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71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发出安全生产最强音,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现将开展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52.
采用“物化+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探索组合工艺对渗滤液的实际去除效果,考察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组成及其结构特性随组合工艺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17825,1946mg/L时,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9%左右,出水COD、氨氮、色度分别为57mg/L、5mg/L、15倍.组合工艺对渗滤液DOM中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有机物(HyI)的去除率均达到99%左右,对HA、FA、HyI削减显著的工艺单元分别为混凝2、厌氧和颗粒活性炭(GAC),削减率分别达到86%、77%和84%.出水HA、FA和HyI的COD浓度分别为10,23,6mg/L,其中分子量较小的FA为出水主要组分.随着组合工艺处理过程的进行,渗滤液中DOM的紫外区吸光度值显著下降,DOM的E254、E253/E203分别由1.55、0.64下降至0.012和0.024,说明DOM的芳香性和复杂程度显著降低,脂肪链芳香化合物逐渐增加;此外,E300/E400和E465/E665分别由2.65和2.17增加至9.78和8.03,表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腐殖化程度不断降低,芳香构化程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653.
为进一步揭示可溶性有机质在黏土矿物上的迁移转化规律,运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1H核磁共振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多种技术综合分析富里酸和胡敏酸在蛭石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官能团与蛭石的亲和性不同,富里酸和胡敏酸在吸附过程中产生组分分级,较大尺寸的分子组分被优先吸附,而低分子组分则滞留在溶液中。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胡敏酸的疏水性强于富里酸,其与蛭石的疏水性作用也更强。与富里酸相比,胡敏酸较大的平均分子量使得其在蛭石表面的铁吸附位点有空间位阻效应。当腐殖质质量浓度高于20 mg·L-1时,空间位阻效应以及芳香性官能团和铁离子间的电子传输作用使得蛭石对分子尺寸更小的富里酸的吸附量更大。蛭石吸附富里酸和胡敏酸后溶液pH值升高,说明发生了配体交换反应。溶液pH值升高和离子强度降低能够增大蛭石与腐殖质之间的静电斥力,从而降低蛭石对富里酸和胡敏酸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654.
为进一步揭示有机污染物在黏土矿物上的迁移转化规律,运用1H核磁共振光谱、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扫描电镜、比表面分析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多种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富里酸和胡敏酸在蒙脱石上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官能团与蒙脱石的亲和性不同,富里酸和胡敏酸在吸附过程中均产生组分分级,大分子被优先吸附在蒙脱石表面. 由于疏水性作用,蒙脱石对疏水性更强的胡敏酸的吸附量更大. 蒙脱石吸附富里酸后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下降3.67m2/g和0.005cm3/g,而吸附胡敏酸后则均略微增大,说明具有较大颗粒尺寸的胡敏酸更多地堆积在蒙脱石外表面,而富里酸则更易进入蒙脱石孔隙. 蒙脱石吸附富里酸和胡敏酸后溶液pH分别升高了0.44和0.41,说明发生了配体交换反应. 蒙脱石对富里酸和胡敏酸的吸附量随pH增大和离子强度的降低而减少,表明羟基能够抑制富里酸/胡敏酸负电基团与蒙脱石表面羟基的配体交换反应,而盐离子则能降低蒙脱石和腐殖质间的静电斥力.   相似文献   
655.
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提取相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ICP-AES分析了泉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Fe,Mn,Cr,Cu,Ni,Co,Pb,Zn,V)的酸可提取量,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其TOC,S2和CaCO3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潮滩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沿岸工农业废水排放及滩涂养殖用药,尤其是Zn,Pb,Cu,与国内其它海湾和河口相比存在明显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存在于细颗粒中,且主要与无定型铁氧化物及有机质结合.  相似文献   
656.
陈健  刘德均 《环境工程》2009,27(2):35-37
焦炉装煤烟气中含有焦油等成分,为防止黏结与堵塞,传统上一般采用湿式除尘系统。随着滤料技术、预喷涂技术和防爆技术的发展,使布袋除尘器代替湿式除尘器成为可能。通过对干式布袋除尘器及其系统和湿式双文氏管除尘器及其系统在装备、运行成本和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式布袋除尘系统在节能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是焦炉装煤除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7.
以Suwannee河富里酸(SRFA)为光敏化剂,采用中压汞灯模拟阳光,研究了双酚A(BPA)在SRFA溶液(1.0mg·L-1~50.0mg·L-1)中的光解动力学.结果表明BPA的光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并且随着SRFA浓度的增加,BPA的光解速率从0.93×10-3min-1迅速增大到16.54×10-3min-1.采用分子探针方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证实了SRFA在光照过程中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和单重态氧,同时通过不同的曝气条件研究了激发三重态富里酸的电子能量转移.研究结果表明BPA在SRFA溶液中的光解历程可能与激发三重态富里酸的能量转移密切相关.最后采用GC/MS鉴定了BPA在SRFA体系中的光解产物,探讨了BPA在SRFA体系中可能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658.
烷基糖苷对赤潮生物的抑制与灭杀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0201-01(Prorocentrum dentatum 0201-01)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材料,研究了烷基糖苷对不同起始密度藻细胞的抑制和灭杀作用。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这两种赤潮生物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大烷基糖苷的用量,可以使藻细胞丧失运动性,细胞破裂乃至溶解消失。可见,烷基糖苷作为除藻剂在赤潮治理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9.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莱州湾属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弱,受多条河流入海影响,污染日趋加重。根据区域特征,于2008年5月对莱州湾3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粒度和总有机碳进行测定,探讨了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与粒度、总有机碳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大部分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Cu、Pb、Zn、Cd和As在莱州湾中部区域出现高值区,同时Cd在小清河口、Hg在莱州湾东部出现高值区。Cu、Pb、Zn、Cd、As重金属之间(除了Cd和As之间)及与沉积物粘土、有机碳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属于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Hg,约30%的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大于5,达到中等污染水平,主要分布于小清河口、莱州湾中部和东部区域。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HgCdAsPbCuZn,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莱州湾东部区域,主要受Hg的高风险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660.
柘林湾是广东省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湾之一,为了解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累积及其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于2008年1月在柘林湾海域采集了5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和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对其中的总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含量分布、累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平均含量为0.0645μg·g-1,径流输入是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柱状沉积物表层部分总汞含量相对较低,但不同采样区域柱样中总汞含量的垂直分布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网箱养殖区主要是由于汞近40年来来源变小导致沉积物表层部分中的总汞含量较底层低,而贝类养殖区则由于沉积后的再迁移作用使汞在氧化还原边界层富集累积;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此次调查的沉积物中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的评价表明,汞虽对底栖生物基本无负面效应,但其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达到了中等水平,尤其是养殖区2号站位28~36cm、4号站位20~32cm和48~56cm以及6号站位36~56cm柱样中的汞甚至达到了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因此,养殖区次表层沉积物中较高含量的汞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