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71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2009年6月6日,"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在福州市启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以宣传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2.
生物质热解焦油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热解焦油的产生不仅降低了热解效率,影响设备运行,更危害着人类健康。通过介绍生物质热解焦油的特性及危害、对比分析目前各种不同除焦方法(文丘里法、旋风分离法、电捕焦法、高温裂解法和催化裂解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得出采用多种方法组合的形式进行联合除焦可显著提高焦油脱除效率。寻找用于湿法除焦的可再生利用的有机溶剂,开发经济、高效、长寿命的催化剂将成为生物质热解焦油脱除技术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53.
有机肥施用对盐渍土富里酸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有机肥长期培肥盐渍土后土壤富里酸(FA)结构组成及土壤环境的变化特征,对黑龙江西北部盐渍土壤连续5 a采取不同施肥处理,设置CK(对照)和TR1(处理1,施用有机肥8 000 kg/hm2)、TR2(处理2,施用有机肥4 000 kg/hm2及化肥N 80 kg/hm2、P2O5 50 kg/hm2、K2O 35 kg/hm2)、TR3(处理3,施用化肥N 16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70 kg/hm2) 4个处理组,分析土壤中富里酸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与CK比较,TR1、TR2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ρ(富里酸),增幅分别为98.24%、72.16%;二维荧光参数分析显示,各处理下富里酸腐殖化程度均表现为TR1>TR2>TR3>CK;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比值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TR1、TR2处理通过增加可见区类富里酸的荧光响应比值和减少紫外区类富里酸的荧光响应比值来提高富里酸的腐殖化程度. 根据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结果,可将富里酸分为C1组分(生物可利用富里酸组分)、C2组分(陆生来源富里酸组分)及C3组分(类蛋白组分);施用有机肥主要增加C1组分的比例,其次为增加C2组分的比例,说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盐渍土供肥能力,对盐渍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传统荧光图谱解析手段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盐渍土富里酸含量并增加其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54.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对区域差异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IPCC方法计算得到1995—2012年中国各省市碳排放数据,表明从1995年开始,我国各省市的碳排放强度整体上呈现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分布格局,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基尼系数、Theil系数、对数离差均值的计算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在各省市自治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随着时间逐渐增大.为了进一步分析碳排放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我们建立了碳排放强度的回归方程,并采用夏普里值分解法进行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整体上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强度差异的贡献值最大,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其对碳排放强度差异的作用逐渐加强.其次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贡献值分别为18.91%和26.76%,对碳排放强度差异的贡献值随着时间逐渐减少,作用也逐渐弱化.最后是城市化水平(贡献值为~(-1).65%),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差异.进一步采用第三产业占比表示产业结构,石油占比表示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与碳排放强度变为反向关系.即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高,在能源结构中油的比重大,煤炭比重小,碳排放强度相比于其他地区则低.由此可见,石油比重的区域差异是影响碳强度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提升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的石油以及低碳能源可以缩减区域间的碳排放差异.本文的研究对合理、公平的碳减排政策的制定,鼓励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参加碳减排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防城湾海域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各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7×10-6、34.9×10-6、61.14×10-6、0.18×10-6、28.2×10-6、0.078×10-6和8.49×10-6,均符合该海域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各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降低趋势。其中,Cu、Pb、Zn之间,Cr、Hg、As之间相关关系显著。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测定的7种重金属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其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 Cd> Pb> As> Cu> Cr> Zn。  相似文献   
56.
于2014年1月(冬季)和10月(秋季)对钦州湾海域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了该海区分粒级Chl a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Chl a平均浓度为2.38μg/L,秋季Chl a浓度显著升高,平均浓度为6.96μg/L。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浮游植物粒级组成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平均占Chl a总量的73.0%,小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9%和12.1%;秋季,小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对Chl a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2.3%、44.7%和12.9%。浮游植物平均粒级指数秋季(23.55μm)显著大于冬季(11.23μm)。从空间分布上看,在高营养盐含量区域大粒径的浮游植物占有优势,而其他靠近外海一侧的站位则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温度、营养盐和悬浮物是影响钦州湾海域浮游植物粒级Chl a分布和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7.
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4个航次对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时空分布、优势种及季节演替、总细胞数的时空分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及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5属159种,隶属4个门.主要生态类群有广温种和暖水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菱形海线藻(...  相似文献   
58.
试验研究了文丘里旋风水膜除尘器利用废碱液进行烟气脱硫时,主要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运用双膜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达70%-80%的脱硫效率,本研究的除尘脱硫一体化的设计及利用废碱液除尘脱硫的运行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60.
用CBMN法评价4-氯酚与富里酸对CHO细胞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HO细胞和CBM法对4-CP(4-氯)及春FA协同作用的细胞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选用的细胞学毒性参数为总微核率(MN)、含微核的双核细胞率(BNMN)、核分鲜明指数(NOI)和南分裂阻断增殖指数(CBPI),结果表明:FA单独处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引起显著性差异;4-C客FA联合处理与4-CP各浓度分别处理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对于BNMN和NDI,P〈0.01;对于MN和CBPI,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