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929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313篇
综合类   1048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21.
地质灾害海量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质灾害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以及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地质灾害无线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进步,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量突飞猛涨、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科研项目,在总结地质灾害无线自动化监测流程和监测数据特征的基础之上,针对地质灾害海量监测数据对存储、检索方面的新要求,在硬件、软件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工作,并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入库系统,解决了多源监测数据集成的难题,同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调试系统,充分挖掘大数据的隐藏价值,最终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22.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称样过程规定用滤纸包裹试样,滤纸原料来源于天然有机物体,其成分可能含有微量磷。测定过程中,滤纸会引入试剂误差。对去包裹称样法的可行性及其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称样法降低了实验误差,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均可达到《复混肥料中有效磷的测定》(GB/T 8573-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3.
我国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中14种酚类化合物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五大流域(黄河、海河、辽河、长江、淮河)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水源水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饮用水源地中的浓度在nd~213 ng·L-1范围内,浓度均值在2.44~31.2 ng·L-1范围内,浓度中位数在nd~40.0 ng·L-1范围内.14种酚类化合物中,硝基苯酚类化合物浓度最高,浓度中位数为37.9 ng·L-1,浓度平均值为27.4 ng·L-1.其次为苯酚、五氯酚、二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2,6-二氯苯酚)和三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和2,4,5-三氯苯酚);四氯苯酚(2,3,5,6-四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2,3,4,5-四氯苯酚)和烷基苯酚(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浓度较低.通过商值法对14种酚类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后发现,14种酚类化合物的风险商均远小于1,表明其对我国饮用水源地的生态风险较低.对8种已报道健康参考剂量或致癌斜率因子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种酚类化合物的最大非致癌风险在10-6到10-4范围内,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致癌风险在10-6量级以下,表明其健康危害较弱.  相似文献   
124.
树脂基固态胺吸附剂室温下对低浓度CO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孔甲基丙烯酸酯吸附树脂为载体,聚乙烯亚胺(PEI)为有机胺,采用液相浸渍法制备出固态胺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在室温下对低浓度CO2的吸附行为.同时,利用氮气吸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采用热重法和固定床吸附法考察了材料的CO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担载50%PEI(质量分数)时吸附性能最佳,对纯CO2的最大吸附量为175 mg·g-1;CO2的吸附行为由扩散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共同决定,低温有利于提高吸附容量;吸附剂对400 ppm~15%浓度的CO2都具有优异的动态吸附性能,其中对400 ppm CO2的吸附量达到86 mg·g-1,对15%CO2的吸附量达到150 mg·g-1;湿度对吸附起促进作用,相对湿度为10%时,对400 ppm CO2的吸附量提高至139mg·g-1;吸附剂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具有直接空气捕集CO2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5.
水域溢油事故发生后,溢油在水面上扩散迅速、污染面积快速扩展。因此应急围控用围油栏的布设下水要尽可能快速、便捷、高效。目前国内应用的围油栏,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一定数量的操作人员现场操作,不能满足现代条件下快速高效围控水域溢油的需要。因为海上作业具有特殊性,受风浪流等海况影响,现场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人员相对有限,工作效率难于提高。围油栏布放回收自动控制装备,采用电控液压卷绕机储存围油栏,设有围油栏自动导进导出排布系统,不但储存运输方便,布设快捷,而且无需现场操作人员,自动化程度高。是海上溢油围控作业革命性创新,具有重大意义,社会效益显著,也具有极大的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26.
采用液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对扎龙水样中增塑剂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27.
在一台电控增压中冷四缸柴油机的进气道上加装一套电控喷射装置,使其运行柴油/甲醇双燃料(DMDF)模式.研究了甲醇中Ti O_2添加剂的添加量及同一添加剂添加量在不同甲醇分散系喷射量时对发动机大负荷工况的燃烧和颗粒物(PM)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醇中添加适量(30和100 mg·kg~(-1))的纳米Ti O_2能够使爆发压力升高,对燃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添加过量(100 mg·kg~(-1))会对燃烧产生不利影响.加入纳米Ti O_2后,干炭烟烟度排放和积聚态颗粒数明显降低,在添加剂添加量为1000 mg·kg~(-1)时,最大降幅分别达到26.8%和29.4%,而核态颗粒物排放变化不大.在相同添加剂添加量下,增加甲醇分散系替代率R_m会使放热始点后移,放热更加集中,爆发压力增大,干炭烟烟度和颗粒物排放均大幅度降低.在添加剂添加量为100 mg·kg~(-1)时,与R_m=10%相比,R_m=40%时爆发压力增加0.94 MPa,放热率峰值增加53.5%,烟度、核态颗粒数、积聚态颗粒数和颗粒物总数的降幅分别达66.9%、42.3%、67.0%和58.0%.  相似文献   
128.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129.
餐饮过程排放的废气正成为大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成都市2013年排放清单更新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本地化的餐饮排放因子、排放活动水平的调查成果和成都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等信息,对成都市餐饮源的PM_(2.5)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其结果为4740 t·a~(-1).为了对区域的餐饮废气排放进行空间分配,本文抓取了互联网兴趣点POI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成都市的社会餐饮、学校食堂餐饮和家庭餐饮的空间来源进行了表征,对成都市生活源中餐饮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新的餐饮源高分辨空间分配方法.结果表明,基于POI空间分配的2013年成都餐饮源单位面积年排放强度均值为0.29 t·km~(-2)·a~(-1),主城区均值为3.47 t·km~(-2)·a~(-1),全市的排放量分布区间为0~35.7 t·km~(-2)·a~(-1).互联网POI信息可以作为研究城市餐饮源空间分布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实际应用上更适于表征社会餐饮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0.
采用大涡模型对L形和U形三维钝体建筑物的绕流特性和风压分布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考虑平均和脉动速度入口边界,在雷诺数为1.5×105~7×105条件下,对2种钝体的9种分析工况进行瞬态动力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钝体绕流对周围流场影响的强弱程度依次为尾流区、屋顶区、来流区,影响大小随着流场与钝体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