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89篇
安全科学   256篇
废物处理   174篇
环保管理   210篇
综合类   1647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34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81.
Permeation of Cu(II)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a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SLM) containing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D2EHPA) carrier dissolved in coconut oil has been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u(II), pH (in feed), H2SO4 (stripping) and D2EHPA (in membrane)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D2EHPA-coconutoil has also been evaluated. High Cu(II)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flux from 4.1 × 10-9 to 8.9 × 10-9 mol/(m2·s) within the Cu(II) concentration range 7.8×10-4-78.6×10-4 mol/L at pH of 4.0 in the feed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in the membrane phase. Increase in H2SO4 concentration in strip solu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copper ions flux up to 0.25 mol/L H2SO4, providing a maximum flux of 7.4 × 10-9 mol/(m2·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u(II) transport are, pH of feed 4.0, 0.25 mol/L H2SO4 in strip phase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membrane) in 0.5 (m pore siz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membran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Cu(II) flux across the membran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ions.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developed to copper plating bath rinse solutions has been found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recovery of Cu(II). rane. It  相似文献   
982.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60Mt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与技术研究”已经通过了国家经贸委的验收,整体项目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工作面布置203套ZFS6800/18/35型电液程序控制放顶煤液压支架,配套的液控单向闲和安全周全部由国外引进。在试生产的过程中,立柱上的液控单向阀和安全闲损坏比较频繁,而且安全闲的闲芯在卸载时切削密封面而产生漏液使得立柱无法达到工作阻力。因此,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研制了国产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和安全闲,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3.
烟气脱硫关注的是对流扩散.脱硫工艺根据双膜理论的基本概念所确定的相际传质速度关系,为传质设备设计的主要依据.烟气脱硫技术中大量采用化学吸收法.合理提高吸收塔内烟气流速,有利于提高系统传质速率,减少传质阻力;通过对塔局部优化设计,可增强系统传质性能.对石灰石-石膏法而言,液气比决定了石灰石的消耗量.烟气中的飞灰既在液相膜表面结壳,阻碍石灰石的溶解,又影响脱硫系统含尘量排放指标,降低石膏品质.石灰石粒径确定原则为在保证一定脱硫率的前提下,获取最优的经济指标.浆液的pH值是影响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系统操作、运行和设计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分析,提出相应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984.
《化工环保》2008,28(3)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有换热器,换热器与气液分离装置连通,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废气管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生物处理装置通过出气管与离子氧化装置连通。  相似文献   
985.
《化工环保》2008,28(4)
该发明涉及一种苯萃取残液废水浓缩液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点是,将苯萃取残液废水浓缩液蒸发,再加入溶剂使硫铵析出,经固液分离得到硫铵晶体,分离后的液相经过蒸馏回收溶剂和去除水,冷却后得到含己内酰胺的有机物结晶。  相似文献   
986.
超声波辅助提取毛竹叶中叶绿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声波作用下,通过使用不同溶剂,研究了毛竹叶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并对其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40,超声波提取30min,是从毛竹叶中提取叶绿素的最佳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987.
离子色谱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牟世芬 《环境化学》2001,20(1):95-97
离子色谱(IC)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是分析离子的一种新的液相色谱方法,由于操作简便,对常见阴阳离子分析的高灵敏度,特别是对阴离子和价态形态分析的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电厂、半导体、食品卫生、石油化工和生命科学等领域[1].世界著名色谱学家G.Guiochon认为,近30年来气相色谱(GC)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取得了辉煌成就.在GC和HPLC中,HPLC是应用最广泛,发表文献  相似文献   
988.
HCO3^—对不同水稻品种Zn吸收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Zn浓度下,HCO3^-对缺Zn敏感和耐性水稻品种生长及Zn吸收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Zn浓度下,HCO3^-明显抑制敏感品种根的生长,但对耐性品种根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HCO3^-降低缺Zn敏感品种对Zn的吸收及Zn从根向地上部的运输,而对耐性品种影响较小,HCO3^-抑制缺Zn敏感品种生长并诱导缺Zn的最初作用可能是抑制根的生长,进而影响Zn的吸收和运输。  相似文献   
989.
为探究污染土壤里生长的杨树提取修复重金属镉(Cd)的特性,对安徽省铜陵市某矿区及所在小流域共8个点位的人工林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 W. Bartram ex Marshall)及土壤进行采样,测定了土壤和杨树不同部位Cd含量。结果表明:矿区及其下游不同采样点土壤Cd污染程度不同,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中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0.3 mg/kg;杨树在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上都生长良好,且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吸收量,其中树叶中Cd含量总体最高;不同采样点杨树不同部位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介于0.06~19.39之间,BCF>1的占75.8%,杨树各部位平均BCF介于1.33~8.55之间,不同部位对Cd的吸收量和BCF表现为树叶>树皮>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也相对稳定。由于其对重金属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较高富集能力,美洲黑杨可作为该地污染土壤的提取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990.
朱丽楠  马军  杨世东 《环境科学》2007,28(9):2014-2019
采用混合气液两相放电的方法来处理水中的有机物.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水处理方法对于苯酚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随着电压的增加和空气的通入,苯酚的去除率都有所增加. 对放电区域内产生的活性物种——过氧化氢和臭氧进行了定量的测定,并发现随着电压和空气的通入量的增加,这2种物质的量都有所增加.对于反应过程中的能耗进行分析得到随着电压的增加,能耗增加的幅度要大于苯酚降解率增加的幅度,能量效率增加较小. 空气的通入增加了能耗, 输入总能量中一部分能量使反应溶液温度升高,导致了能量的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