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5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83篇 |
综合类 | 673篇 |
基础理论 | 50篇 |
污染及防治 | 117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生活垃圾加载介质层填埋法对初期渗滤液污染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卫生填埋柱R2为对照,通过往生物反应器填埋柱R1内加载可渗透反应介质层1和2进行模拟试验,主要探讨了填埋柱R1垃圾渗滤液COD、总氮、氨氮及总磷的变化趋势,探索一种新型的加载介质层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填埋20周后, R1柱COD浓度基本维持在40 000~45 000 mg/L间,约为R2柱的20%~30%;第24周,R1柱总氮和氨氮分别为206.5 mg/L和167.3 mg/L,在16~24周内,R1总氮和氨氮分别约为R2的14.5%~17.5%和36.2%~43.6%;18周时,R1柱总磷达最大值1.704 mg/L,至第24周降为0.673 mg/L, 整个实验过程R1柱总磷约为R2的0.15%~0.56%。 相似文献
72.
73.
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8.2 μm)最高,填埋区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在第Ⅳ级和第Ⅲ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的可吸入微粒在渗滤液处理区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分布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的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填埋区不同作业时段空气微生物粒径在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填埋区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5.7 μm,渗滤液处理区为3.7 μm,生活区为5.3 μm,显著大于真菌气溶胶和放线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P<0.05)。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78.
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中COD浓度的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进行的室内模拟试验,推导了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COD浓度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试验结果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1,该模型可用于该类填埋场COD浓度的预测。本研究可为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80.
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研究对象,以废水污泥和填埋场沥出液为接种物,在严格厌氧环境下,进行了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BP有较好的可降解性,去除率大于95%;而DEHP在填埋场沥出液培养样中去除率小于30%;但当接种物为消化污泥时,DEHP的去除率为89.7%。产甲烷的微生物群在邻苯二甲酸二酯的降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