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0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近38年安徽省夏季降水日数和强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971~2008年安徽省78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夏季降水和暴雨的气候变化规律。从结果来看安徽省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风、温、湿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不同,按照降水特性以及行政边界将安徽省划分成了10个区,不同区域内降水特征和分布结构各有差异。在时间变化上,雨日出现概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暴雨日比重和降水量均有升高的变化特征。综合而言,安徽省的降水朝着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强降水过程方面发展,从而导致部分区域内突发性暴雨过程频发  相似文献   
92.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714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淮河流域代表站点的选取,分析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周期特征,以及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降水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80年代前期为降水变化的转折期;(2)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准3 a的显著振荡周期和准10 a的次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在60~90年代还存在准6 a振荡周期;(3)淮河流域多雨年,500 hPa经向风偏强且范围广,850 hPa上从孟加拉湾经南海向华东地区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强,在江苏、安徽地区有水汽的正涡度辐合区;少雨年,经向风偏弱,华东地区方向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弱;(4)多雨年与少雨年的500 hPa风场差值场、高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贝加尔湖西部和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东北冷涡异常活跃,副高偏强,3者共同作用使得降水偏多。500 hPa温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中国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冷空气偏强,同时南方大部分地区暖空气也偏强,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使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3.
朱曙辉 《减灾与发展》2000,(2):40-41,39
本文分析了常州地区夏季降水,梅雨与厄尔尼诺和反厄尼诺事件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可用于制作长期天气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94.
夏季对流云降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2—2003年7—9月间夏季对流云降水观测取得的36个对流云降水单体资料,利用数理方法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比强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少269.76×10^6m^3,偏少48.45%;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多198.68×10^6m^3,偏多2.25倍;强对流云降水单体降水效率最大,为25.74%,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5.74%,比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3.21%。  相似文献   
95.
2012年夏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邢建伟  线薇微  绳秀珍 《环境科学》2014,35(7):2520-2527
基于2012年8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夏季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C/N摩尔比值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探讨了POC的主要来源及浮游植物的贡献.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江口POC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68~34.80mg·L-1之间,均值为3.74 mg·L-1;P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3~9.13 mg·L-1,均值0.57 mg·L-1,二者浓度均表现为底层高于表层.POC和PN平面分布相似,高值区均出现在口门附近和调查海区西南部,并向外海浓度迅速降低,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与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matter,TSM)的平面分布规律基本相同;POC与P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POC、PN与TSM、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间均呈现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盐度(salinity,S)和Chl a的相关关系较弱,表明POC和PN的分布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浮游植物生产不是该水域颗粒有机碳、氮的主要来源.C/N摩尔比和POC/Chl a法分析表明夏季长江口POC主要为陆源,有机碎屑是POC的主要存在形式.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对夏季长江口表层POC的平均贡献率仅为2.54%,非生命POC占绝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6.
徐晨曦  陈军辉  姜涛  韩丽  王波  李英杰  王成辉  刘政  钱骏 《环境科学》2020,41(12):5316-5324
2019年6~9月在成都市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在线观测,研究夏季VOCs浓度水平、变化特征、臭氧生成贡献(OFP)及来源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市区夏季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质量浓度为112.66 μg·m-3,烷烃(29.51%)和卤代烃(23.23%)为主要组分;VOCs日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上午10:00~11:00,受城市机动车、油气挥发和工业排放影响;夏季VOCs的OFP贡献中芳香烃贡献率(42.7%)最高,其次为烯烃(27.4%),关键活性物种为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邻-二甲苯、异戊烷、环戊烷和丙烯醛等;使用PMF受体模型进行来源解析表明,移动源为成都市区夏季VOCs的主要贡献源,贡献率为34%,其次为工业源(17%)和油气挥发(14%),溶剂使用源和天然源分别贡献11%和13%.因此,机动车和工业排放为成都市区VOCs的重点控制源,同时溶剂使用及油气挥发等污染源的管控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7.
我国夏季森林火灾危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1999—2008年的森林火灾统计资料,从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烧毁成林林木蓄积量和幼林株数等4个方面,对我国夏季森林火灾的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夏季森林火灾在4个方面的年变化均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月变化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建议各地结合夏季森林火灾在4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轻夏季森林火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8.
夏季盛行风对太湖北部藻类水化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6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对太湖北部湖区进行了6次综合调查,重点分析了夏季盛行风向和风力与太湖北部藻类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持续 风向,是表层藻类在下风区和迎风岸产生聚集的重要驱动力,湖流流向影响甚小。当主风向为SE时,表层藻类生物量和chla含量,成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的倾向性分布。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蚌埠市环境空气中PM_(2.5)的来源,于2017年8月18日—9月18日,在百货大楼和高新区站点,利用单颗粒物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开展PM_(2.5)在线源解析。结果表明,百货大楼点位ρ(PM_(2.5))高于高新区点位,轻度污染比例(4.2%)明显高于高新区点位(0.8%),出现了中度污染(0.3%);SPAMS的PM_(2.5)质谱图显示百货大楼点位PM_(2.5)中K~+、Na~+特征明显,高新区点位HSO_4~-、NO_3~-、NO_2~-等无机信号较为明显;2个点位NO_3~-、NO_2~-、NH_4~+离子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比明显较高,且高新区点位NO_3~-、HSO_4~-离子数占比要明显高于百货大楼点位,燃料燃烧、工业工艺源、农田氮肥施用是其主要的人为污染源;2个点位PM_(2.5)成分主要为元素碳,分别占比42.4%,40.6%;污染时段,ρ(PM_(2.5))快速上升,除受本地机动车尾气源和燃煤源累积影响外,百货大楼点位扬尘源排放增加,高新区点位扬尘源和工业工艺排放源增加;2个点位机动车尾气源均为首要污染源,分别占比29.5%和30.9%,其次为燃煤源(24.3%和24.7%),扬尘源占比分别为22.9%和20.8%。  相似文献   
100.
保定市区夏季环境空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保定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2013年7月1日-8月31日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2.5、NOx 、SO2、和CO逐时监测资料.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二氧化硫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PM2.5的日变化表现为夜间高白天低,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污染物周末效应的分析,发现四项污染物浓度周末与工作日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