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并可模拟藻类生物量峰值.通过改变初始磷浓度,系统均可达到两种藻消亡的平衡态,且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不同营养水平水体中水华暴发的可能性和强度.展示了动力学系统内部的变化可在一定范围内反映真实世界,通过系统内参数的调节,系统可达到或远离平衡态,以朝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45.
半主动控制装置在受控结构中的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阻尼器进行振动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这种振动控制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阻尼器出力大小和控制算法的优化,也取决于阻尼器在高层结构中的布置位置。目前,对于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被动控制,而对于主动及半主动控制装置研究则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等效二次型性能指标的阻尼器位置优化方法,并应用到磁流变液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最后,通过一8层剪切框架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尼器的优化布置方法是简单准确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6.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高效处理回用是页岩气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在某页岩气开采平台上,构建了“磁分离-精细过滤-超滤(UF)-碟管式反渗透(DTRO)”返排液处理工艺装备,进行现场实验研究并分析污染物去除效能和机理。在优化运行条件下,磁分离-精细过滤对浊度去除率达95.5%,精细过滤出水可内部回用于复配水力压裂液;DTRO工艺对TDS、DOC、总荧光强度去除率分别达99.9%、98.7%和96.3%,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有望通过外排和灌溉等方式进行外部回用。此外,装备运行直接处理成本约34.90元·m-3。相较其他技术,本工艺兼具高效性与经济性。因此,该工艺装备具有实现返排液高效回用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7.
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由场、混响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声场以及自由场中不同射方向等不同的方向性结构下噪声的响度和吵闹度和心理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方向结构噪声的主观感觉差异程度,以及主观感觉所对应的声压级定量差值。  相似文献   
948.
发光分析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光分析是基于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技术。最近几年来,国外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极为重视,并已成功地将其应用到海洋生物考察、临床生化检验、食品卫生监测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近年来,国内也有少数单位和学者开始重视对发光分析的研究,同时已有少量用于发光分析的仪器和试剂开始研制和生产。为了让发光分析技术尽快在我国获得应用和推广,本文就发光分析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作一慨述。   相似文献   
949.
Nafion交换剂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Nafion交换剂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的Cr(Ⅲ)和Cr(Ⅵ),富集底液选用0.01mol NaAc-HAc缓冲液(pH=4.5),测定线性范围为5—100ng/ml,回收率在92—106%之间。对含Cr(Ⅲ)量为25ng/ml试样溶液进行十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5.9%,特征浓度为2.4ng/ml Cr(Ⅲ),十多种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950.
用空气-硝酸活性炭-碱吸收法净化NOx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龙醒 《环境科学》1992,13(1):12-54
本文研究淀粉法生产草酸过程中排放的NO_x废气的处理。先用空气做氧化剂,提高废气中NO_x的氧化度,并经水吸收,可产生13%硝酸,其后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此酸反复喷淋吸收NO_x,使NO_x转化为41%的硝酸。此酸可回收作为淀粉法生产草酸的原料。本文还研究了影响喷淋吸收的因素,如喷淋吸收剂的温度、浓度和喷淋速度以及催化剂品种、粒径大小,并得出喷淋吸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