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7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093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158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2203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737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提高低C/N(3.0~3.5)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对设置选择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微孔曝气加搅拌的实验方式和连续流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通过对总循环周期(tc)、曝气率(fa)以及出水稳定性的分析讨论,得出TN负荷在0.02 kg N/kg MLSS·d下,控制氧化沟曝气时间与总停留时间比在40%左右时,能实现80%以上的除氮率和35%以上的除磷率.与连续曝气氧化沟相比,不仅出水水质更好,而且节省能量.  相似文献   
962.
SBR工艺脱氮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R工艺在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兼顾脱氮除磷,不需要新增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经济、管理简便,适用于中小水量的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脱氮设计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公认的设计方法,本研究介绍了一种SBR工艺处理含氮污水的脱氮设计方法(如生物过程设计、水力设计),从而确定SBR工艺中的相关关键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63.
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的脱氯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PCE)的还原性脱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双金属对P(=E的脱氯反应速率高于零价铁,镍-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速率常数是零价铁的2.486倍;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可使PCE完全脱氯,零价铁在对PCE脱氯的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三氯乙烯;增加金属质量,可提高PCE的脱氯反应速率;金属颗粒越小,越有利于PCE脱氯反应。  相似文献   
964.
曹迎军 《环保科技》2021,27(1):9-13
褐煤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物毒性强、可生化性低,一般采用高效厌氧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处理该类废水,其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生物脱氮影响因素,针对性给出控制方法,为同类碎煤加压气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脱氮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采用餐厨垃圾发酵液(food waste fermentation liquid, FWFL)作为潮汐流人工湿地(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TFCW)外加碳源,考察其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湿地氮转化速率、酶活性测定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投加FWFL后人工湿地中TN、NO3--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7%~36.2%、 3.3%~42.3%、 11.2%~45.8%,且FWFL的添加不会对出水NH4+-N和COD产生显著影响;FWFL可改善TFCW低温时的脱氮效果;投加FWFL后TFCW的反硝化速率、反硝化酶活性以及电子传递系统活性均有所提高,TFCW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提高,微生物群落结构也趋于稳定,反硝化菌群大量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念珠菌门(Candidatus Saccharribacteria)为优势菌门,水杆菌属(Aquabacter...  相似文献   
966.
采用改良回流模式的UCT工艺处理高氮屠宰废水,该系统处理能力为200 m3·d-1。连续130 d的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较稳定的情况下,该工艺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98%、94%和92%,出水水质达到《屠宰与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间接排放标准。该工艺调试运行初期,通过投加碳源以及微量元素,有效避免污泥老化问题;在稳定运行过程中,调整硝化混合液回流比、缺氧混合液回流比以及污泥回流比分别至267%、82%和70%,使得工艺处于最佳条件下运行;结合各工艺段荧光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改良回流模式的UCT工艺有效降解色氨酸类物质及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工程改造成本中涉及设备和调试费用不高,且与传统屠宰废水处理流程比,吨水处理费下降了约30%。该工程案例的改造、调试及运行经验可为同类高氮废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集便器污水具有高有机物、高悬浮物、高氨氮、高磷及低碳氮比的特点。采用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系统进行集便器污水的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将氨氮为400~500 mg·L-1、COD约400 mg·L-1的集便器污水作为实验进水,按照分阶段分比例的进水方式,经过约75 d运行,最终出水氨氮及总氮仅为40.20 mg·L-1和67.40 mg·L-1,去除率分别为90.84%和86.90%,总氮去除负荷为0.141 kg·(m3·d)-1。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Candidatus_Brocadia始终是系统内的厌氧氨氧化优势菌属,且运行稳定后其相对丰度达到约30.70%。本研究可为集便器污水脱氮工艺应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为探究生物滞留系统(bioretention system,BS)对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效能,设计并构建倒置(inverted bioretention system,IBS)和正置(control bioretention system,CBS)2组生物滞留系统,在不同进水条件下比较了2种BS构建方式的运行效能,通过胞外聚合物(EPS)、三维荧光光谱和电子传递活性(ETSA)等方法阐述了不同构建方式下BS的脱氮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进水条件下IBS的处理效能优于CBS,当运行间隔周期为1 d时,IBS的TN和NO3--N去除率分别达到71.79%~82.00%和68.70%~85.84%,平均去除率比CBS分别高出10.65%和15.89%。CBS和IBS的TN和NO3--N去除率随进水负荷的增加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TP波动最小,去除率均稳定在97.04%~99.22%。构建方式对EPS的组分无明显影响,但对EPS含量和ETSA影响显著。IBS的构建方式可促进微生物分泌更多的EPS,其中EPS的多...  相似文献   
96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加快,原有土地使用性质发生改变,其中工业遗留场地的污染物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但由于修复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水文地质的复杂性,修复后场地仍然可能存在不利于安全利用的物质残留或异味等风险隐患。为了进一步完善污染地块修复后再利用评价方法,对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进行识别,现选取了一块经原位化学氧化和原位热脱附修复后的煤制气遗留场地,从感官可接受度、工程安全性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评估场地修复后再开发安全利用的适宜性。评估结果表明,在感官可接受度方面,硫化氢的质量浓度是其嗅阈值的1.6~4.8倍,氨、甲苯和三氯甲烷质量浓度均低于其嗅阈值,臭气浓度低于检出限,感官可接受程度高;在工程安全性方面,地块经原位热脱附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后,基本土性参数、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原位化学氧化区MH2点位浅层土壤硫酸盐残留浓度达到中腐蚀等级;在环境质量方面,修复后场地土壤中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均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在场地后期开发建设中,应进一步对土壤中硫化氢气体和土壤硫酸盐腐蚀性进行监测,确保地块安全开发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污染地块修复后的再利用提供有效、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70.
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城市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厌氧-缺氧-好氧中试反应器系统对城市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此系统可去除90%总COD,89%TSS,93%VSS,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0%和40%。在此系统的缺氧相污泥中,脱氮硫杆菌的最高含量,最高脱氮作用率,氧化Na2S的最高浓度,S^2-的最高污泥负荷率分别为1.1×10^8/gVSS,3.6mgNO3^-/gVSS·h,1750mg/L和25mgS^2/gVS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