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48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71.
多氯联苯(PCBs)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CBs的理化特性、生产应用历史、污染现状以及近期的研究趋势作简要介绍.近期PCBs污染研究的趋势为1.由PCBs的总量测定到测定其同系物和异构体.2.迁移转化和行为研究受到充分的注意.3.PCBs降解的研究.4.广大区域内PCBs污染时空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672.
施玮  余刚  黄俊 《环境保护》2005,(6):70-74
本文对一些国家已经开展的多氯联苯(PCBs)清单调查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中总结出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的多氯联苯清单调查方法制订以及清单编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73.
混合发酵法降解多氯联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混合发酵法可有效地降解多氯联苯。模拟实验表明,Aroclor 1016和Aroclor 1254在木屑与活性污泥或餐厅残渣的混合物中,经七周发酵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最高可达60%。  相似文献   
674.
气相色谱法分析土壤中的多氯联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75.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态酶解秸秆中糖类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艳  潘春梅  田渭花  王蕾  窦蓓蕾 《环境化学》2012,31(7):1108-1109
秸秆类生物质结构复杂,通常不能被产氢微生物直接降解.利用固态酶解处理秸秆操作简便、能耗小、成本低,并有效提高了秸秆类生物质的糖化效率和产氢量.因此,准确分析固态酶解过程中糖类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变化有助于优化过程参数,  相似文献   
676.
米糠油事件     
《世界环境》2012,(2):7-7
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环境保护的教训史."黑色发展"模式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发生了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污染事件,米糠油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米糠油事件发生在1968年,又称多氯联苯事件,波及日本20多个府县.1968年3月,日本九州、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主要症状是张嘴喘,头和腹部肿胀,而后死亡.  相似文献   
677.
678.
2013年4月~2014年1月在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学院分季节采集23对大气样品(气相+颗粒相).分析了样品中84种多氯联苯(PCBs)异构体,结果表明,总浓度为71.08~567.36pg/m3(均值307.18pg/m3);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PCBs浓度分别为275.19,372.55,259.96,281.81pg/m3,季节规律不明显,冬季浓度偏高,可能是由工业源排放的PCBs和冬季较高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造成;气相多氯联苯占总浓度的77.47%,且季节差异明显,夏季(92.44%)>秋季(85.16%)>春季(80.61%)>冬季(42.70%);Clausius-Clapeyron (C.C)方程斜率为-5302,表明气相PCBs对温度依赖程度很大,其受到了当地工业源的影响;log KP与log PL0和log KOA的斜率分别为-0.43和0.46,偏离了气粒分配平衡时对应的斜率-1和+1,表明滨海新区大气中多氯联苯受到了当地污染源排放的强烈影响,所以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79.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环境污染物. 为研究工业过程中POPs的运转迁移,针对电路板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铜盐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多氯联苯)及CB-209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PCBs在碱性废液和微蚀废液中未检出,而在酸性废液中有不同程度检出,ρ(∑8PCBs)在0.41~60.80 ng/L之间,其中ρ(∑7指示性PCBs)在0.24~58.00 ng/L之间. 3种铜盐产品〔CuCl2、Cu2(OH)3Cl和CuSO4〕中,CuSO4中w(∑8PCBs)相对较高,在2.75~284.00 ng/kg之间;而CuCl2中w(∑8PCBs)在6.95~31.50 ng/kg之间;Cu2(OH)3Cl中w(∑8PCBs)在7.31~9.42 ng/kg之间. 污染物指纹特征表明,酸性蚀刻废液及其铜盐产品中的PCBs具有十分相似的分布特征,CB-28是最主要的检出单体,并且w(CB-209)相对较高,表明铜盐产品中的PCBs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酸性蚀刻废液)的携带,而酸性蚀刻废液中污染物来源须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80.
太湖底泥中多氯联苯的特征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太湖底泥中6种PCB同系物(PCB28、52、101、138、153、180),其中含量最高的为PCB52,平均为0.983 ng/g,最低为PCB138,平均为0.104 ng/g。表层底泥中,检出率最高的为PCB101,达100%,最低为PCB180,只有58.3%。太湖底泥的多氯联苯含量与底泥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几乎不相关,表明大气沉降可能是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根据沉积物有关风险评价标准,太湖底泥测定的PCB总量尚未达到毒性评价的低值。尽管底泥中PCBs含量不高,但在底栖生物中可以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因而其潜在的危害性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