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52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田间原位修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宿主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同时接种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或/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所有种植植物的处理,根际土壤PCBs 的去除率均高于对照,其中紫花苜蓿并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土壤PCBs 的去除率最高,达到42.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PCBs 同系物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植植物的处理都增加了土壤中低氯代PCBs 的比例,特别是紫花苜蓿并接种根瘤菌的处理.接种根瘤菌明显促进植株的生长以及植株对PCBs 的吸收和转运.  相似文献   
152.
长江口九段沙水域环境及生物体内多氯联苯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滩涂水样、泥样以及水生生物体内的多氯联苯进行GC-MS检测,研究多氯联苯各单体在不同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的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水样、泥样中的多氯联苯检出率为100%,其中四氯联苯(PCB52)含量最高; 与其他河口地区相比,九段沙水域水体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ρ(PCBs)为23~95 ng/L;滩涂泥样多氯联苯含量则较低,w(PCBs)为1.77~4.51 ng/g; 该水域水生生物多氯联苯检出率为100%,w(PCBs)为0.12~9.40 μg/kg,低于国家标准限量; 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鱼类检出单体均以高氯类PCB118和PCB138为主,而非环境中含量较高的PCB52,反映了水生生物对于高氯类多氯联苯富集能力强于低氯类多氯联苯.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仪(HRGC-HRMS)对上海崇明农业土壤中12个共平面多氯联苯(co-PCB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对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31个农业土壤中co-PCBs浓度范围为24.86~814.50 pg/g,平均值为92.65 pg/g,毒性当量浓度(I-TEQ)为0.032~0.486 pg/g,平均值为0.142 pg/g。经过比较,其浓度远远低于国内外污染土壤水平,和一般的农业土壤水平比较接近,认为该地区基本未受co-PCBs的污染。其中个别位点的毒性当量浓度较高,认为有必要对该地区可能的来源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崇明土壤co-PCBs可能来自市售Arcolor和各种燃烧,包括室内煤炭、木料燃烧以及固体或医疗废物燃烧的影响。作为生态岛屿建设的崇明,需要特别关注防止土壤中的co-PCBs进一步升高降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洋流等各种长距离传输途径进入北极地区,其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对生态环境影响持久。采集夏季北极不同纬度地区的环境水样,并对北极地区表层水中这两类物质进行分析,以揭示北极地区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水样均未检出多氯联苯;部分有机氯农药有检出,但处于极低的浓度水平,远低于国内外饮用水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55.
PCBs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舜燕  冯流  龚吉 《环境科学》2012,33(10):3627-3633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PCBs的细菌,命名为PS-11.经16S rDNA初步鉴定,此菌株属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结果表明,菌株PS-11能够以PCBs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能够降解PCBs,菌株PS-11对2 mg.L-1PCB52 4 d的降解率为31.1%,7 d的降解率可达52.9%;对难降解的高氯代多氯联苯PCB153 7 d的降解率为10.9%.此外,该菌株的环境耐受性比较好,在30℃、pH为7~9、PCB52浓度为2~10 mg.L-1的条件下生长较快、降解效果较好,尤其在pH 7、PCB52浓度为2 mg.L-1时降解率最高;碳源种类不同,菌株PS-11的生长能力也不同,其中在以蔗糖为碳源时PS-11的生长能力最强,以葡萄糖为碳源时PS-11的适应期最短,且蔗糖、葡萄糖和Tween-80均可提高PS-11对PCB52的降解率;同时菌株PS-11还可耐受一定浓度的重金属,其耐受性大小为Pb2+>Cd2+>Zn2+>Cu2+.  相似文献   
156.
叶凯  孙玉川  贾亚男  朱琳跃  徐昕 《环境科学》2020,41(12):5448-5457
采用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南山老龙洞岩溶地下水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并探究了OCPs和PCBs的浓度、分布和来源等残留特征.结果表明,OCPs总浓度范围为34.8~623.2 ng·L-1,均值为215.6 ng·L-1,其中,HCHs、DDTs和其它类OCP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8.2~23.6、4.5~363.7和22.2~235.9 ng·L-1,均值分别为15.9、104.5和95.3 ng·L-1;PCBs总浓度范围为6.0~40.7 ng·L-1,均值为16.8 ng·L-1.总体而言,OCPs和PCBs污染处于中上水平;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部分OCPs和PCBs平均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研究区各采样点水体中污染水平差异较大,但OCPs和PCBs的季节分布相对均匀.源解析表明,HCHs源于周围环境中林丹的输入;DDTs源于近期工业DDT的非法使用;其它类OCPs源于大气沉降和农业活动输入;PCBs来源既有历史残留,又有企业排污活动;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部分有机卤素污染物具有同源性,或有类似的来源和分解机制.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区饮用水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但儿童对污染物的敏感性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57.
采用大气被动干沉降采样器,观测了我国半干旱区城市皋兰2018年非取暖季和取暖季18种多氯联苯(PCBs)的大气干沉降通量和污染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环境多介质模型对其污染来源、环境归趋行为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区∑18PCBs干沉降通量为13.0~158.8ng/(m2·d),呈现园区点较高、取暖季高于非取暖季的特征.干沉降中PCBs以四氯联苯和五氯联苯为主,并且四氯联苯干沉降通量在取暖季明显上升.研究区PCBs污染主要源于含PCBs的产品以及燃烧和工业热过程带来的排放,但燃烧和工业热过程无意产生的PCBs可能对研究区产生更大影响.土壤相是研究区PCB81主要的汇,相间迁移以大气相向土壤相的沉降为主;大气平流输出是研究区PCB81的主要清除途径;污染物排放速率、平流停留时间和平流输入污染物浓度是影响大气相、土壤相PCB81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8.
李敏桥  林田  李圆圆  郭志刚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4):589-593, 601
东海由于受到长江和闽浙沿岸工业污水输入以及电子垃圾处理场排放的影响,被认为是多氯联苯重污染区域。本研究利用"科学三号"科学考察船,于2012年10月执行的东海航次期间,从中国东海不同区域采集到11个表层水样,测定其中溶解态多氯联苯的浓度。中国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浓度为(0.59~1.68)ng/L,相比国内外海域,属于中低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多氯联苯浓度和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说明沿岸河流冲淡水搬运的多氯联苯是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此外其组成以三氯,四氯和五氯为主,这与我国历史上多氯联苯的使用情况吻合。通过水体中不同氯代化合物浓度和对应KOW理论浓度值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整体吻合较好,表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属性是控制其在水体中浓度的重要因素。然而,东海近岸水体中六氯联苯污染程度略高于理论浓度值,这一潜在的污染来源可能和东海沿岸省市电子垃圾处理场有关。  相似文献   
159.
黄磊  孙桂华  袁晓婕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167-172, 185
对福建近岸海域38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Cr、Pb、Cu、Zn、As)和多氯联苯(PCB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三沙湾和闽江口—妈祖海域的重金属富集较为严重,罗源湾及湾口外海域沉积物污染程度较低;(2)沉积物中PCBs没有新的来源,重金属主要来自岩石自然风化和侵蚀、工业排污、生活污水以及船只油品泄漏;(3)三沙湾具有中等偏高的潜在生态风险;闽江口—妈祖海域整体接近、局部已达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罗源湾及湾口外海域均属低潜在生态风险。Cd和Hg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各元素的平均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 Hg> As> Cu> PCBs> Pb> Cr> Zn。  相似文献   
160.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多氯联苯(PCBs)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霞  杨玉义  李庆孝  王俊 《环境科学》2013,34(8):3309-3315
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水体、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得出如下结果:①我国近海海域水体中,PCBs的含量水平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以东部沿海工农业发达地区为最高,我国大部分近海海域水体中PCBs都超过美国EPA制定的30 ng·L-1的标准,污染比较严重;②我国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Bs只有小部分超过ISQG(interim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和ERL(effects range-low)值,引起生物负效应的几率比较小,污染程度较轻;③生物体内富集的PCBs以4、5和6等高氯代联苯为主,其含量都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2 000ng·g-1,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④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中PCBs主要来源于周围大型工厂排放的废水以及电子垃圾拆解造成的PCBs泄漏,影响PCBs含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距离陆地的远近程度、水流交换情况、水量大小、季节的变化、沉积物颗粒大小、有机碳含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